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房地产繁荣是一个货币现象


   说是要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结果房价反而加速增长。出现这样的结果,对政府来总是相当尴尬的事。问题出在哪?就是因为我们总拿供给和需求说事,却不承认本轮房地产的繁荣从根本上就是一个货币现象,实际上是过多的钱在追逐过少的资源。在我们一直忽视土地和住房的民生属性,视市场化为造就繁荣的不二法门时,我们其实是在放任改革开放先富裕起来的人肆意、快意地加速占有这些本该属于全民的资源。富裕阶层在玩游戏,在抬高门槛,在制造社会的藩篱。在“被高端”化了的城市里,更多的人“被蜗居”,被“经济适用”,被“廉租”,甚至被“请”出这个城市。按照任志强“很不腰疼”的话,那是因为你生产率不高,在他那里,游戏规则本身的缺陷被掩盖,而市场化,神圣不可侵犯。
    如果我们不承认通货膨胀,不承认中国“钱”太多,那我们起码要承认,中国的财富在向少数人集中,这少数人的“钱”越来越多,这些钱需要寻找安全的去处或者投资的场所。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切牛市的温床,在外向型经济出现瓶颈、工业化面临难局,而城市化正方兴未艾时,出现房地产的繁荣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只不过,地方政府的GDP追求、土地财政导致的高地价和囤地(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在屯)、腐败利益链、开发商的捂盘操纵价格在加速这一牛市的“赶顶”。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千万亿万富豪不降反增,他们大多和房地产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光中国的房价被抬升,事实上,这一货币现象在向全球蔓延,中国的投资客包机飞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出手阔绰且不提任何问题的买房行为让西方人惊叹。穷国也有富人,比起富国的富人也不遑多让。
    问题是,中国富裕阶层在西方的“出手”更像是拯救,在中国的“出手”却能造就严重的民生问题。因为高端项目大量占地不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还因为中端市场也被带动着加速上涨,要么伪高端,要么把太多人一生甚至几代人深度套牢。
    据说在韩国是通过法律和税收严格限制居民拥有第二套房第三套房的,这是因为韩国政府认识到,土地作为一种国民资源是全体韩国人赖以生存的根本,并不能因为哪个国民钱多久可以多占有。中国的国情大致如此,现如今我们搞的完全市场化造成了土地的垄断供应和住宅的集中供应,加上居民总要要饭吃有房住的所谓刚性,要想房价下跌,无异于缘木求鱼。更何况,土地的供应方和住宅的供应方其实从内心都不想房子降价的。剩下要反思的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不能从全民土地的增值中获取好处,反而背负这么大的居住压力?为什么抬高粮价会坐牢,房价几天涨一千就叫市场化,不抬价就是“傻瓜”?
    要想在中国抑制房地产的疯狂,必须认识到房市和股市日益趋同的投机本质,认识到货币过多供应在其中的主要驱动性质,也必须反思市场化和房地产的民生属性以及因它加重的民生困境之间的矛盾关系,同时要有完善中央地方财税体系、下狠心打破利益链的魄力。还必须跳出房地产行业综合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结构调整顺利,技术升级突破,国民收入调整更有力度,那么太多钱涌入房地产的趋势就会减弱,或者居民对高房价的怨言会降低。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