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钮文新

1990年进入《中华工商时报》做文字记者同时兼职摄影,1992年开始专业从事证券金融报道至1994年,此间获全国、地方性新闻奖各两次。1994年至1996年任《中国市场经济报》编委、副总编辑;1996年至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做编导,并作为总编导制作大型系列片《走进国债》、《金融风暴》和《资本市场》。2001年进《财经》任金融首席编辑;2002年5月进《财经时报》任副总编辑,主持金融报道。后担任《财经时报》总编辑。现为中国金融网总编辑。

汇率乱局下的中国股市


  授命于危难之际的美国财长盖特纳,1月25日(周五)离任。对美国而言,盖特纳任上至少带给美国三大可圈可点的政绩。其一,为美国顶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尤其是成功保住了美国金融强势地位;其二,在美联储大量印钞、政府财政债务规模激增的前提下,维护了美元在全球的主导货币地位;其三,用一边印钞、一边控制商品价格的方式,顶住了世界各国带给美国的压力。我认为,这三条对美国而言,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但对于世界其它国家而言,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盖特纳的身后又将是怎样的局面?其实,盖特纳此时此刻的离任留给我们不尽的遐想。尤其让我们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担忧加剧。2013年注定颠簸,而且远胜于过去的...

Read more

中国需要优质“热钱”


  郭树清首次以中国证监会主席的身份莅临香港,在2013亚洲金融论坛互动环节上表示,原则上所有符合规范的机构投资者都能参与到QFII和RQFII的推广当中,QFII和RQFII占整个市场的比例在1.5-6%,他希望在现有基础上能够乘以9或10。实际上,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加快了QFII的审批速度,这或许意味着中央高层对“热钱”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关键性转变”。

  我们过去被“热钱”吓坏了。的确,从历次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热钱”的身影,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

Read more

中国楼市需求压抑的严重后果


  政府调控楼市最好的办法是有效加大商品房供给,但中国却是需求和供给一起压制。结果是什么?需求长时间压抑、供给又出现暂时短缺,一旦压制不住,楼市爆发性逆转。现在快了。有人依据11月份以来京、沪、广二手楼市的火爆预计今年楼市“暖冬”,明年春天更麻烦。

  毫无疑问,过去3年,政府压制楼市需求是为了抑制房价上涨。如果单纯为了抑制房价上涨,那应当同时增加供给呀?没有,因为政府还要“抑制投资增长过快”、防止经济过热,所以必须抑制楼市投资,进而减少了楼市供给。

  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房价跌得下去吗?没跌,甚至微涨。北京就是这种情况。原本...

Read more

中国股市孕育新的机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近日,国务院常务办公会确定10项政策措施,率先从农产品流通环节入手,从而达到“推动农业大产业化”的新格局。

  必须注意到,这10项措施不仅针对流通环节。比如,关于用水用电的价格优惠,就是从生产到储藏,从批发到零售的全部过程。

  不否认,这样的措施将对城市人口降低生活成本大有帮助,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如此全产业链的优惠措施,它将起到另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格局。

  实际上,党的“十八大”已经对农业发展提出...

Read more

明年中国最大的经济风险


  明年中国最大的经济风险是什么?产能过剩行业“崩溃式收缩”。什么意思?所有市场都有上涨或下跌过度的过程,就像索罗斯在“反射性原理”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制造业存在严重的泡沫,这个泡沫是全球产业分工前提下,中国一般消费品加工厂地位所形成的。发达国家消费的泡沫,构筑了中国的生产泡沫;而发达国家消费泡沫破灭,势必引发中国制造业泡沫崩溃。

  但危机之初,中国以巨额的财政投资,通过加大国内投资需求,暂时掩盖了这个泡沫,并使之迄今尚未破灭。不过,两年来的紧缩货币已经是制造业泡沫临近崩溃边缘,如果此时再有一些外力的作用麻烦可能就来...

Read more

中国煤炭业暴利时代一去不返


  上周,在城镇化浪潮中保持低调的煤炭板块渐趋活跃。周二,主打焦煤的云维股份、山西焦化、美锦能源和黑化股份等个股轮番冲击涨停,使得整个煤炭板块成为当日大盘调整中难得的亮点。

  而在此前,有关国际煤价回升,国内外煤炭价差缩小,国际运费下跌,以及国内煤港库存下降等诸多信息开始汇集,并且都有一个逐渐清晰的指向,那就是煤炭价格的企稳上涨。

  此外,有关煤电价格并轨的报道也见诸报端,并且对煤炭、电力等板块的市场行情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来自券商的行业分析报告指出,中国能源供给的最大份额来自于煤炭,而煤炭供给份额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经济增速上升时,煤炭在整体能源供应中...

Read more

美国豁出去了 中国怎么办?


  每月400亿美元的无限期货币投放(QE3)已经相当震撼了,这次又加上了一个“更”字。北京时间12月13日凌晨1:30,美联储宣布,在“扭曲操作”结束之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每月将增加450亿美元国债采购,借以替代扭曲操作。如果加上QE3的400亿美元,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规模将达850亿。它意味着每年1.02万亿美元的货币超额投放,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从未见过的。

  这样的操作什么时候结束?没有期限,但有两个指标前提:第一,失业率高于6.5%;第二,未来一、两年内通胀率预期不超过2.5%。注意,美国一向将2%作为CPI的...

Read more

中国经济需终结十大不良循环


  2013年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大家对此充满期许。我认为,最为核心的经济工作要点在于,使经济重归更加良性的循环轨道。

  毫无疑问,中国目前的实体经济与金融安全之间存在着一个不良循环。实体经济越是艰难,金融安全越是降低;金融安全性越低,越会提高融资价格;融资价格越高,实体经济越是艰难,并由此衍生出多重不良循环。

  企业资产质量与贷款成本的不良循环——贷款成本越高,企业利润越低,资产质量不断恶化;企业资产质量越差,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融资成本越高,越不敢为企业提供贷款,从而进一步恶化企业资产质量。这是企业与债权资本之间的不良循环。

...

Read more

美国财政悬崖是做戏


  奥巴马继任之后的第一大难题就是“财政悬崖”的问题,这几乎是全球性的共识,各大媒体都在炒作这方面的消息。美国财政部10月31日表示,预计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债务总额将在今年年底触碰16.4万亿美元的上限。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政府10月份预算赤字为1200亿美元,超出经济学家此前平均预期的1140亿美元,高于2011年10月份的980亿美元水平。

  此事意味着,美国国会势必再次展开提高债务上限的讨论,已经平息一段时间的“驴象财政缩减之争”再度拉开帷幕。11月12日,结束休会的美国国会必须在年底前努力拿出方案,规避6000亿美元的&ldq...

Read more

改革是系统工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句话阐释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难点――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同时告诉我们,破除它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而这样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值得关注的是:它明确了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建设,是一个制度体系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