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舒乙

1935年生于青岛,北京人,满族,我国著名文学家舒庆春(老舍)之子。1954年9月留学苏联,在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攻读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5年后以全优成绩毕业。回国后分配至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60年入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参加林业部组织的木材水解科研重点试验,完成中间试验和成果鉴定。1978年调北京市光华木材厂当工程师,后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导科研室和中心实验室,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技术革新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历任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实习员,北京光华木材厂科研室主任、科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常务副馆长、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集《老舍散记》(合作)、《父亲最后的两天》、《老舍的爱好和关坎》、《我的风筝》、《我爱北京》、《梦和泪》、《小绿棍》、《现代文坛瑰宝》、《我的思念》,长篇传记文学《老舍》等。 散文集《老舍的爱好和关坎》获1992年满族文学奖,散文《老舍和朋

增强香港人的归属感是关键


      增强香港人的归属感是关键

                      舒 乙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到香港问题时,谈到香港存在着深层的社会矛盾,虽未深谈,但已隐约令人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充满了忧患意识和前瞻性。

我近日因《老舍五则》话剧演出和办我个人画展曾在香港逗留半个月,有机会接触香港百姓和走访一些机构,所得印象和总理讲话精神甚是契合,可谓颇有同感。

目前香港“民主派”的比例在人数上已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有的估计已达百分之六十以上,一股强劲的“反祖”、“反共”暗流正在涌动;社会上普遍不讲普通话,英语仍然是第一语言,第二位的是广东话;市面上欺生、欺大...

Read more

苏州是北京的老师


 

               苏州是北京的老师

                   舒 乙

说来也奇怪,北京的许多东西竟然都源于南方名城苏州,然而,这确实是事实,一点不假,尤其是在城市建筑和园林的建造上。

历史上,北京城的建筑有两个建设高潮,一个是明成祖朱棣时期,像故宫三大殿,天安门、天坛等标志性的建筑,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形成第一个北京城的建设高峰;另一个是清高祖乾隆时期,像囯子监的辟雍、颐和园等著名的建筑和园林都是在这个时期...

Read more

骆驼祥子有了博物馆


 

        骆驼祥子有了博物馆

                 舒 乙

建一座博物馆以一部文学作品为主题是个不错的主意。

真有这么一座博物馆出现了,它在青岛,叫“青岛骆驼祥子博物馆”。

老舍先生一九三四年夏至一九三七年冬住在青岛,先后住过四个地方,最后搬到黄县路十二号,在这里住了六百三十余天,创作了《骆驼祥子》等作品,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此处离山东大学很近,步行要不了几分钟,上课教书很方便。不过,一九三六年暑假后,老舍先生毅然绝然地辞了教职,专心写作,头一炮就是《骆驼祥子》。诚如他自己所...

Read more

我推荐的书系列二十五:《蔡小桢<梦在蓝天>序


《梦在蓝天》序

舒乙     香港科教出版社出版  2010.8

蔡小桢继第一部关于澳门航空港的报告文学著作之后,很快又写出了第二部,依然是报告文学,依然是关于澳门航空港,书名叫《梦在蓝天》。此次,她要我为她的《梦在蓝天》写序,我想,也许是她看中了我曾先后三次访问澳门吧,她认为我多少对澳门有些了解。

其实,读了蔡小桢的《梦在蓝天》就会清楚,真正对澳门有深入了解的正是蔡小桢本人。

不过,要写出一部好书,首先要有好的切入点,这是一部文稿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之点。

在这方面,蔡小桢把握住了以下几条:

第一. &nb...

Read more

我推荐的书系列之二十六:《文物古建守望者罗哲文》序


          序  

                 舒 乙  姚珠珠   中国文物出版社.2010年8月

这是一本个人照片专集,后半部是论文代表作,都是罗哲文先生的,是为庆贺罗哲文先生从艺七十年而专门编辑出版的。

罗哲文何许人也?

他是个小老头,个子矮矮的,今年已经八十六岁高龄,但依然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忙碌得很,不停地出席各地的古建、文物专业聚会,提供咨询、论证和建议。

老有老的福份。他有着极为丰富的经历,参加过许多重大的事情,由十六岁在四川李庄给 梁思...

Read more

推荐一篇纪念吴冠中先生的好文章


      推荐一篇纪念吴冠中先生的好文章    舒乙

吴冠中先生去世后,有众多悼念文章出现在报刊上。我的朋友叶武林也写了一篇,由网上传给我看。我读后颇受感动,以为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叶武林是吴先生的高足。他的故事朴实无华,在缓缓道来的叙述中将吴先生非凡的为人生动地刻画出来,很准确地道出了吴先生的与众不同,特别是他的正直和善良。我真诚地向广大读者推荐这篇文章。

 

 

       《太阳雨》 —— 怀念吴冠中先生

  &nb...

Read more

让城市记忆留下来流下去


让城市记忆留下来流下去

                              

当你走过崇文 门到北京站之间的那段路时,你会发现路南有几座非常好看的小楼。

它们有灰灰的墙体,坡坡的屋顶。它们有错落有致的造型,这面凸出来,那面凹进去,将窗户悄悄地送出来,或者收进去,...

Read more

争论终于有了结果--在《政协委员一日》征文首发式上


        争议终于有了结果

——在《政协委员一日》征文第一辑首发式上的讲话

                 舒 乙

一九三六年 茅盾先生发起《中国的一日》文学征文,一九四0年叶圣陶、夏衍等先辈发起《中国一日》文学征文,都曾经轰动一时,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开创了以“一日”形式广泛征集纪实文学的先河。文学家王蒙委员就任全国政协文史及学习委员会主任以后首先提出搞《政协委员一日》征文,在全国政协领导、专委会和《人民政协报》的积极推动之下,立刻得到政协委员们的热烈响应,很快便有专集第一辑的出版,以后还会有第二辑、第三辑的问世,成为政协委员活动的一个亮点。

这次《政协...

Read more

对保护和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的五点建议


    对保护和管理好世界遗产的五点建议

                     舒 乙

一.   张挂世界遗产标志:

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确是既难得又光荣的事,我国目前已有38处世界遗产,是值得国人自豪和骄傲的事情。但并不是每处世界遗产的责任者和管理者都能珍惜这种使命,并好好利用它,其中最不可理解的是,竟然找不到世界遗产的正式标志,这非常不好,也不对。

在很多世界各地的世界遗产所在地,不仅大门口矗立着醒目的世界遗产正式的标志,而且在大老远的地方,恨不得 五公里以外,就有了世界遗产标志和广告,告诉外来的人,已经到了一处世界遗产所在地,很提神,而且,不断地出现这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