作者文章归档:雷达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研究员雷达。

杨争光的《少年张冲六章》忧思深广


 

杨争光的《少年张冲六章》忧思深广

 

    激情足球退场了,我的激情也似乎一下子退潮了,我是不会再熬夜看世界杯了,让功利主义足球大行其道去吧。还是回到我们的文学上来。我想向博友推荐一本好书,那就是杨争光的新作《少年张冲六章》。

    读到张红旗第一次把张冲吊在门边,张冲都尿不出来了,我掉了眼泪。我觉得这里的父亲张红旗,母亲文兰,还有他们的儿子张冲,都掉在一口深井里,周围有无边的压迫感,所有的人都在挣扎,都逃不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看上去很阳光,很和谐,可是有一种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我们看不见却无时不在...

Read more

里快草原小说的诗化品质


 

里快草原小说的诗化品质

 

    去冬我到内蒙古大学讲过一次课,并参加了当天举行的里快小说讨论会。里快是内蒙一位从事写作多年的作家,年近六旬,却直到近几年才引起较大范围的关注——这种情形在文学史上屡见不鲜,称他是文学新人显然不妥,说他是一位需要文坛刮目相看的作家,则无疑。

    近年来,我陆续读过里快的三部草原小说——是的,我愿叫它们为“草原小说”,因为它们的草原色彩实在太浓厚了,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有一个无所不在的最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草原;草原始终能动地贯穿着,幻化着,但不是作为背景,而是作为一种意志...

Read more

足球的魅力要靠裁判的错判来维持吗?


 

足球的魅力要靠裁判的错判来维持吗?

 

    现在一提出裁判的错判问题,马上就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出来,说是正因为有了裁判的错判,足球才保持了它的魅力呀。我看到电视台的女主持人也这么鹦鹉学舌似的在说服观众,觉得很好笑。因为这种理论从来就有,问题又从来没有得到过解决,于是大家无语。面对某些裁判的偏执,昏庸,刚愎自用,肆无忌惮,人们毫无办法,更愿意采取息事宁人,明哲保身的装糊涂态度。因为对任何错判的抗辩,即使被确证成立,结果都是无法更改的。在球场上,裁判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哨子就是绝对命令,终极审判,他成了可以完全不受人类理性和...

Read more

小说家的“小说梦”


 

     善于思考的人是幸运的,而一个能在繁嚣的世界中保持独立思考精神的人就更幸福;他会获得一个广大的世界——几年前,读完吴正的长篇小说《立交人生》后我写下过这样的话。《立交人生》从容不迫的叙事、精巧的结构、富于哲理的语言,以及几个各具特色的人物,留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

    吴正是小说家、诗人,他似乎两栖于香港与上海之间。我们相识于十五年前的香港。他是一个富于情思的人,不但写小说,而且不断冥思苦索小说本身的神秘,博大,试图解开小说艺术的真谛,给小说“定位”。于是他把他心目中的小说理念,小说理想,用随...

Read more

记录我的世界杯:2010-06-12


 

评第一粒金球与众专家的走眼

 

    昨晚的开幕式精彩绝伦,出乎了任何人的意料,没有张艺谋式的豪华排场和整体划一,也没有求助于声光电的炫人眼目和赫赫造势,更没有集约化的条条框框,而是放松,放松!放松得自由自在;朴素,朴素,朴素得一塌糊涂,如撒哈拉大沙漠的黄色流沙一望无垠;二百七十位妇女——黑珍珠们酣歌劲舞,仪态天然,毫不造作,而屎壳郎——甲壳虫之一种,据说在非洲文化中,是生命繁衍的象征,比喻上帝滚着太阳行进,当它推着足球——地球走的时候,也许暗喻小球推动大球,真是太风趣,太幽默,太陌生化了。它由丑陋滑稽走向了大美无疆。

 ...

Read more

亚洲足球正在向高地挺进


 

亚洲足球正在向高地挺进

 

     继韩国2:0击败希腊,昨晚,日本又以1:0锁住了非洲雄狮喀麦隆的脖子,亚洲队打出了世界杯有史以来的最好开篇。亚洲正在沿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向着高地甚至高峰挺进。亚洲队再也不是世界舞台上一触即溃,提前收拾行李回家的“陪衬人”了。人们不禁面面相觑:这届世界杯是不是要以亚洲的崛起而为其闪光点呢?

    日喀之战,是一场罕见的亚非遭遇战,本以为绝对好看,谁知道整体上平平淡淡。喀麦隆未免有些托大,以为凭着个人的柔韧度,用光头占领制空权就可以拿下了,孰知松散的、强壮的...

Read more

当下作家队伍的分化与重组


 

    新的文学环境和传播机制使得新世纪以来的中国作家队伍的构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大体看来,新世纪的作家构成主要有四个部分,他们是:传统型作家;网络作家;80后、90后青春作家;自由撰稿人式的草根作家或称为“非职业作家”。虽然文学环境产生了极大变化,但传统意义上的几代作家仍然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他们无论从创作到出版发表,都沿着传统文学的路子前行并不断创新,有所开拓。前不久,人民文学出版社评出去年“当代长篇小说奖”,评出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莫言的《蛙》、阿来的《格萨尔王》、苏童的《河岸》、张翎的《金山》共五部。应该说,大体上公正。这些实...

Read more

从“蒙曼说唐”看帝王之爱


 

从“蒙曼说唐”看帝王之爱

 

雷 达

 

    近来不断有网友问我对百家讲坛“蒙曼说唐”的观感,我无言以对。百家讲坛我基本不看。不过,问的人多了,倒也想了解了解。恰好手头有出版社新赠蒙曼演讲集《长恨歌》二卷,翻阅之后,发现李杨之爱果然是书里的重头戏。于是想到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怎样看李杨的帝王之爱?

    白居易的《长恨歌》缠绵悱恻,荡气回肠,把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演绎成了千古绝唱。他和陈鸿合写过《长恨歌传》。他本来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发挥一贯的“讽喻”主张的,可写着写着,诗人以...

Read more

我们还需要文学吗?


 

 

    看完《阿凡达》出来,一位朋友忽然说,现在还需要文学吗?让我一惊。这问题提得似乎有些孟浪,但往深处想,在今天,这其实是一个深隐的、甚至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指的当然是我们熟悉并喜爱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也就是所谓纯文学,或者叫严肃文学,高雅文学。我看到不止一个论者在谈到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时,说它如何“老龄化,圈子化,边缘化,萎缩化”了,言下之意是岌岌可危了。

    从市场消费的层面看,现在确是一个泛文化的时代,而不是一个文学的时代——1980年代才是文学的时代。现在最受欢迎的是一些泛文化类的书,但必...

Read more

《红旗谱》为什么还活着?


   

     《红旗谱》为什么还活着?光看这题目,调子不是很高,但我觉得我还是说到问题的要害了。活着还是消亡了,这是一个无法掩饰的问题。《红旗谱》是我喜欢的作品,我读大学时写的学年论文就是有关《红旗谱》的。我感觉到《红旗谱》这部著作在今天还有研究空间,它的价值还需要更多的发掘。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非常赞同茅盾先生的一句话,就是:《红旗谱》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对别的同类型作品他没这么说过。这句话意味深长。在“红色经典”作品里,我个人认为,在精深的程度,在文本的精粹程度,在艺术的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