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杉

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主要工作是写字说事儿,就是经济金融那点事儿。

谨防“罪恶的经济增长”


  “两会”过后,中国开始新一轮地方大员任免工作,随着各地新官上任,新一轮经济增长竞赛即将开始。虽然强调增长质量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地方政府难以摆脱追求速度的增长模式,各地制定的增长目标无一不高于全国计划。

  不过,过度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精英阶层的重视。不久前全国人大全体会议表决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名单时,反对850票,弃权125票,三分之一代表对环境问题表示不满。

  这三分之一代表是否包含地方大员不得而知,但“两会”期间雾霾笼罩京城的景象一定让他们对环境问题感到不安。新任总理李克强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我...

Read more

中国开始收缩货币政策


  中国下一任央行行长人选还待人大确定,如不出意外,周小川应该连任这个敏感职务。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周二公开讲支持周小川连任,而周小川也对是否会连任的记者提问笑而不答。中国官场一般比较谨慎,在职人士往往不对敏感岗位任免发表意见,到点退休者却往往外溢出急流勇退的洒脱态度,肖钢和周小川两人打破常规,态度暧昧,实际暗示央行行长会连任。考虑到央行重要性以及周小川劳苦功高,央行行长政治地位应有所提升,但决策仍然缺乏独立性。

  不过,不管周小川是否连任,央行货币政策将有所调整,从相对宽松转向相对偏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为13%,为近年来最低值,而经济增长...

Read more

房地产难逃崩盘结局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都在玩弄调控把戏,但手段最为老道的还是美联储。尽管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迅速,但美国物价依然稳定,其货币政策外溢性倒是让新兴经济体左右为难。

  美联储除了精于算计,更善于管理预期,其通过官员表态向市场释放政策信号,以此引导预期并释放压力,而当政策出台后,市场反倒平静。

  近来美联储不断喊话,暗示提前终止QE3。周三发布的美联储1月29日到30日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多名理事表示“可能会促使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判定就业市场前景出现重大改善以前,就逐步缩小或终止资产购买计划”,这与此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见兔子不...

Read more

日本挑不起货币战争


  尽管外界把日本央行无上限资产购买政策视为疯狂举动,但在日本政治家的疯狂之外似乎仍能看到银行家的理性思维。

  1月22日,日本央行如期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项前所未见的超宽松政策遭到外界质疑,有国家担心,日元贬值将带来全球汇率战争。

  日本央行宣布,将通货膨胀目标定为2%,从2014年1月起每月购买13万亿日元国债,直到实现2%通胀目标。如果以1比90汇率计算,日本央行一年将向市场注入1.73万亿美元基础货币,从而使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

  尽管日本强调货币扩张目的在于解决旷日持久的通缩问题,通过改变价格预期来刺激国内需求,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日本此举...

Read more

A股人造牛市 当心新圈钱运动


  A股在经历去年末强劲反弹后,在2013年初会延续上涨格局。逼空行情继续上演,期货市场还会传出空头爆仓消息,投资者自杀悲剧也难避免。

  不过,在股评家纷纷出来自夸看多眼力时,投资者应对未来行情持谨慎乐观态度,因为压制中国股市的诸多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市场并不存在牛市基础。

  外部市场仍存不确定性。因美国“财政悬崖”问题化解,全球股市在新年大幅上涨,投资者变得乐观并看好今年行情,理由是美国“财政悬崖”危机解除,同时美元等主要货币宽松会推动资产价格一路上扬。

  市场果真如此吗?

  “财政悬崖&rdq...

Read more

为什么只要增长7%


  2012年12月21日即将过去,预言的地球末日没有到来。在此之前,玛雅人出来辟谣说从来就没有预言。离 12月21日没有几天时辟谣,凸显了玛雅人的智慧。

  或许有关世界末日的传言其实就是一场精彩的商业策划,即便玛雅人辟谣,涉及“末日”的商业活动一直在继续,三年前上演的美国大片《2012》在11月推出了3D版,虽是炒冷饭,但穿了马甲,终归让人刮目相看,而中国商人更是创造了众多题材,以刺激消费者神经,进而获得商业利益。

  末日游戏虽荒唐,但由此也可看出商家对创造需求的渴望,不过,需求增长的真正动力来源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新的中共领导人...

Read more

中共务实选择:把政府改革做突破口


  中共“十八大”结束,中国将开启新十年发展周期。就在大会召开前,中国政府宣布宏观经济已经企稳。刚刚公布的9月经济数据和10月PMI数据显示,经济已经触底企稳,持续7个月的下降周期或已结束。

  新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相叠加,对中国未来发展意见重大,中共新领导人政策选择备受关注。

  与第四代领导人执政历史背景不同,此时中国转型期矛盾积聚,社会冲突随时可能爆发,全球民主化潮流波及中国,民众对政治体制改革呼声日渐高涨,中共也急需抑制腐败,重建党的声誉,确保执政党地位。与此相伴的是,中国增长模式遇到挑战,要素供给面临瓶颈,被迫进行结构调整与增长模式转型。经济...

Read more

把握股市政经双周期共振机会


  A股上周五大幅跳水收低,维稳行情草草结束,这与资金面支持不够有关,也与创业板解禁压力有关。

  10月30日为创业板开板3周年纪念日,这天创业板也迎来最大解禁洪峰,共28家公司原始股解禁。据分析,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实际可流通的限售解禁股份有8.32亿股,年底以前共有36家公司限售股解禁,涉及13.42亿股,其中实际可流通的股份9.47亿股。

  10月最后一周也为两市限售股解禁最多的一周,其中仅10月30日一天两市限售股解禁数量就高达58.9亿股,解禁市值近550亿元,占全周限售股解禁市值的82.76%。

  各界本期望利用创业板来支持高成长公司,但创业板实际成为...

Read more

将“一万亿”发给老百姓


  尽管中国强调经济转型重要性,但当经济增速出现下降时,政府依然感到坐立不安。继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基础建设项目后,国务院又出台稳定出口的八项政策。投资和出口,再度成为宏观政策关注中心,这似乎暗示宏观调控又可能回到依靠刺激政策的老路。

  出口下降看似具有偶然性,其实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必然结果。欧债危机并非偶然,这是从早期的个人资产负债表危机,发展到政府资产负债表危机,体现 了西方国家"去杠杆化"的不同阶段。如果对国际金融危机真正原因做出正确判断,就会认识到外需下降的必然性,也就不会利用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来维持旧有的 经济增长模式。

  遗憾的是,中...

Read more

上市公司要过寒冬


  尽管市场对美联储QE3充满期望,9月A股也存在反弹行情,但中长期看,上市公司盈利前景依然不佳,投资者需做好长期心理准备。先行指标显示,中国经济难以在三季度完成筑底,上市公司要经历寒冬。

  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7月下降0.9个百分点,这是官方制造业PMI指数9个月以来首次跌至“荣枯线”以下。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下降,而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升降之间,预示着制造业未来生产和就业不容乐观。让人感到些许安慰的是,原材料去库存效果明显,8月原材料库存指数处在低位,为45.1%,比7月下降3.4个百分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