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的魅力要靠裁判的错判来维持吗?
现在一提出裁判的错判问题,马上就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出来,说是正因为有了裁判的错判,足球才保持了它的魅力呀。我看到电视台的女主持人也这么鹦鹉学舌似的在说服观众,觉得很好笑。因为这种理论从来就有,问题又从来没有得到过解决,于是大家无语。面对某些裁判的偏执,昏庸,刚愎自用,肆无忌惮,人们毫无办法,更愿意采取息事宁人,明哲保身的装糊涂态度。因为对任何错判的抗辩,即使被确证成立,结果都是无法更改的。在球场上,裁判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哨子就是绝对命令,终极审判,他成了可以完全不受人类理性和公理约束的人。
是啊,我承认,没有裁判,足球是没法踢的,也不好看。裁判不是神,要求裁判像一架精密仪器,无一丝一毫的误差,那是不现实的。要看到,其实裁判长着和普通人一样的世俗的脸,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种族情感,也有人文情怀,也有喜怒哀乐,于是他们也有情绪的波动,也有看走眼或故意看走眼的时候。更有甚者,还有黑哨和假球危害人类。也许某些有争议的裁定,的确增加了足球的不确定性,叫做魅力也无不可。但是,完全靠裁判的人格担保和道德宣誓,那可是靠不住的。
如果讲科学的话,还要看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其容忍幅度有多大。小的犯规可以不必太较真,但像罚红牌,罚点球,判定球倒底进了没有,这样一些事关全局,决定胜负的大事,人们要求判断的准确性,要求不要乱来,要求借助某些先进的科技手段,就没有什么不对,而且是很合理的,是人类应有的理性态度,并不会影响什么魅力。这就像网球的“鹰眼”一样,让人们很有悬念地盼几秒种看个究竟,不是延伸魅力了吗?在生活中,错判了一个人的死刑,其危害性令人切齿;在我这个球迷看来,错判点球和错误地红牌罚下守门员之类,其危害性并不亚于错判一个人的死刑。试想,多少人的祈祷,失眠,多少人的梦想,呐喊,多少人的渴望期盼,多少球员的拼搏,奋争,玩命,全都敌不住一个变态裁判的哨子一响,轻轻一吹,就可能给吹个净光。
前天南非与乌拉圭一战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场球是决定南非队能否出线的关键之役。一上来就介绍说,这位裁判布萨卡是史上最公正的裁判。事前人们说,东道国没有不进复赛的,言下之意,东道国总会受到或明或暗的照顾。对此我不以为然,东道国就该沾便宜吗?可是,反过来说,也不能因为是东道国就对他格外地严厉吧。没想到,我们确实看到了布萨卡惊人的“公正秀”表演。南非队没有从裁判的判罚中有丝毫受益,反而备受打压。裁判一共向南非队出示了2黄1红,而乌拉圭方面则没有吃到哪怕一张黄牌,连普通犯规都极少。相反,东道主还吃亏付出了一张误判红牌的代价:第76分钟苏亚雷斯的倒地存在着夸张表演的成分,门将库内的铲球并未触及他的支撑脚,只是刮蹭到一点点,而且他还有越位之嫌,可布萨卡不但“庄严”地罚了点球,还把守门员也罚下去,真是铁面无私啊。从始至终,南非一直在压抑中踢完了这场球。赛后,南非队主教练佩雷拉愤怒地说:“每个人都说,他是迄今为止世界杯上最公正的裁判,但不该掏牌的时候他反而掏!他不配出现在这里!”我一直想不通,布萨卡为什么要这样?是贿赂?仇恨?或者他在南非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似乎都不是。从他那固执而变态的眼神里,我看到最大可能性是他要维护他那“最公正的裁判”的桂冠。这就像有的大官为了显示自己的“清正廉洁”总是把亲人发送到最荒无人烟的地方去锻炼一样。昨天美国最后那一个进球也是毫无问题的,且更加精彩,而裁判之所以把它吹掉,是因为他早就在希冀着以二比二收场,那最圆满,也最安全,他扮演的不是“公正秀”,而是“平衡秀”。
优秀裁判是美的无言的指挥者,他可以助长和激发一场精彩纷呈的比赛,而执法混乱,素质低劣的裁判,就是美的最大破坏者,一场赏心悦目的球赛,会被他搅活得乱七八糟,压制得缩手缩脚。必须要认识到,裁判毕竟是法的载体,代表,其体现法的公正性是最根本的,因而对之必须采取必要的制衡措施,包括高科技措施。事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严重地步!否则,本届杯赛,以后的杯赛,其观赏性和成功性都要因其大大降低。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