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武回忆录》
作者文章归档:范泓
《高宗武回忆录》
今年7月7日,乃“七七事变”72周年。
当年这一事件最直接的亲历者大都业已故去,其中抗日名将秦德纯(绍文),已于1963年在台北逝世。“七七事变”发生时,秦为华北最主要的军事负责人之一(第29军副军长),同时任北平市市长。
1931年“九一八事件”之后,国内形势显得十分吊诡。一方面,日本对中国的蚕食及其野心,引起国人的巨大忧虑;另一方面,某些舆论不断指责政府抗日不力,其声势日甚一日。1935年冬天,在北平,北大、清华、燕京、辅仁等各大学的同学发起“一二九”大游行,学生打...
到了民国18年,泰山顶上的无字碑,突然有了字。
“党权高于一切”,六个尺余大小的字,在碑的正面。这座高六米、宽一米二的石碑,究竟为何人何时所立,历史上尝有辨议。明清大儒顾亭林,即写《日知录》的那个人,铁口直断:此碑“非秦碑”,而为汉武所立;有人不以为然,驳之:刘彻本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立其碑而“绝无字痕”,似不像他的性格……所以,更多的人还是相信,无字碑为始皇嬴政所立,“隐然于来者,此意即焚书”,这是万历年间进士钟惺的一首五言古诗《无字碑》中的末二句,直指秦始皇,不满其“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政策。
&nbs...
&nb...
一, 1949年政治大变局与“自由中国运动”
1949年前后,中国大陆局势发生逆转,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面临不容回避的选择。
以台港学者任育德对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几种选择路线的分析,认为大致可分成四种:即“一,对国民党、中共均不支持,如张君劢等。二,不支持国民党,并不反对中共,如梁漱溟、罗隆基、储安平、陈寅恪、沈从文等(动...
当我信手在电脑上写下这行字时,感到自己有点“不合时宜”了。确实,我们这一代人,曾经长久地生活在一个崇拜英雄和伟人的时代,却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时代可以没有自己所崇拜的英雄和伟人。大概受这种时风影响,就我个人而言,在二十几年的广泛阅读中,对各种名人自传、评传的兴趣始终不减,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作祟,追究起来已无多大意义,总之,我还是一直在读着这类书籍,大凡能找到的。若干年前,京城掀起一股“格瓦拉”热,就去读手头边有关格瓦拉的所有资料,这些资料是从旧书摊上廉价挑回来的,现在已是“物有超值”;随后又翻出上世纪七十年代刊行的《勃列日涅夫》、八十年...
屈莱果(Donald W .Treadgold)是一位研究俄国史的美国教授。上世纪50年代末,屈氏所在的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与台湾大学有过一项教授交流计划,屈氏来台大,台大赴华大的是外文系主任夏济安。夏济安教授后留美不返,数年后客死加州。不过,这是另话。
屈氏在台大讲授俄国史。在那个年代,台湾“反共抗俄”的口号处处可见,然而大学生对于俄国历史以及共产主义仍十分陌生,当局对这些课程亦视为禁忌。屈莱果教授在台大半年,只有一个学生选修他的课。屈氏在台大教了一个学生,但也只交了一个朋友,这人就是殷海光。说起来,两人专业不同,一个研究历史,一个研究哲...
许多悲哀大都是人为造成的。比如,想读哈维尔,却找不到。多少年前,一度听说是有版社要准备出版了,李慎之、徐友渔先生也为之作了序,后来也读到了,可《哈维尔文集》出版最终还是夭折了。如果说,今天的中国,还不能接受哈维尔先生的诸多思想和观点的话,尽管可以解释成国与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根本上还是由于意识形态的控制所造成的。捷克也曾是社会主义国家,许多体制内遗留下来的问题与今天的中国大同小异,哈维尔先生正是想通过自己的思考并行动将体制内的种种痼疾切除,从而唤醒人性的回归,真正使公民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够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哈维尔思想并不代表一种什么主义,事实上,他更是一个思想上的行动者。对捷克人民来...
杨苡先生来电话,告诉我,某晚报转载我的文章,就是《名门之媛陶琴薰》一文,她说看了之后,心里难过,又想起当年的往事。杨苡先生与陶琴薰在抗战时,是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外文系同学,同住一宿舍,还有陈布雷的女儿陈琏。在电话中,杨苡先生纠正文章中的一个小错误,即陶琴薰当时最要好的朋友并非陈琏,而是昆明西南联大时的许湘萍,当时她整天就听到陶琴薰说起许湘萍这个人。从陶琴薰长子沈宁从美国寄来的纪念册中,我也读到过许湘萍怀念陶琴薰的文字,其中谈及1978年7月,陶琴薰病危时,许专程从太原赶到北京看她,陶却说你不要来医院,还是去我家帮着辅导孩子,准备考大学,可见两人同窗之谊非同寻常。杨苡对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