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尤青云

北鬥臥龍,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現供職于昌平法院。。自幼喜歡文學,多年來,好讀書不求甚解,文章涉及多方面體裁,但尤以散文爲著。文章雖無可循之處,但不乏憂傷之彩。多年來研究個人企業國家生存之法,热衷于国学,略有小見,不才拿來獻醜,願諸君予以指教!

中华文化之《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

  《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三十三篇"。班固注曰:荀子"名况,赵人,为齐稷下祭酒。"颜师古注曰:"本曰荀卿,避宣帝讳,故曰孙。"也有的说"荀"、"孙"古代同音,两种说法都能成立。"三十三篇"可能是"三十二篇"之误。刘向的《荀卿新书叙录》载孙卿书322篇,除去重复的290篇,定为32篇,这与现在通行的《荀子》32篇基本相符。《隋书》、《旧...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墨子》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两家号称"显学",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因此,墨子又被誉为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就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资料的总集。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班固注曰墨子:"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隋书·经籍志》著录"《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m...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庄子》


     《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而这些方面又是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系统结构的,用庄子的观点说,都是统属于"道"的。也就是说,一部《庄子》不外为了说明一个"道"字。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他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的人,而较孟子稍晚。他一生视仕途为草芥,除做过看管漆树园的小吏外,不追逐官禄,因而一生穷困潦倒,除讲学、著述之外,有时还靠钓鱼、打草鞋维持生活。...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孟子》


    关于《孟子》一书的作者,历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本人自己著述的。最早持这种观点的,是东汉赵岐,他在《孟子题辞》中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后来,宋代的理学家朱熹从文章风格前后的一致性来论证《孟子》为孟轲自己写成的。他说:"观七篇笔势如熔铸而成,非缀缉可就。"(《朱子大全》)但他也不否认在著作过程中有弟子参加。清代的阎若璩也认为是孟子本人手著。第二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死后他的门徒万章、公孙丑共同记述的。最初发表这种议论的,是唐代的韩愈和张籍。韩愈说:"轲之书,非轲自著...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qu...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管子》


      现存《管子》一书是西汉人刘向编写的,但史学界对《管子》一书中哪些是稷下先生宋钘,尹文的遗著,哪些是管仲学派的言论还有争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其绝大部分的思想资料是属于管仲学派的,它所体现的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成就。

  关于《管子》版本,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宋代的杨忱本,再后的有明本。郭沫若搜集古本和近人的校注本,系统地写下了《管子集校》,计86篇(有的篇已亡佚),可供研究。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颍上(今安徽境内)人,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相齐时,"作内政...

Read more

中华文化之《周易》


    讲阴阳八卦学说的《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呢?有人说它是一部迷信的书,有人说从哲学思想来看,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还有人说,从史籍来看,它是我国最早的经典之一,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

  早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性缺乏认识,因而产生宗教迷信。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当时人们是根据神灵的启示来判断吉凶的,而传达神灵启示的手段是占卜。

  进入...

Read more

秋殇


       那句话终究还是说了,仿佛天边吹过的最后一缕夏风,唤醒了今昔绵绵的雨季。雨落成殇,化忧伤怀,一件事,伤尽几家人。

时光残逝,非人能所及;光阴悲苦,苦三年幻灭。沉淀心间的,非福祉,亦非悲苦;流落手间的,非残花,亦非泅水。只是有时,落寞还是落寞。

我走在时光里,看着七月未遂,八月未央,七夜残碎,九天哀伤。只是时光不懂悲凉,肝肠寸断,源远流长。疾风焉懂惆怅,落叶亦非怅惘,只因时节耐不住冷伤,一丝秋凉,挥断了几家凄凉。

我道西风寻常,怎奈人间残殇,风吹不走,雪融不掉哀亡,却只会秋水乘凉,几尽凄伤。

谎言若无骗意,是否也该承受原谅?不...

Read more

云梦追,心悸无为


一阵烟尘追随鬼魅的脚步 灵鹤倒在寂寞的秋池
我的膝下唯余一条黄犬 半篇残赋 等待续貂的良人
我不愿将层层流落的涟漪 递送喟息的心波
当我执 在寒夜凝结为守望 谁的心杯蔓延成莲台
  
醉意漫行在大风的歌子 我急催快马 追逐倏忽的禅音
神龛之上遍布信字 信字为凭 邀来八方使君
以广寒的戚寞为名 桂香的尽头 是嗟叹的琅琊
当一地的落红倾吐短浅的凝伫 我是折枝的情种 你是无香的昙花
  
从一方水岸远眺云游的飞鸿 三更里的清梦 遍布跃然的章草
梧桐在疾雨的催问下 凋落一地斑斓的掌纹
若一桨灯影和月夜的绰约无关 你颊上的晕红 便只是场旷味的暗恋
我的眼是不擅求取的漂萍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