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业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体改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北京奥尔多投资咨询中心理事。研究领域:行为和制度经济学、公司金融

金融大危机的出现终于成就了保罗克鲁格曼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终于揭晓,保罗克鲁格曼如愿以偿,尽管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预言,但毕竟经济学界牛人太多,达到获奖条件的亦不在少数,权衡再三,终不可得。但1991年获得克拉克奖时,想必已经有很多人在期待,未来的某一年,保罗克鲁格曼是肯定能够得奖的。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尽给保罗占尽,得奖也就顺其自然了。

克鲁格曼由于对早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预警以及对如今能源危机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的预示,已经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名成功的预言家。这次诺奖授予他,是期望他能够再出新招,对拯救如今的全球性大危机指点迷津?

当然,仅仅依靠这些成功的预言是不能够得到诺奖的,尽管这些预言为他博得了极高的人气。同时,克鲁格曼...

Read more

地方政府救不了房地产


上海、杭州等城市开始出台相关的政策,试图拯救当地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在于,这种拯救有意义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在多层次的问题,虽然复杂,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住宅价格的上升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购买负担,相应的也就抑制了普通人对住房的需求。套用凯恩斯老人家的话说,就是在现在的价位下,住房市场明显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如果需求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么一个有效拯救房地产的政策是什么呢?很简单,要么降低房价,让普通人买得起;要么增加普通人收入,让普通人买得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要让普通人买得起才行。如果地方政府仅仅通过降低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以及鼓励投机来刺激房地产,那么这是愚蠢啊还是愚...

Read more

经济衰退已成定局


如大家所担心的,GDP增速降到10%以下,这一点在最近股市的重新下跌中已经反映出来。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政府一直出台救市的信号和部分政策,为什么市场还下跌?其实投资者已经预期到未来的经济可能出现衰退,所以才出现悲观的情绪。

经济衰退的出现已经在所难免。因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需求开始出现不足:首先,中国近年来一直提倡拉动内需的政策,但很少有实际的政策落实到居民身上。总需求当中,更多的是投资需求在呼风唤雨。尽管现在有一些研究报告显示,消费对总需求的拉动越来越重要。但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是,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如果普通老百姓的社会保障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内需是很难拉动的。政府一...

Read more

世纪城周边的干炒牛河


干炒牛河是广式小吃中的经典之一。通常选用一定量的牛肉、河粉(正宗的当然是沙河粉)、韭黄和绿豆芽炒至而成。据说,看一个店广式小吃正宗不正宗,只要吃上一道干炒牛河,就明了。

我喜欢吃这道佳肴,主要是香、略韧(按照时髦的说法,就是有点Q)、滑嫩、油而不腻、且很有饱足感。通常点上一盘,就能对付几个小时。通常这道菜上来,我得看看料够不够。河粉的软滑且略韧、加上牛肉的鲜嫩、韭黄的香和豆芽的脆,咬上一口,极为满足。如果高级一点,还会摆上一碟辣酱,供调味用。当然,最重要的是,用筷子夹上一根河粉,拉起来看看,是否薄而光亮,并且根根清晰,不能粘粘在一起。尤其不能咬起来有面糊糊的感觉。如果吃饭,盘底没有多余的...

Read more

从“浮夸风”到“地方保护主义”



  本文刊于《中国经营报》2008623

要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关键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化;二是财政分权。前者有效解决了居民和企业的激励和信息问题,而后者有效松绑了政府的激励和信息约束。以前的文章中笔者已经对市场化和财政分权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但就财政分权如何起作用,则还需要继续说道说道。其实财政分权本身不会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它必须通过政府行为这个载体才能发挥作用。同时,财政分权要起作用的话,必须以市场化为前提。改革开放以前的旧体制不能说完全没有分权,从各种红头文件中其实可以看出,就如何改革地方政府的激励,中央政府还是进行过一些分权的探索。只不过在当时由于...

Read more

nba新赛季及其他


现在非常开心的事是又开始有NBA看了。火箭三场球,看了第一场的录像和今天对雷霆队的比赛,都是在BTV-6看的,就是画面不太清楚。如果再加上央视5的直播,场次就不少了,还是很过瘾的。

虽然火箭三场全赢,不过第一场和今天的比赛都比较难看,大概是觉得对手不够强,所以提不起精神。惊喜的地方是野兽阿泰斯特的到来的确增加了火箭队阳刚气,并且也增加了火箭队韧劲。原来火箭的两大领袖麦蒂和姚明都太温和,实在不适合做领袖。看看阿泰为姚明出头的狠劲,就知道这家伙一定能够成为火箭的主要助推器,并且这家伙居然能够不打架了,真是幸事。但还是有担忧,就是看到姚明依旧任劳任怨地在场上不停奔跑40分钟左右,太夸张了。但愿...

Read more

国外地方政府间也竞争



    原文发表在《中国经营报》2008年7月14日

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有限财政分权会导致地方政府展开竞争,从而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有些问题前文并没有交代:我国的地方政府是如何展开竞争的?读者看到这个提问,自然会联想到,国外的地方政府是否会竞争?我国旧体制下的地方政府是否也竞争呢?其实读者不用着急,我会在这次的文章中慢慢道来。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可能展开竞争,只不过竞争的方式不同而已。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的竞争模式,且进一步产生各自的经济后果。有些时候,这类竞争甚至会产生相应的社会和政治后果。

地方政府对一个...

Read more

从“跑步钱进”到“横向竞争”



原文发表于《中国经营报》2008818

 

以前说到发达国家也存在地方政府竞争,那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同样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要讨论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就要注意一些特定的制度背景。实际上,只要有不同的利益主体,就一定会出现竞争。甚至改革之前就是如此。改革之前我国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该体制下,连老百姓的吃饭穿衣都烙下政府的影子,毫无自由可言。由于每个人像一颗颗棋子一样被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按在棋盘上,走哪一步?走几步?朝哪个方向走?都不完全是自己决定,因而个体也就失去了激励,反应到经济上就是消极怠工,用如今经济学的行话说,就是通过实施道德风险行为来增加代理成本。很明显,...

Read more

抬高房价才能拯救中国房地产?


现在看起来,显然我国的政府是依据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来解决房地产的问题。本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房价相对居民的实际收入来说太高,因此导致需求下降,所以导致供给过剩。按n的说法,这是一个用大脚趾都能想得到的结果。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和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房地产业完全不同。但政府似乎从来不考虑这种供求失衡的缘由,无一例外地祭出两大绝招:一是降低交易成本;二是扩大信用。而这两大绝招正是推动美国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

现在我算是看明白了,原来许多政府官员有种特殊的癖好——吹房地产泡沫!看谁吹得大,谁就是利国利民的好领导。难不成明年政府考核要改变:按照泡泡的大小决定...

Read more

疯狂的横向竞争


原文发表在《中国经营报》20088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地方政府之间出现了罕见的竞争现象,由于经常是同级政府之间的竞争,所以又可以称作“横向竞争”,比如省级政府之间、地市级政府之间、县级政府之间、甚至乡镇和村之间。到底为什么会竞争呢?国内外的学者们大多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一个原因是来自分权。中央通过早期的财政包干制以及后来的分税制和地方划定各自的税收和支出范围,但中央保留了税权,地方只有征税的权力,没有确定税种和税率的权力。不过,为了让地方更有积极性,中央同时也给地方留了一点余地。在支出方面,中央把大部分事务交给地方打理,也就是让地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