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篇一直都在谈消费,和消费相对应的当然就是储蓄。中国的家庭偏好储蓄,这似乎是一个事实。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所言,高储蓄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来源。当然,这个看法在开放的经济中可以得到修正。如果经济是开放的,即使某个经济体出现了低储蓄的情形,那么国内的投资仍然可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为一方面可以通过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获得资本,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国外借款或者向国外投资者发行证券,总之,只要国际资本市场是充分流动的,那么一国的储蓄率高低似乎并不能够完全影响到一国的投资水平,进而无法完全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美国就是低储蓄的...
作者文章归档:周业安

写在茅于轼先生八十寿辰之际
我一直坚持认为,经济学家的专业素养不仅仅依赖发表的论文在什么档次的学术刊物上,AER和JPE等顶尖学术刊物能够有效证明学者在国际经济学界的顶尖专业能力,或者《经济研究》等能证明国内学者在国内经济学界的顶尖专业能力,但也仅仅是专业能力而已。专业能力不过是专业素养的一个方面。专业素养还包括一些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方面,那就是个人的行为。通常我认为,从经济学家的个人品行,就能够推知其对经济学的领悟程度。当然,这仅仅是个人愚见,或者偏见。我一直牢记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所讲的,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习者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那么具备好的经济学素养的行为特征是什么呢?我以为最根本的就是:经济学的核...
从aig看政府救助下的道德风险
原文发表在《上海证券报》2009年3月20日
当危机发生的时候,人们总是惶惶不可终日,一门心思想着如何通过最快捷的方法来化解危机,而给自己留的思考余地就很小。于是,当庞大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出现大面积亏空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窟窿堵上,以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了。至于窟窿是如何发生的?会不会再发生?这类问题似乎都暂时可以不予考虑。我喜欢例举看病的例子,是因为给人治病和给经济治病有着类似的逻辑。如果某个人因大出血而失血过多,所以医生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输血。不过,通常有经验的医生会同时对病人进行诊断,然后开出相应的药方,帮助病人治本。除非这个病人的症...
盲目救助助长道德风险
原文发表在《上海证券报》2009年3月27日。
危机时候的救助被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几乎很少人去讨论救助可能产生的一些弊端。这是因为在某种正义凛然的氛围下,去讨论这些问题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似乎缺乏同情心,甚至可能被认为缺乏某种伦理道德。但如果回避救助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那就意味着原本紧缺的资源正在被不恰当的使用,也就是资源正在被浪费,其结果是更不利于危机的救助,甚至更不道德。因此,即使百分百必须救助,也得充分考虑到合理的救助方式和救助时机,把救助资源最有效率地使用。
救助会产生许多弊端吗?这几乎是经济学的常识性问题。在上一篇文章中所提及的道德风险,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而且令人...
当爱已成往事——纪念张国荣
2003年4月1日,愚人节,“哥哥”带上他的几多惆怅,几多眷恋,几多无奈,纵身一跃,飞别人间。留给他的歌迷、影迷万般悲伤和不解。——http://v.sina.com.cn/v/z/zhangguorong6/index.html
新浪这个纪念版做得很好。经典歌曲、经典影视都有介绍。而且还收录了各种回忆片段。
实在不知道自己想写点什么。每当这个时候,静静地听着他的歌,是最好的纪念。记得央视怀旧剧场恰好播放哥哥版的浣花洗剑录,那是他第一次的荧屏演出。当即使是最青涩的一刻,就已经展现出他傲人的才华。
在看来,他称...
软约束下的地方债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
作者按语:
这是一篇无法发表的文章,据说地方债是中央已经决定的事情,因而不能批评。如果经济学家不能就政府的公共政策作出自己的独立评价,更不能就这些政策提出自己的批评,那么经济学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问题在于,一个不能被批评的公共政策何来保证政策的正确性呢?
政府需要抬轿子的所谓经济学家,而不欢迎批评型的经济学家,并且这种现象有加剧的趋势。这让我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更添忧虑!
软约束下的地方债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
我是一直反对发行地方债的,至少在目前的制度条件和经济环境下,地方债的出现有点不合时宜。尽管中央政府注意到地方债发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采取了特定的发行方...
我们需要一个有快乐的经济
原文发表在《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4月8日读书版。
很多经济学家都沉湎于物质财富增长的兴奋当中,一个貌似简单的逻辑总是那么诱人:经济学能够帮助人们改进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增长,也就是物质财富积累;当有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老百姓就有了美好的生活!最浪漫的境界是,当一个社会物品极大丰富,那么人们就能过上天堂般的日子!物质,物质,……,这似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对这个主旋律,似乎可以摒弃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议。经济学家的这种物欲追求不过是反映了现实社会当中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当然,人们可能原本就没有这么单一的心态,但被学者和政客教育后就有了这种心态。...
决策背后的网络力量
财经网:ngo称杭州公共治理水平最佳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兰方】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4-30/110157896_1.html
GDP的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共事务管理水平的提高。2009年4月30日,一份名为《公共治理指数项目报告》的研究报告得出了上述结论。
这份报告由著名的民间学术机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公布,为研究所主持的“中国省会城市公共治理指数”课题成果。
天则经济研究所委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进行调查,共收集了6449份问卷,由此给出了2008年中国各省会城市的公共治理得分情况。得分高,意味着地方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并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协商对话...
世华财讯:天则发布国内首个公共治理指数
天则发布国内首个公共治理指数
2009年4月30日 16:56
http://content.caixun.com/NE/01/ba/NE01bam7.shtm
[世华财讯]天则研究所30日发布了国内首个公共治理指数,其衡量的是各省会城市公共治理状况,并将每两年公布一次,以期成为各地寻求公共治理进步的参考。该指标08年数据表明,国内省会城市公共治理大部分集中在中间水平,特别差和特别好的都较少;同时,GDP与公共治理没有相关性。
天则经济研究所4月30日上午发布了《公共治理指数项目报告》和中国30个省会城市2008年公共治理状况得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业安表示,此举填补了国内空白。据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