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一方”是个典型的大盘,其建筑规模大到我都不好意思说的程度了。我想,能参与开发建设如此大的项目是每一个房地产从业人员的梦想,而当这个梦想眼睁睁地摆在面前时,谁都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挑选梦中的户型。
哎!这次我真的有点儿不太厚道了,非要说说我们公司准备推出的一个新项目不可。
项目叫“远洋一方”,没两天她就要开盘了,如果开盘那天能来销售大厅,在攒动的人群里你没准儿还能见到我呢。是呀,我也想买一套,做个邻居吧,咋样?
说说我准备买的这个“远洋一方” 吧...
作者文章归档:肖劲
“远洋一方”是个典型的大盘,其建筑规模大到我都不好意思说的程度了。我想,能参与开发建设如此大的项目是每一个房地产从业人员的梦想,而当这个梦想眼睁睁地摆在面前时,谁都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挑选梦中的户型。
哎!这次我真的有点儿不太厚道了,非要说说我们公司准备推出的一个新项目不可。
项目叫“远洋一方”,没两天她就要开盘了,如果开盘那天能来销售大厅,在攒动的人群里你没准儿还能见到我呢。是呀,我也想买一套,做个邻居吧,咋样?
说说我准备买的这个“远洋一方” 吧...
三年前,一次无意间的偷听行为,使美国人摩根.弗里德曼突发奇想,建立了一个专门记录纽约市各色人等谈话瞬间的“偷听纽约”网站。如今,这个网站已是大有名气。
所谓“偷听”,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别人说的话无意间流入我们的耳朵里,我们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些生动的话语,有的惹人发笑、有的发人深省、有的回味无穷。
现在让我们听听售楼处里都有些什么声音。具体背景介绍和简单评语为我添加的。
“第一眼看中(的房子)便是命中注定,俗话说没有巧合只有缘分。”
——这位售楼小姐利用风水或命运机缘的手法进行销售。目前已是常见手段了。
...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存在专业与非专业两种建议,而事实是,通常两种建议的结论是相反的,看来常识也往往出错。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宝贝,给你一包糖,慢点儿吃,啊,一次只吃一粒,这样对你的牙有好处。”一位年轻的母亲这样对她的孩子说到。
但,同样的事发生在专业牙医身上他却会这样说:
“宝贝儿,想吃糖吗?”
“想!”
&nbs...
美国最近出炉了全美公立中学排名,表面上看来这只是学校的优劣排名,但在这张排行榜背后,展现出的是一张美国社会经济文化地图,甚至是美国人的购房指南图。
“你有小孩儿吗?”
“你买房了吗?”
“你买房的那个小区有学校吗?”
以上三个问题看似完全不搭界,但它们之间却关系密切。至少在中国,许多买房人还承担了下一代教育的重任。
这个话题一出来,几乎所有人都马上联想到名校附近的房价,心理说道:真的嘿,好学校周边的房价要高不少嘛。这不是中国特色,国外也一样(或者说,国外先这样)。美国最近出炉了全美公立中学排名,表面上看来这只...
文化差异是常被提及的话题,尤其是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大凡城市之间都存在这个问题,而这对于房地产开发这个行当来就讲尤为重要了。现在许多开发商都游走于不同城市之间,我也经常跨着城市去看项目,发现许多截然相反之处。
读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美国女孩夏天到法国旅游,她发现所到之处,尤其是公交车或地铁上,人们看她的目光很是特别。女人们的眼中露出几分留意,同时还有几分隔离。男人们看她的目光则多了一丝丝兴趣,说白了吧,带着些轻佻。
如果仅仅是男士们对她行注目礼,她或许心中会暗喜自己的魅力,但是女人也注意她就让人想不通了。...
我们开门做生意,客户可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谁听你的呀。而事实是,客户不光来听,还总问呢。
有人约我写篇关于客户心理方面的文章,我想,他是试图发掘些强有力震撼客户心灵的东西,惭愧得很,我多年来还能混在房地产销售领域已算是万幸了,根本不敢给销售一线的同事们谈什么客户心理。但是,现在的市场形势对于做房地产营销的人来说可不怎么含情脉脉,细一想还真有那么两个心得不吐不快。
一、比
“比较”这种心理行为是人的天性,我们的许多业务人员怕客户拿自己的项目跟别人比,岂不知,“比较”与“购买”就像牙膏与牙刷一样是密不可分的一对,可以...
同事推荐一篇网上的文章,是讽刺房地产推广用语的。市场上也许我们见到过一些,我又收集了一些,让我们稍微解读一下,以缓解经济不景气下的压力,调侃一下我的同行。
偏远地段---------远离闹市喧嚣,尽享静谧人生
郊区乡镇---------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
紧邻闹市---------坐拥城市繁华
挨着臭水沟-------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挖个水池子-------东方威尼斯,演绎浪漫风情
挖个水沟---------亲水豪宅
水能流动---------叠水丽景
地势高-----------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地势低洼---------台地叠景,冬暖夏凉
外立面贴砖-...
房子跟孩子一样,都得养,而且要花时间、花心思、花精力地去养。
春节期间去看项目,赶上他们正准备办客户活动,售楼处门口赫然挂着横幅,上书:“热烈欢迎 Lang Ba 尊临指导”。乖乖,我的同行真是神通广大呀,连缅甸的名人都给请来了。我心里这样想着。没过一会儿,活动要开始了,我好奇地在还空空如也的客户席抢了个座位,我倒要近距离地看看这个“缅甸人”是何许人。主持人介绍完嘉宾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此Lang Ba者乃郎朗的父亲也。
为了给郎爸面子,随后的半个小时,我的耳膜被如何培养音乐天才的经验冲击着,脑海中也不时浮现出我的宝贝儿小孩在弹奏“...
以我的经验,客户的问题从目的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反正不是A类就是B类,不是B类就是A类,如果是C类,哈哈,市调也。
前天在万和城售楼处,一位客户认出了我,找我攀谈,几句话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当场把我弄了个哑口无言,他问:“你们了解我吗?”。太专业了,他绝对配得上“客户之神”的美誉,虽然只是6个字的问题,却是我所面对客户问题中最专业的一个了。你回答“了解”,却很难把细节讲清楚,你回答“不了解”,那产品又是怎么定位出来的呢?随后的一个小时,我背上流着冷汗,脸上滋着笑容,听这位客户朋友详细给我分析他的自我需求,其细致程度完全超乎了我的经验,我简直开始怀疑每个项目都...
“您刚才不是问我的需求有什么不同吗,其实我的需求真的没什么不同,只不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需求,这才是关键。”客户之神对我说到。
上次写了在万和城售楼处遇到“客户之神”后的感触,许多人看了后对客户的暗示不感兴趣却非要我把那天聊的内容好好说一下,他们说:“也让我们学习一下呀,您都说人家是‘客户之神’了,我们还不好好学习学习。”
唉!说实话哪个客户其实都是客户之神,只是我们没在意他们的想法而已。
昨天,我特意给这位“客户之神”打了个电话,把深度披露他的需求细节的想法说了后,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奋,不但没表示反对,居然又变本加厉地追加了一些过分的想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