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温铁军

温铁军,男,汉族,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出生于北京。法学士,经济管理学博士,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缉,中国体改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兼 职: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高级经济顾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三农为中国经济付出的代价


  每到年底,市场就会高度关注中央“一号文件”。此前,“一号文件”已连续9年关注“三农”问题,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或将聚焦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

  一些媒体认为,明年“一号文件”聚焦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基本原则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过会在农业经营组织方面有所创新,鼓励农户组织起来,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指出“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农业科技...

Read more

20—21世纪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变迁


  (一)危机发生前的国内宏观环境

  1997—1998年经济危机发生时,为拉动内需而进行的大规模国债投资,主要用于修建基础设施,为新世纪前后中国更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硬件——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世界宏观经济的复苏和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产业的重新布局,中国以远比一般发展中国家完善得多的基础设施,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推动了中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1.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大循环

  新世纪前后在全球金融资本进一步过剩、膨胀的驱动下,发达国家出现了传统产业向信息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国际...

Read more

贫困经济学,资本化与制度成本转嫁


  当代人们讨论的贫困,是个相对于发展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发展进程中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呢?在做了多种不同的国家比较和国内的区域比较之后,我的归纳叫做制度成本转嫁论,即“成本转嫁理论”。从理论资源来说,它是从阿明的“第三世界依附理论”和沃勒斯坦的“世界系统论”进一步演化而来。认为世界发展不平衡、贫困的原因,是制度成本转嫁形成的。当代加快全球化中的贫富分化本身并不可能靠任何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来化解,反而会随之加剧。对此,我有几个去意识形态化的经验性的归纳。

  资本要素绝对稀缺下的亲资本政策是不论何种体制下发展中国家...

Read more

新中国的三次对外开放与代价


  人们已经约定俗成地认为,中国经济较快增长是最近20年的事,但竖看50年,我们这种农民人口占绝对比例的国家“追随工业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前后搞了3次大规模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哪次都有成绩也有代价,而本文则试图作一点点“代价分析”。

  第一次开放:向初步工业化的惊险跳跃

  小农经济条件下大上基本建设必然发生经济危机。1959-1961年以“三年自然灾害”为名的经济危机,而危机发生和大萧条阶段国家无力解决城市就业矛盾又只能向农村转嫁,于是有第一次2000万城里人上山下乡的运动。这些,就是搞“复...

Read more

“维稳”大局与“三农”新解


  从2002年中央政府明确“三农”问题为“重中之重”已经过去10年,从国家“十一五”规划为改变“三农”困境于2006年大幅度增加“新农村建设”投资也已经5年。同期在资本主义主流世界绝无、但在中国却重复出现的“中国特色”还有很多。例如: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发了8个,中国粮食连续增产了8年。

  这一切,西方文字很难意译,笃信西方文化者更难以理解,但却被实践证明是中国在应对2009年全球危机之际,走出“V形”反弹的重要的基...

Read more

告别百年西制崇拜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当然应有新的反思。大家常说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摧毁了反动的、腐朽的封建王朝。可很少有人问:自秦代构建中国大一统以来的历代王朝难道是经典理论归纳的西方中世纪那种封建制吗?

  辛亥年前的清末,无论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还是后来被人戏剧化处理的慈禧,都想搞西制工业化。如果说大臣们只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即今天所说的 “对国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那么包括慈禧在内的中央统治者在洋务运动后期就已经开展了 “师夷长制以制夷”,亦即令人所说的“制度引进”。所以,在...

Read more

农民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


  《投资者报》:普遍认为,今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就是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你觉得这个《意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温铁军:是关注到了农民本身。我早就说过,“三农”问题不是“农业、农村、农民”,而是应该将顺序调换过来,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农民在“三农”问题中是第一位的,农业问题只是派生的。

当然,农民问题也是与时俱进的。如果说20世纪的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21世纪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

Read more

加大投入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唯一途径


  1. 地方侵占支农资金是常态

  记者:保证粮食安全需要中央资金的投入,但资金流向目前看是否足够透明?

  温铁军:我有几个学生在地方挂职当副县长、县委常委,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中央投入的资金流向不明是很多地方存在的现象,因为一些地方的涉农部门处于收不抵支,甚至破产边缘。这些地方部门长期以来都是资金不足的。

  我自己曾经从上级有关部委为下面某地争取到一笔资金,到了县一级,当地有关部门提出要截留50%。为什么?很简单,上级来人检查、评比、总结经验等都要吃饭、住宿,财政部规定各个部门下去检查工作等可以报销的额度非常小,很难满足出差的实际需要;此外,由于现在资金的审批权...

Read more

小农经济发展的中国意义


  农业安全首先应该是环境安全,以环境安全来统领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单纯追求数量安全是不够的。

  我们最近和一批重量级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方面学者在一起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提出大农业的安全。农业安全首先应该是环境安全,以环境安全来统领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单纯追求数量安全是不够的。

  我们只有世界7%的耕地,但是在这些田地里,我们用掉了世界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水和更多的化肥,如果再以这种粗放的方式进行下去,我们的农业就不是可持续的了。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情况更像日本而非美国,那种大农场类型国家的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之路不适合我们。在有限的耕地上进行大农场农业生产,以化...

Read more

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和政策导向


  内容提要: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的制约长期存在是讨论中国农业本体论问题的基本前提。根据农业经济活动主要与自然过程结合的本质特征,世界农业可以划分为三种经营类型:大农场农业、小农场农业和小农户农业,任何不顾客观条件推进以大农场规模化为经验原型的“农业现代化”都会造成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双重负外部性。中国2007年提出“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和综合价值属农业政策的重大转变,需要进一步探寻新的激励和补偿机制。

  关键词: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多功能性;转变;政策导向 

  胡锦涛总书记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