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彭文生

现任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巴克莱资本中国研究主管,负责中国(包括香港)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研究。
  2008 年6 月加入巴克莱资本。此前就职于香港金融管理局十年,先后任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负责经济,金融研究以及和内地金融合作事宜。1993 年—1998 年间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任亚太部经济学家,负责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研究和政策咨询事务。曾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货币金融硕士学位,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并就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

疫情是短期冲击 不改变经济增长趋势水平


   引言

  引发此次疫情的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与SARS、MERS¹同属冠状病毒家族,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10-12天。参照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潜伏期(SARS潜伏期为1-16天,平均3-5天;MERS潜伏期为2-14天),此次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 14 天。

  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有部分对症疗法或其他抗病毒药物可扩展适应症至该新型病毒感染,但尚无特定的疫苗或特效药,预防手段以避免去疫情高发区、人流密集场所、开窗通风、佩戴口罩、洗手等防护措施为主。根据部分治愈患...

Read more

安全资产荒与利率之锚


   近期全球利率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9月欧央行议息会议宣布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5%,10月初美联储在隔夜回购利率飙升后,宣布启动短期国债购买计划以增加银行体系准备金。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下,央行行长易纲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珍惜中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什么因素导致全球的低利率环境,未来如何演变?中国应该怎样维护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我想先提出两个有意思的观察或者说问题。第一、过去40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趋势性下行,但与股票盈利收益率的关系在前20年与后20年明显不同。1980-90年代长期利率和标普500盈利收益率都持续下降,前者略高,近...

Read more

谁的数字货币?


  前面嘉宾的演讲主要是关于数字货币的技术层面,我想分享一点自己对数字货币的宏观含义的理解。首先,我们这场讨论的主题是数字经济带来机遇与挑战。简要来讲,数字经济的机遇是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增加有效供给,而挑战是加大收入分配差距。

  数字经济的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具有非排他性、零边际成本特征,使得其规模效应大大超过传统经济模式,导致垄断和赢者通吃,体现在相关投资者回报高,相关雇员收入高。最近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QJE)发表了一篇文章,从微观数据来研究什么因素导致过去几十年美国雇员工资差异扩大,基本结论是,2/3来源于雇主公司之间的差别,只有1/3来...

Read more

数字货币如何改变金融生态


   Libra作为货币的潜力,我的判断是在起步阶段,支付手段可能是突破口,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储值手段的作用更重要,是推动Libra 真正成为一个货币的主要力量。

  数字经济改变我们的生活,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体现,货币金融自然也不例外。数字货币一般指以数字为载体的新的货币形式,与流通中现钞不同,其交易与储存以电子记账与转账的方式完成。具体什么是数字货币则有争议,市场比较关注的有比特币(加密“货币”的代表)、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Facebook最近提出的libra稳定币计划成为全球热点,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也因此受到更大关注。...

Read more

判断数字货币未来发展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现代银行和金融体系实际上是从支付体系中衍生发展而来的。那么今天的数字货币将会对银行和金融体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今天讲的主要观点是,很多人关注数字货币的技术层面,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数字货币的公共政策含义。数字货币如果发展起来,必然对金融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而现代银行体系可以说是公私合营机制,体现为享受政府信用担保和接受政府监管,由此只有理解了数字货币的公共政策含义,才能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现代货币体系出了什么问题。借用明斯基的货币金字塔,在金字塔的顶部是本位币,由中央银行或者财政部发行,是政府的负债,是信用度最高的货币。在本位币下...

Read more

从“现代货币理论”看逆周期调节


   最近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长数据显示,逆周期调节的效果正在显现,经济增长有所企稳。同时,一季度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大幅超预期,这意味着对未来2-3个季度总需求的支撑。但最近的发展也带来一些疑虑,按照我们的估算,宏观杠杆率(企业与家庭部门总债务/GDP)连续几个季度下降后在一季度明显反弹。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强调不搞“大水漫灌”,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房住不炒,可能也是对一些疑虑与担心的回应。逆周期调节政策是否太松了?

  杠杆问题涉及短期和中期的平衡,信贷扩张有助于短期经济增长,但是在杠杆率和房地产价格已经在高位的情况下,宽信...

Read more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亮点与难点


   引言

  最近一段时间金融再次成为热点,除了股市上涨之外,政策层面发生了几件重要事情。首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述,其次是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再者就是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和市场沟通,尤其是新任证监会主席的新闻发布会都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怎样看待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关键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政策部门提出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开始很多人并不很在意,也看不清怎么做,但后来一系列大动作还是对行业结构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行业格局可能由...

Read more

2019重构周期


   在2018年初的光大证券年度策略会上,基于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分析,我提出一个展望观点是,对2018年的股票市场不能太乐观,提示大家关注金融监管加强、信用紧缩带来的利于利率债、不利于权益资产的一些因素。一年之后,站在今天的时间点我们应该怎么看2019年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呢?我先不说结论,在我解释分析框架和逻辑之后,各位可以判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有说服力,即使观点不同我也希望今天的分析对大家思考问题有所帮助。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今天的题目,《2019:重构周期》。“重构周期”是什么意思呢?客观上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因素和新变化,主观上我们分析...

Read more

新格局背后 是宏观经济平衡将发生调整


   过去四十年,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自由、开放与和平,稳稳的幸福一度让大家忘记了历史上曾经的曲折。但最近几年却发生了过去几十年无法想象的事情,翻翻历史却又有点似曾相识。诸如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法国的“黄马甲”运动以媲美大革命的节奏迅速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具体到经济研究领域,颠覆性的事情也在发生,过去四十年被奉为圭臬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似乎正在变得岌岌可危。其实,金融危机后对金融的反思就包括对央行独立性的重新思考,只是特朗普近期对美联储歇斯底里的批判略显戏剧性。

  回到我们中国,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惑之年,大家对过去取得的...

Read more

为什么财政赤字率应该突破3%?


  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反思宏观政策思维与框架,尤其是财政、货币、与金融的关系。中国金融周期下半场调整已经开始,去年以来影子银行业务逐渐规范,M2和社融增速显著放缓,债务违约增加,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个过程中,金融风险有所释放,不同部门和经济活动主体所受到的影响也有差异,包括民企受挤压的问题。要平衡好去杠杆、稳增长、调结构的关系,理想的宏观金融环境应该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财政政策服务宏观经济总体平衡的功能是关键,松货币主要是支持宽财政。

  反思货币、信用、与财政的关系

  一般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