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赵陈樑

赵陈梁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在IBM、北大青鸟等多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职业规划部、市场就业部从事管理工作。赵陈梁自2005年潜心研究中国职业教育,目前是就业力系统培训创始人之一, 职业心理学研究资深专家,被誉为上海市新生代职业规划专家。

信任是领导力的根基


我们在下级眼中到底是怎样的人?
为什么下级越来越疏离我们?
这一系列的问题相信让很多职业经理人困惑。据调查:有超过20%的职场人士对自己的直接上级不信任。在调查中,能够非常信任上级的员工只占一成多。可能有人觉得员工信不信任对管理者来说无关紧要,因为员工必须按照管理者的意愿行事。但事实是,员工对上级的信任与否决定其表现。
对领导层缺乏信任,员工行为就会短期化——缺勤增加,拖延工作,准备后路,把建立对外关系看得比公司利益更重,要求短期现金报酬……这些短期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团队绩效和部门效益。
 
什么是“信...

Read more

“弱治”管理三要素


作为一个逐渐发展壮大中的企业领导人,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天天都似乎是上紧了发条的陀螺,从开会、交际应酬到计划、协调、控制、指挥部下工作,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可以利用。尽管如此,你还觉得不够,总有很多不能让人放心的事,于是在凌晨和深夜,常被急促的电话吵醒,要立即奔赴现场做救火队员。
很多管理者深深懂得,一个真正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组织,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而非单靠某个人的强势。他们发现,领导应当学会适当地弱化自己,培养起一批值得信赖的高级治理者,进行有效授权,尽量做到弱治,才能使整个团队布满活力,使组织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高明的弱治有三个要素。
 

要素一:适当隐形
...

Read more

当“企业文化”遭遇“停滞期”


现今的企业基本上都有一个无形资产——“企业文化”。记得前些年,企业文化忽然变成一种“热门”,被大众所膜拜,以至于似乎已经高于一些管理理论与方法,这使得很多人觉得一个企业的命运往往由这个企业的文化所决定。因此,我们都确定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力量。然而,这些时日“企业文化”似乎遭遇“停滞期”,如同员工一样,当发展了几年之后,似乎“文化”也有所“倦怠了”,以至于使得我们觉得它不怎么“好用”了。...

Read more

绩效考核的盲点:忽视快乐也是一种生产力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特别是营销管理的核心部分。现在,几乎没有一个企业是没有考核的。但是,物极必反,绩效考核不能走向极端。否则,就难免落入事半功倍困境之中。我亲见许多企业,尤其是管理严格的大企业,其绩效考核似乎都走入了一种歧途: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月到年,从环比与同比,从销售额到利润,从总量到结构,一级压一级,一环扣一环。在这种几乎令人窒息考核体系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完全失去了积极性与能动性,只是一味地在疲于应付,为考核而考核。p

采用什么样的绩效考核手段与方式,是企业自己的选择。然而,无论什么样的考核,都不是最终目的,而仅仅是手段。过于严格、烦琐的考核必将给员工与客户造成过度的...

Read more

如何对待四类“另类”员工


我们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另类”员工,这些员工往往很难用常规的方法去管理,因此这也是很多管理者比较头疼的另类,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下管理经验。  

  

    种类一:工作狂  

  他是同事公认的极其“忙碌”的人。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公司,而且很少准时下班,总要工作到很晚才肯回家。他的时间表上几乎除了睡觉之外,就剩下了工作。他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完了,就会想方设法找其他的事情来做,总之没有一刻停下来的时候。其他员工劝他休息一会儿,他总是拒绝,即使生病,还是要坚持工作,甚至在睡觉时...

Read more

逃出物质激励的“怪圈”


近年来,很多做管理的朋友向我倒苦水,觉得公司减少成本支出后,新的激励考核体系使他们很难留人,我当然很明白他们指讲的其实就是“薪水”和“奖金”等物质激励问题,当然这些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认为作为管理者,还必须掌握除此之外其他的激励方法,正是这些方法,更能体现出管理者领导能力和管理价值。只有逃出无限制地使用物质激励的“怪圈”才能真正的留住人才。以下集中“非物质”激励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让员工知道公司这一周的经营业绩和重大事项,这可以使员工及时了...

Read more

经济危机下的人力资源战略


最近有很多朋友的公司都在裁员,可能是应景当今的经济趋势。我不反对裁员,我也认为适当的裁员是必须的,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规则天天在发生,何况是在比自然界竞争更为激烈的职场之中!但是,我的朋友们,我恰恰觉得,与其在现在裁员不如在现在进行一个人才换手,以达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

在我身边极少有真正因为企业没有利润而裁员有这样的情况,大部分企业家都是因为在做过冬的准备而裁员。为了更好的保存实力,为了能在下个春天打个翻身仗,他们必须开源节流,养精蓄锐。既然是保存实力,我建议除了资金的准备之外,更重要的是高质量人才的储备!

我觉得当前的经济危机恰恰是企业储备高质量人才的最好时机!就像买股票一样,当...

Read more

企业留人,莫忽视“雷尼尔效应”


在金融危机下的今天,一家企业月人员流失量量依然高达20%,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当这家公司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向我所要能够挽救这个局势的“秘方”时,我与他讲述了“雷尼尔效应”。

所谓“雷尼尔效应”来源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一次风波。校方曾经选择了一处地点,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体育馆。消息一传出,立即引起了教授们的强烈反对。教授们之所以抵制校方的计划,是因为这个拟建的体育馆选定的位置在校园内的华盛顿湖畔。一旦场馆建成,就会挡住了从教职工餐厅可以欣赏到的窗外美丽的湖光山色。原来,与当时美国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华盛顿大学教授们...

Read more

重拾失落的基本价值观


最近和朋友谈起今年的金融危机,转而又谈起曾经的IBM,如果在IBM工作过的员工都知道,这个现在举足轻重的公司曾经被认为“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坟墓”的蓝色巨人,但于九十年代初,在郭士纳掌舵IBM之后,开始着力建立以个人业绩评估计划(PBC)为基础,从点绩效(个人)、线绩效(流程)和面绩效(整体)三个层次相结合的绩效管理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郭士纳明确地改变了由IBM创始人老沃森提出的“精益求精、高品质的客户服务和尊重个人”核心价值观,创立了IBM的新文化,这就是由“力争取胜(Win)”、“快速执行(Execu...

Read more

整合“利益链”,打造“合伙制”管理体系


近期,受友人之托为“拯救”一家知名企业给出一些建议。据说,这家大企业的市场部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08年总销售额同比07年下降了50%之多,目前已经处于该企业发展历史上首个利润亏损期,从市场部经理到执行总裁在很多方面找过解决方法,但始终没有效果。

初到这家企业,和企业市场部负责人以及个别销售中心的代表长谈了一番,发现公司的主要问题其实出在被企业长期忽视的人员激励考核制度上。众所周知,销售团队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激励考核管理,而这一家企业却长期不重视激励考核,甚至认为企业没有必要在“人”上多下功夫,只要有完善的管理标准与培训体制,就能快速&ldq...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