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海影

加拿大某对冲基金首席投资官、基金经理,瑞富投资公司CEO。管理对冲基金,无异于阅读市场天书,与上帝玩骰子。“每有所思,必有所得”。

或许该大幅削减出口退税了


  在上周召开的G20戛纳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呼吁全球领导人不要再敦促新兴市场升值货币,因为那样不会带来平衡的增长,只会令全球经济陷入“平衡的衰退”,使可持续增长成为不可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则更明确表示,人民币已升值到了合理水平。

  毫无疑问,一个健康的全球贸易秩序令全球各个利益相关体都受益,而竞争性货币贬值可能伤害国际贸易秩序。中国积累了全球最大贸易顺差,自然地,部分欧美政府与非政府机构怀疑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对全球经济失衡负有重大责任。虽然本次G20峰会的焦点落在欧债危机上,人民币问题没有被点名,但欧美对此的抱怨从未停止。可是,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

Read more

欧债危机的三种结局


  核心提示:欧洲、乃至美国金融系统在此的巨大风险敞口将导致债务危机迅速转换为银行危机,深度紊乱难以避免。

  好戏剧总是在峰回路转中给人惊奇。

  日前,希腊总理宣布可能就是否接受欧元区救助方案交付全民公决,“希腊的未来应该由希腊人民决定”。消息传出,欧洲股市大幅下挫,从最高点计算,德国股市跌幅接近10%。

  本来,上周,经过艰苦谈判,欧元区峰会好不容易才对希腊救助方案达成共识。在经过长达八个小时的激烈辩论之后,私人部门银行系统最终退让,同意将减免希腊债务比例提高至50%,且将给予希腊第二批资金援助。会议也同意以杠杆形式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

Read more

伯南克为何劳而无功?


  编者按:撰稿人刘海影日前为FT中文网撰文称,从市场反应来看,美联储部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消息宣布之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滑,收盘于1.875%,创出历史新低。美联储的成绩也就仅此于此了,其他几个主要的资本市场对美联储决定反应不佳:美元不仅没有贬值,反而一路上行,创出半年来新高;石油价格则复走弱,跌至每桶80元以下;欧洲、亚洲股市普遍大幅下跌;黄金、铜等价格都出现大幅下滑。以下为全文。

  近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众目期盼中宣布推出4000亿美元规模的“扭转操作”。消息一出,全球股市跌声一片。如果说市场有自己的语言,那么,市场发出的声音十分明晰:美联...

Read more

清算凯恩斯主义


  是时候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延误过久的清算了。当前空前严厉的经济挑战给这种清算加大了紧迫性与必要性。

  曾有太多的人,其中不乏智力超凡拔俗的大师级人物做过无数次清算尝试,却难以成功。由此可知,执政者对凯恩斯主义的偏好有深厚的基础。这首先是因为凯恩斯主义契合了政府机构扩张权力的固有冲动。尤其当面对经济灾难的时候,当政者更充满拯救世界、舍我其谁的情怀与道德优越感。对比柯立芝或者胡佛对忍耐的呼吁,罗斯福的行动主义当然更有魅力。而当肯尼迪总统为“好的赤字”辩护之时,也不乏雄辩色彩。如此一来,每一次经济灾难、甚至只是常规衰退,都是政府权力借凯恩斯主义凯旋行进之时。
...

Read more

即将到来的廉价石油


  在欧洲、美国分别陷入债务危机之时,QE3备受瞩目之际,一个重要消息是:在未来一段时间,石油价格可能下滑,其影响将巨大。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借融入全球化生产链条而快速工业化,以人数而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化浪潮。由此对石油提出近乎永不餍足的需求。在欧洲、日本、美国石油需求量逐年下滑之时,中国石油(601857,股吧)需求连连暴涨,一如中国对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以此观之,似乎石油价格将只涨不跌。

  然而,两个理由令我们不敢如此乐观。

  第一,中国的高速重工业化高度依赖出口超常规增长,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升级换代,而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发达经济需求泡沫对...

Read more

全球股市暴跌背后逻辑


  2008年全球股灾犹在眼前,如今各国股市再遭股灾。短暂企稳之后,欧美股市周三再次剧烈震荡,道指大跌4.62%,此前翻红的沪深股市11日亦双双低开。这或许并非股灾结束。当前市场信息一片茫然,更需洞察混乱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因素主导了这一轮疯狂下跌?

  首先,被指为导火索的标普调低美债评级显然不是根源。证据很容易寻找。如果标普调低评级是根源,其作用线条少不了美债被大举甩卖、美债价格崩溃、利率急剧上升、美元巨幅下跌等剧目然而,以上环节没有一个成为现实。不论标普下调前后,美债不仅没有遭遇抛售,反而受到追捧,美国中期国债价格从6月初至8月8日上升了5.5%。同期,美元综合汇率也并未下...

Read more

当前严控财政赤字意义重大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CPI继续创出本轮经济周期的新高。相应的,央行也宣布了年内的第三次加息,令货币政策紧缩程度甚至超过2007年经济过热时期。加息当然是遏制通胀最直接的手段,不过,要真控制好通胀,除了加息,还需控制住财政赤字与各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或许是货币主义大师弥尔顿·弗里德曼那句名言过分深入人心,一提及控制通胀,世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收紧货币政策。实际上,翻翻欧美经济史,历次恶性通货膨胀,从来是具有发钞权的政府机构强行透支央行账户,通过恶性发钞摊薄单位货币价值,导致社会经济价值体系崩溃的产物。这种情况下,货币量的大幅增长只是副产品而不是根源。在建立了现...

Read more

全球资本市场或掀腥风血雨


  美国、欧洲经济面临不少不确定。此时此刻,如果美元汇率再有风吹草动,全球资本市场恐将面临振动。幸与不幸,美元跌势恐告一段落,未来有可能逐渐震荡筑底。

  2008年夏天金融危机来袭,全球资金疯狂追逐具有安全岛溢价的美元资产,美元综合指数从70点低位起步大涨,在短期内冲高到2009年春季的84点,升幅接近20%。伴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以及美国经济复苏,美元逐步贬值,至今年4月,重新跌破70点,回归到危机前水平。

  美元下一步将如何运行?看跌一派认为,美联储大量“印刷”美元,美元收益率接近零;美国政府挥霍无度,债台高磊;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未来前景堪忧...

Read more

看空美债是个错误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6月底的访欧之行中表示,“将一如继续地支持欧洲与欧元”。数据方面也有一些颇有意味的提示,促使市场人士猜测中国对美债兴趣在滑落,而会将更多外储投资于欧债。考虑到中国数据被严格保密,这一猜测可能并不正确。然而,假如中国政府的确在考虑买进更多欧债或日债,那么,这也许需要三思而行。

  根据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至4月,中国新增外汇储备与购买美国资产总额之间的差距扩大至1500亿美元,相当于这段时期中国新增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三左右,远远高于前面四年中任何一年的同期水平。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中国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了其他对象,尤其是欧债...

Read more

政策超调与中国经济失速风险


  盛夏刚至,经济温度却微露寒意。

  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但短短一个多月后,经济失速问题已开始让人担心。最近出台的采购经理指数(PMI)、进出口、工业增加值等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存在失速风险。来自浙江、广东等省的草根数据也显示出,民间经济窘况日甚。按照我们的分析,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降低到9%左右,至年底,不排除同比增速跌破8%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两个错误判断导致了今天的经济失速风险:第一,对外围经济过分乐观;第二,对通货膨胀形势估计错误。正是在错误认识的基础上,央行连续出台货币紧缩政策,不仅连续加息,更重要的是将存款准备金率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