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联科

房地产评论专家

央企退出不是治理高房价良方


    从两会提案看房价治理和房地产行业今年发展趋势是当下的热点话题。有关媒体报道,在全国政协的各项提案之中,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提案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委员们针对中国的高房价,各自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有关于保障房建设的,有物业税试点的,有土地收入管理的,有建议收紧信贷的。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张泓铭在其一份名为“关于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市场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央企具有一般性企业所不具有的人才、资金、宣传等种种资源上的独特优势。央企以这些特殊优势进入国内竞争性行业,无疑将使得市场被寡头垄断以至扭曲。目前央企进入房地产市场已经完全没有必要,而且造成过度竞争,应该退出。
...

Read more

“民间限价房”本不该发生



    政协委员、亿万富翁、河南台兴房产公司董事长王超斌两会上爆料说,他看着郑州的房价越涨越高,好多老百姓买不起房,就干脆把自己家占地30亩的别墅拆了,原地建起了建筑面积16万平米的3栋限价房,以低于周边楼盘的价格卖给老百姓。王超斌因为这一“善举”一天之内收到28面购房人送的锦旗。这大概是两会期间有关房产话题的一个极具讨论和报道价值的“花絮新闻”。
    严格来说,东西便宜卖这种行为不算慈善,王超斌也没像陈光标一样拿出真金白银“广施善果”,只不过按照市场逻辑,降价卖纯粹是一种处理滞销产品或加速资金周转的商业行为。但房子这东...

Read more

应该重新检讨土地拍卖制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两会上说了两句很有分量的话,一是“稳定房价不行也得行”,二是“中国未来20年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现在看来,他真正想表达的是第二句话。事实上,北京一天内出现三块“地王”已经把前一句话击的粉碎:从市场角度看,房价稳定,不行就是不行。要不,我们就无法理解房地产商对土地嗜血般追求的胆量了。
    回头看,去年有两个伪命题已经不攻自破。一是政府辩解说地价没有推高房价,二是开发商说自己利润率很低,低到几乎为城市白做贡献的地步。大望京的二手房市场一天之内涨价过万,谁还敢说地价推不动房价;寻求拿地的项目公司大到国企巨无霸,小到一些广告公司...

Read more

房地产如此“30年黄金期”不要也罢


    两会后北京接连诞生3个地王,楼市泡沫俨然不可遏止的态势。在大家都批判高房价和高地价,情绪高涨的时节,《环球时报》一篇署名卞洪登的分析文章依然用非常冷静、理性的态度和坚实的数据告诉大家,房地产还有30年的黄金期。一枚硬币总有两面,稍晚的《21世纪经济报道》署名尹中立的分析文章却告诉我们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房改后的11年里,政府和企业通过住房从居民手里拿走了10万亿财富。按照卞洪登指引的实现30年黄金期的途径,再结合尹中立提供给大家的数据,我倒觉得这样的黄金期不要也罢。因为它其实也意味着房地产商的好日子还要持续30年,而普通城市居民和“被城市化”了的农村...

Read more

民企利润高,央企骂名大


   央企拿地王,任志强和潘石屹又开始他们的经典对谈了:“我劝任总不要去参加大望京一号地的拍卖,争不过人家,任总一意孤行。真是花钱买丢人,不是花钱买地” ,“小潘嘲笑我不是在花钱买地而是花钱买耻辱,但至少华远还在参与,招拍挂己让小潘失去了参与的信心与勇气”,这两个行业大佬一出场就是戏,一张嘴就是名言。在央企被炙烤这推向前台之际,你分明能看出他们的冷嘲热讽。
    “任总”所说的“小潘”提到的“人家”,指的是央企。在他们的对话里,央企不仅推高了房价,让老百姓受苦,而且也扰乱了市场秩序,让民企无处立足。在任志强们的论调中,高房价要么是市场...

Read more

中美汇率战 别怕美国“动真格”


   最近,中美两国的汇率口水战打的不可开交,从美国部分行业出口商和工人的抗议,到一个越来越不纯正的自由主义者克鲁格曼的摇旗呐喊,再到上百议员的联名威胁和奥巴马的公开指责,全美上下正在掀起一场针对人民币的舆论战争,而且越来越有动真格的意思(美国财政部不管是在4月15日还是在5月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后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几乎都意味着全面的贸易战,而这正是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力图避免的事情)。很显然,美国需要一份新的广场协议来巩固美元霸权,受害者这次选的是中国。
    对于美国的举国施压,中国到目前为止表现的非常克制。除了耐心解释外,也表明...

Read more

“崩盘时间表”不是预言,是期望


   近日,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作者以当下中国房价不断上涨的格局和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牛市做比较,指出两国的“雷同”,最后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2011年崩盘。见惯了西方某某高人动辄预测中国崩盘的高调,对崩盘这样的词本不以为然的,但以高房价而言,又有一些不踏实,这倒不是因为罗杰斯最近说“世界上有两大泡沫:一个是美国国债,另一个就是中国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房地产” ,而是确实对高房价在中国造成的财富加速转移和民生更大困境的担忧、对“房价不断上涨,未来只会更高”的抢房潮的困惑和不信任。
    中国房地产的现状和日本...

Read more

本轮房地产繁荣是一个货币现象


   说是要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结果房价反而加速增长。出现这样的结果,对政府来总是相当尴尬的事。问题出在哪?就是因为我们总拿供给和需求说事,却不承认本轮房地产的繁荣从根本上就是一个货币现象,实际上是过多的钱在追逐过少的资源。在我们一直忽视土地和住房的民生属性,视市场化为造就繁荣的不二法门时,我们其实是在放任改革开放先富裕起来的人肆意、快意地加速占有这些本该属于全民的资源。富裕阶层在玩游戏,在抬高门槛,在制造社会的藩篱。在“被高端”化了的城市里,更多的人“被蜗居”,被“经济适用”,被“廉租”,甚至被“请”出这个城市。按照任志强“很不腰疼”的话,那是因为你生产率不高,在他那...

Read more

开发商“过度攫取”加速楼市“赶顶”


    房价有多么疯狂,楼市有多大风险,购房人又有多么无助,看看中弘北京像素的定价风波就知道了。一个综合立项、靠改规划搭上住宅市场牛市的项目,一个成本异常低廉、实在有捂盘嫌疑的项目,一个把6号线、LOFT的青春气息、投资性宣扬的没边的项目,一个喜欢拿其实离自己还比较远的所谓“周边地价上涨”抬价的项目,最重要的,一个晚上就能、就敢上涨4000元的项目,我们该说它什么呢?都说开发商涨价是被旺盛的需求逼的,不涨价就遏制不了群众的疯狂,不涨价就不是市场经济下自然趋利的商人。但像这样的涨价法,依我看,除了“强取豪夺”以外,别无说辞。
  &nbs...

Read more

把涨价进行到底毕竟“心虚”


    4月14日,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4月16日,国务院发布新国四条,将二套房贷首付提高至五成,超90平米的首套首付也提至三成。4月17日,国十条出台,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房价过高地区可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并严格限制异地置业。4月19日,住建部发文,表示严打捂盘现象,规定未获预售许可证禁收定金,拿下预售许可证后,必须在10天内开盘。“史上最严厉调控”就这样在房价明显“不听招呼”的上涨潮中陆续登场了。
    新政一周,你再看到底是该听总理的还是听总经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