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护和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的五点建议


    对保护和管理好世界遗产的五点建议

                     舒 乙

一.   张挂世界遗产标志:

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确是既难得又光荣的事,我国目前已有38处世界遗产,是值得国人自豪和骄傲的事情。但并不是每处世界遗产的责任者和管理者都能珍惜这种使命,并好好利用它,其中最不可理解的是,竟然找不到世界遗产的正式标志,这非常不好,也不对。

在很多世界各地的世界遗产所在地,不仅大门口矗立着醒目的世界遗产正式的标志,而且在大老远的地方,恨不得 五公里以外,就有了世界遗产标志和广告,告诉外来的人,已经到了一处世界遗产所在地,很提神,而且,不断地出现这个标志,一块接一块,一直延伸至世界遗产单位的入口处。看得出,能获得这个称谓,是非常神圣的,很了不得,是要大书特书的。

每一处世界遗产地都应设立正规的,巨大的,醒目的“世界遗产”标志,而且不止一块,在前门、后门、旁门、入口处、临近路口处都要有,当然,说明书上更不能缺少。

这样做不外乎是一种骄傲,显示一种难能可贵,显示一种因稀少而珍贵的价值,毕竟是世界公认的宝贝呀,是一种特殊身份的标记,唯我独尊,太值得夸耀了。

二.   科学性:

对世界文化遗产,特别对世界自然遗产,或者双遗产,同样,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包括湿地保护区、地质公园在内,要注意在室外处处树立很科学的解说牌。

目前,在这方面,我国普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同国外相比,在建立室外解说牌上更是明显落后,需要急起直追,迎头赶上。

这种室外解说牌绝非可有可无,而是必须有的,因为它们同室内解说牌一样也是衡量保护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解说牌可以分许多种:

植物解说牌:学名是什么,拉丁文是什么,什么纲,什么目,什么属,什么科,产地分布在哪里。

鸟类解说牌:学名叫什么,俗名叫什么,拉丁文是什么,分类学中的归属,珍稀级别,分布在何方,而且一定附有一幅写真图。

动物解说牌:内容鸟类解说牌类似。

鱼类(如果有的话)解说牌:内容同上。

景物示意图:将眼前湖光山色、建筑的外廓用示意的办法镌刻在图板上,注明其名称,一目了然,让观者饶有兴味地按图索骥,寻找实物,对照欣赏观看。在不同方位,可以安排不同的示意图,甚至一圈摆四块,呈360°,大有纵观天下之感。

充分利用世界遗产提供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给人们以科学的知识,不是停留在看景层面,还有实际的博物常识可以获取,给参观者留下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一点,对儿童对少年特别有好处,能寓教于乐,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植物、动物,关爱地球。

这样做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格外重要,能把风景区的活动内容极大地丰富起来,提高它们的文化含量和档次,让旅游者满载而归,满意而归,而且给他们留下极为难忘的印象。

树立科学的解说牌的一大副产品是成就了互动性,必然增加观者的主动探索情趣,一方面减少许多调解员的配备,另一方面受者可以获得内容极为准确可靠的解说,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在情趣中受益匪浅。

三.  个性化

目前我国不少世界文化遗产遭遇商业化的侵蚀比较严重,已经受到不少严历的批评。那么,怎么走出来呢?我以为要因势利导,走个性化的道路,可以让这些地方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古城古镇古村最后走上商业化的道路几乎是必然的趋势,不可避免,原住民或从商或开旅馆,再不然澈底搬走,远走他乡,舍此大概不会有其他的出路。纵观全球其它世界文化遗产里的古城古镇古村大概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他们走的路是一翻新、二开店、三面向世界。

我非常不赞成将住得已破旧的古城古镇古村全部推倒重来,再盖一批美化了的假古董,后者外表样子几乎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说词,没有故事,然后再租给外乡人开成千篇一律的小店。这两个“千篇一律”几乎断送了不少作为文化遗产的古城古镇古村的前程。

那么,要怎么做呢?

首先,翻新和美化都是必要的。旧不怕,但不能破,不能烂。关键是要微循环,一个一个地修。不能“推平头”。修的时候要保留一些原有的有代表性的构件,如门、窗、柱子、墙体等等。这样,可以骄傲地对人说:“瞧,这个门框三百年了!”或者 :“瞧,那半扇墙,两百多年了!”有那门框,有那半扇墙,很苍桑,很古老,要的就是这个味道,这叫“原真性”,这叫“遗产”。其实,如果一个小店前脸装修成玻璃的,其他两面墙也是新的,第四面却保留半扇墙老墙,露着砖头,露着凸凹不平的表面,刷上一层白油漆,照样干净漂亮实用,唯有它的存在能证明身份,说明古老。

这样修整的小店可以利用起来办大事。在这方面要推行和遵循三个开店原则:一.绝不重复,绝不重样,如果有两百个店,就应有两百个行业,不管干什么买卖都成,就是不重样,所谓的三百六十行;二.走两个极端,一方面招商引资,一步跨进世界上最时髦最时尚最名牌的店舖行列,另一方面,搞最土的最有地方特色的或者饱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活,这两个极端都能生存,因为你是世界遗产所在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外来人到此一遊,走街串巷,来猎取、来掏宝、来消费;第三个开店原则就是有创造性,搞优质、搞花色、搞品种,奔着最佳最好的效果来。

在这里,我向大家隆重推荐两个国外的世界遗产所在地,他们都是古城古镇古村,由于做得好,每年都能招来上百万人,赚大量的钱,享有高尚的声誉。他们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奥地利华昊多脑河区的杜博斯坦古镇和世界文化遗产地西班牙的托列多古城。大城市的古街利用得好的,并能成为样板的,我向大家推荐三处:一.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的圣路易岛的小街;二.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00号田子坊设计创业区;三.四川省成都市绵里老街。他们的最大特点是有个性,这是他们成功的奥秘所在。

四.  有自己的纪念礼品:

有自己的纪念品,看似一件小事,其实,却是目前存在差距最大的一点,试看国外的世界文化遗产点,无一例外,全设有两个特别发达的部门,一是礼品部,二是快餐部,甚至设在主馆的最重要的位置上,如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而礼品部里清一色地全是卖与自己有关的礼品,不卖在别处可以买到的大路货。顺便说一句,这两个部门在有的地方,甚至是遗产地的主要经济来源,潜力很大,因为参观者总是想带一点与此文化遗产有关的小礼品作为纪念。

所谓与自己有关的礼品,是指按本世界文化遗产地所特有的文物生产制作的仿制品及其衍生物,是专门设计开发的,即所谓取已之长,扬已之精,而且派生出呈系列的专有工艺品。

在这方面,有大量的国际上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勿须多说。

我想强调的是,希望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要联合正在蓬勃兴起的设计产业,下大力气开发属于自己的纪念品,把目前摆在礼品部里的遍地都是的小玉佛、小手镯、小熊猫都尽快更替下来,满足参观者的需求,打开新局面。

五.  人性化:

目前,在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上,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走向正规化,取消乱设的小商小贩摊点和黑导游,大力纠正极度商业化的烧香拜佛算命和迷信活动的回归复苏,营造一种肃穆神圣的净土般的文明氛围,另一方面,要努力向文化层面上去拓展,发扬中国自古就有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走个性化的道路,譬如,在自然遗产地,双遗产地里,开辟搭建一些“散步小道”、“吸氧小道”、“万步小道”、“观鸟小道”等等,在大自然中设立一些新的“文学碑”、“诗歌碑”、“格言碑”等等,在入口处开设服务周到的现代化的导游中心,内有咨询台、大屏幕、放映厅、导游手册和地图分发处、纪念礼品部、书店、咖啡厅、干净整洁的男女厕所,其中导游手册备有多种外文本。

总之,既然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双遗产,就必须处处有文化品位,有良好的保护措施,又有周密严紧的管理办法,还有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贯彻始终,构建出一种清洁、宁静、舒适、庄严的外部环境,让人有一种步入人类最高文明成果境界,和拥抱大自然鬼斧神工佳境的神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