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余英时

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许多人还在等真命天子


  中国天子、皇帝的观念是很神秘的东西,不知道怎么来的:一个人怎么能做皇帝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老天爷指派下来的。这是周朝人的观念,一直到20世纪,多少人都相信天命所归。朝代替换的心理习惯不容易一下子改变。老百姓常常希望有一个秩序:有一个朝廷,朝廷上面有一个天子压得住。这样大家才有安全感。

  共和“共和”一词源于拉丁文respublica,意为“人民的公共事务”,而在汉语中,共和则源于西周时召公、周公二相共同执政一事:《史记·周本纪》记载“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后北...

Read more

如何读书——做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昧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者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学间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迳。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得到。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

Read more

怎样读中国书?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

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开卷》专刊以“我的读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究竟是...

Read more

中国学术传统破坏得太厉害


     李宗陶:在短短8页《我走过的路》中,看到安徽潜山官庄乡的自然风貌,您在那里度过了整整9年的少年时光。能否讲讲在乡间所受的私塾教育和文化启蒙?这国学根基对您后来选择治思想史和文化史起到怎样的作用

 

余英时:19371946年我在安徽潜山县官庄乡生活,乡间既没有现代学校,也缺乏具有良好训练的国文师资,所以我在乡9年,无论是私塾或学校教育都是断断续续的。私塾先后不过两年左右,此外在舒城县晓天镇我也读过不足一年的第七临时中学,后来因伤寒病而回乡了。 

 

严格地说,我并没有受到很好的传统古典...

Read more

我们有更大的使命


关于“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作为一个概念是容易引起误解的,好像说,整个世界永远是被几个“大国”管制,“大国”此起彼落是世界舞台上唯一值得注意的事,一切“小国”都微不足道,只有听“大国”支配的分。这恐怕不是未来世界秩序的唯一表现方式,更不必说合理的、公平的方式了。

 

如果“大国崛起”的潜台词是“中国崛起”,那么问题更大,使人感觉到中国要取西方大国的“霸权...

Read more

怎样读中国书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者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学问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迳。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得到。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ldq...

Read more

价值荒原上的儒家幽灵


近几年,中国从官方到民间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热情又高涨了起来,2006年前后官方更是提出“和谐社会”口号,余英时教授认为,“大陆正在从马列正统向儒家道统逐步移形换位是一个无可掩饰的动态”。“在这个价值荒原上如何把儒家价值重新整顿起来,和现代社会系统进行有机的配合,最后使它们能进入多数人的识田之中,这实在是一个艰巨无比的大工程”,“今天提倡儒家价值的在位者和辅治者也必须先从自己做起”。

 

 

  本文摘自《余英时文集第十二卷:国学与中国人文》(广西师范大学出...

Read more

轴心突破和礼乐传统


   

  “轴心突破”的观念是1949年雅斯贝斯(KarlJaspers)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中首先提出的,1953年有英译本问世。1975年美国Daedalus学报春季号有专号讨论 

  这个问题,题为“Wisdom,Revelation,andDoubt:PerspectivesontheFirst 

  MillenniumB.C.”。英语世界对“轴心突破”的观念发生较大的兴趣,这一专号是发 

  生了影响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