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谈起今年的金融危机,转而又谈起曾经的IBM,如果在IBM工作过的员工都知道,这个现在举足轻重的公司曾经被认为“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坟墓”的蓝色巨人,但于九十年代初,在郭士纳掌舵IBM之后,开始着力建立以个人业绩评估计划(PBC)为基础,从点绩效(个人)、线绩效(流程)和面绩效(整体)三个层次相结合的绩效管理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郭士纳明确地改变了由IBM创始人老沃森提出的“精益求精、高品质的客户服务和尊重个人”核心价值观,创立了IBM的新文化,这就是由“力争取胜(Win)”、“快速执行(Execute)”和“团队精神(Team)”组成的IBM“高绩效文化”。与老沃森的基本价值观相比,郭士纳的基本价值观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这些基本价值观正是IBM所失落的。在新的IBM文化内核——高绩效文化的强力牵引和整合下,通过艰难的业务流程变革,蓝色巨人重新走向舞台,郭士纳也解决了大象跳舞的问题。
目前,冬天来了,很多企业正遭遇着各种不同的困难。面对全球的经济危机,面对这个寒冷的冬天,我觉得作为企业最有效的突围途径就是应该重拾失落的、最基本的价值观。经营企业其实很简单,它只需关注三个企业最原始的命题——企业有前途、工作有效率和个人有成就。而这三点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联系点就在于企业核心的基本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等同于企业文化,而是更为重要的企业管理绩效方向问题。当然,企业管理同样不能否认制度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只不过是暂时洗脑而已,其实我们不如把支撑于这个文化的企业基本价值观表达给员工,反而来的更有成效,而与之相辅相成的一个手段就是绩效管理。
在绩效管理系统中,绩效制度是保障,它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实质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限”,即要求员工必须做到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指导着绩效核心价值观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属于非条文式管理范畴,其效果重“柔”而轻“刚”,绩效文化通过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而反作用于绩效制度。不同的价值观,绩效管理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包括了考核对象、考核重点、考核指标的内容都会有差异,例如,企业采取满足客户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时,由于企业关注的焦点不同,绩效考核指标也会有差异。因此,从这个角度说,绩效管理首先是从企业文化出发,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只有重塑企业核心价值观,价值于合理的绩效考核才能使得企业在09之春恢复生机,具有更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