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万亿”发给老百姓


  尽管中国强调经济转型重要性,但当经济增速出现下降时,政府依然感到坐立不安。继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基础建设项目后,国务院又出台稳定出口的八项政策。投资和出口,再度成为宏观政策关注中心,这似乎暗示宏观调控又可能回到依靠刺激政策的老路。

  出口下降看似具有偶然性,其实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必然结果。欧债危机并非偶然,这是从早期的个人资产负债表危机,发展到政府资产负债表危机,体现 了西方国家"去杠杆化"的不同阶段。如果对国际金融危机真正原因做出正确判断,就会认识到外需下降的必然性,也就不会利用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来维持旧有的 经济增长模式。

  遗憾的是,中国错过了2008年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反而通过政策周期延缓了转型时间,最终又不得不依靠刺激政策来维持经济稳定。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难以达到全年完成10%增长目标。7月后,中国出口增速陡然下降,从6月同比增长11%,降至7月同比增长1%,且环比出现下 降,8月虽有反弹,但增速仅为2.7%。出口下降主要原因是欧盟需求减少,1-8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负增长4.9%,当期对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出口增 速分别为-7.9%,-8.6%和-26%。欧洲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开始显现,如果考虑到中日即将到来的经贸冷战,这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在对欧和对日出口前景不乐观情况下,出口鼓励政策恐怕也仅仅是权宜之计。

  或许是为新刺激政策造势,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主要领导人和一些学者开始为2009年的"四万亿"刺激政策辩护。其实"四万亿"的利弊已经一目了然,大部 分经济学家和普通人都明白其中的利害得失,今天的经济困难,有外需下降原因,更是政策干预的恶性循环结果。如果没有政府的过度干预,就不会有所谓超高速增 长,也就不会有增速下降带来的恐慌,更不会有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相伴的通货膨胀。现在的问题是,接下来还要加码刺激政策吗?

  理性观点是否定的,但政府往往是现实的。出口与农民工就业关系密切,政府担心一旦后几个月出口订单继续减少,可能导致农民工失业。由于新一代农民工已经融 入城市生活,且更有权利意识,因而农民工失业或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当然,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裁员的报道,这让政府感到些许安慰。同时,服务业就业表现良 好,也使得就业局势虽严峻但相对稳定。《华尔街日报》援引猎头公司万宝盛华调查说,服务业招聘意愿正在加强。8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 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反映出非制造业经济对稳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显现,这为提供新增就业创造了条件。

  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数据对比显示,经济结构调整效果已经出现,因而稳增长政策不能干扰已有的结构调整趋势。政府虽然是现实的,但其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已 经改变,即便关注经济增长数据,也与过去单纯关注GDP不同,其更在意背后的就业状况。如果考虑到这一点,那么经济刺激政策不能局限于投资和出口,而应通 过加快结构调整,促进非制造业增长来稳定就业。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已是事实,制造业调整和转型不可逆转,同时劳动力供给也面临"刘易斯拐点",因而更应理性对待出口增速下降的现实,从而找到稳定就 业的合理方式。当然,从稳增长角度看,稳定出口政策也属必要,但应注意刺激政策不可加码,莫走"四万亿"老路,因为通货膨胀带来的不稳定或更有破坏力。

  如果政府还有一万亿财政结余可以用来刺激经济,不妨将这一万亿发给民众,特别是补贴给底层民众,可以起到带动消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