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放

笔名张叹凤,祖籍达县管村,长于阿坝汶川,中国作协会员,四川作协全委会委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76年赴阿坝州若尔盖乡村插队务农,后历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师,教授。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深宫绝学》,散文集《家园的味道》,评论集《爱心》,评点集《新月与孤星》、《招魂的短笛》,随笔集《文苑星辰文苑风》,中篇小说《芙蓉城》,短篇小说《老师》、《肉身》等。专著《中国新散文源流》获四川省写作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如花的妩媚》获《小说界》第二届小说评奖一等奖,《神圣崇拜》获1992年《小小说选刊》一等奖,散文《天真别趣》获第二届《散文》一等奖、成都市第一届金芙蓉文学奖,其作品还获四川省第一届文学奖、1994年庄重文文学奖。

朱德在1966年接见黄继光母亲(图)


1966年时的毛泽东 —— 之七

朱德在1966年接见黄继光母亲(图)

 

张放

 

 

1966年国庆日,朱德在天安门城楼上大殿内休息室里,接见了黄继光母亲邓芳芝老太太。所有看到这照片的人,都会注意到黄继光母亲左胸前佩戴的很多奖章之类的东西。尤其显眼的,是黄继光母亲左臂上的红得很有些血色的红卫兵袖章。大大的红卫兵三个字上面有两个很小的字:首都。显然,是北京红卫兵给老太太佩戴的。

 

 

这不仅让人想到几年前的一件事情。一年过八旬当过志愿军的老者,将黄继光堵枪眼后惨死的两幅黑白照片捐赠了出来。这照片到底是真是假姑且不论,但黄继光死得...

Read more

“圣诞老人”的故事(组图)


“圣诞老人”的故事(组图)

—— 2010年圣诞节来临之际

 

张放

 

 

 

1897年,纽约有个名叫弗吉妮亚的小姑娘,给《太阳报》社寄去一封信,信中简单地问了一个问题:“亲爱的编辑,您能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上真有圣诞老人吗?”

 

其实,在西方,有很多很多小朋友们都问过这个问题。在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喜欢过西方节日,尤其是圣诞节时,同样,也会有更多中国小朋友想问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那个叫“圣诞老人”的人?或者想问,那个“圣诞老人”到底是谁?

 

接下来的事情,更让小弗吉妮亚感到着迷了。很快,报社编辑就回了信。而且回答得非常坦率...

Read more

1966年毛泽东见焦裕禄女儿时她穿什么?(图)


1966年时的毛泽东 —— 之六

1966年毛泽东见焦裕禄女儿时她穿什么?(图)

 

张放

 

 

1966年,河南省也与其他省份一样,开始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当然也冲击了所有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很多中学生,也因此感到了不少的兴奋和刺激。进入7月份后,很多已经通过毕业考试的学生们,都在紧张地进行升学考试前复习。但社会上的批判活动却在越演越烈,逐步升级。最后,所有中学生都被迫中断升学考试,放假回家。据一个叫驻地村的中学生说,他亲眼看到“破四旧”游行是怎么进行的。游行队伍中人们整齐地高声喊叫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将当地文昌帝神像从...

Read more

您曾上天安门城楼近距离见毛泽东了吗?(图)


1966年时的毛泽东 —— 之五 

您当年曾上天安门城楼近距离见毛泽东了吗?(图)  

 

张放

 

 

1966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七周年,文革开始后第一个国庆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号称150万人的国庆游行。

 

这一天,风和日丽,天安门广场上的一切,都被温暖的秋日阳光照耀。但这一天的广场上的红卫兵及无数“革命群众”们的心中,却热乎乎的。因为他们是被毛泽东邀请到天安门广场上来的客人。

 

国庆日庆典活动一直持续了几个小时。毛泽东的确是红光满面,并且神采奕奕的样子。这让无数无限忠于毛泽东的人们,感到...

Read more

叶群林豆豆在天安门介绍什么人给毛泽东认识?(图)


叶群林豆豆在天安门介绍什么人给毛泽东认识?(图)

 

张放

 

 

今天要说的人,她叫顾阿桃。这个名字是今天几乎没有人知道的名字,但“文革”前懂事年龄以上的人,却都知晓这大名,可以用如雷贯耳来形容。因为她在“文革”中,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她其实是林彪夫人叶群一眼看中的典型。这在当时是不得了的事情,叶群是毛泽东亲密战友,被党章明确写成毛泽东接班人的林彪的夫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一时的林副统帅的夫人哪!顾阿桃被叶群树立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标兵”,相当于今天的“全国劳模”?。

 

那么,这个叫顾阿桃的女人有怎样背景?...

Read more

红军长征途中曾有过的快乐神仙日子(图)


红军长征途中曾有过的快乐神仙日子(图)

 

张放

 

 

“文革”后期,我上小学。学校里会动不动就请来个“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声泪俱下地给我们来堂阶级教育课。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的老贫农们,而是会讲革命故事的老红军。因为老红军一讲起他们“过雪山草地”的故事,真有种百听不厌的感觉。那时,真希望自己能跟老红军一样大,这样,也可以走一遍“雪山草地”了。就觉着,他们真是很英雄很了不起的神一样的人物。

 

后来,又被组织到电影院看了《长征组歌》,看得俺更加心潮澎湃,真是久久不能好好入眠呢。这次与听老红军讲“过雪山草地”的故事,又有了...

Read more

毛泽东的第一位美国黑人粉丝(图)


1966年的毛泽东 —— 之二

毛泽东的第一位美国黑人粉丝(图)

 

张放

 

 

1966年“十一”国庆日,天安门城楼上,一位黑人朝毛泽东走了过去,他拿出《毛主席语录》本,请求毛泽东为他签名。毛泽东愉快地为他签了名。这人成为了自《毛主席语录》发行以来,第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得到毛泽东签名本的人。

 

 

那么,“文革”时期,在天安门城楼上,能与毛泽东这么近距离接触的人到底是谁?这黑人是不是黑非洲国家里的代表人物呢?其实,他不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里的非洲代表,他来自美国,是个出生在美国的地地道道的美国黑人。而且正由于他的身世特殊,才...

Read more

1966年时的毛泽东 —— 之一(图)


1966年时的毛泽东 —— 之一(图)

 

张放

 

 

 

眼前这幅照片乍一看,以为是今天的数码单反相机拍摄出来的高清晰照片。但有些岁数的人,一看就能看得出来,照片里处于中心位置的,是毛泽东。对文革历史感兴趣的明眼人会神经质地感到,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文革”时期。对了,这张照片的确拍摄于文革时期,具体时间为1966年的10月1日。正值中国国庆日17周年,“文革”正式发动不到五个月的光景。天安门广场正举行盛大的国庆游行,这次游行也成为后来所谓的“毛主席第4次检阅红卫兵”,天安门城楼上出现了很多后来红极一时的风云人物(容俺一期一期地一张照片一张照片...

Read more

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照片背后故事:不能被抓住把柄


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照片背后故事:不能被抓住把柄

 

张放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0年11月14日第B01版,作者:张放,原题:《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照片背后的故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张照片,自它被公布那一刻起,就注定成为摄影作品之经典。当美国总统尼克松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的第二天,它就跨出国界,很快登上世界各大报纸版面,旋即被西方人冠以“中美交往的珍贵瞬间”、“经典时刻”。但静心细品,方发觉这照片拍得的确精彩,拍摄者有对中国当时政治气候的独特把握能力。

 

如果说法国文学家普鲁斯特凭一部《追忆似水年华》奠定了自己在...

Read more

略萨 —— 败在独裁政客藤森手下的成功小说家


略萨 —— 败在独裁政客藤森手下的成功小说家

——写于略萨于2010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时

 

张放

 

 

略萨,一个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中国“文学青年”的名字,昨天再次进入喜欢文学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读者视野中。

 

当年,他是《西方文学思潮》里被提到并重点介绍的小说家。几十年过去,尽管他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身份,再受国人侧目。但实际上,他更应被看作对独裁统治说不的小说家,几乎成为一国总统的小说家,因此,也可以被看成独具“一介书生”式幼稚的小说家。

 

1990年,他参加竞选秘鲁总统大选。而且,他在竞选结果出炉半年前,就以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