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时的毛泽东 —— 之七
朱德在1966年接见黄继光母亲(图)
张放
1966年国庆日,朱德在天安门城楼上大殿内休息室里,接见了黄继光母亲邓芳芝老太太。所有看到这照片的人,都会注意到黄继光母亲左胸前佩戴的很多奖章之类的东西。尤其显眼的,是黄继光母亲左臂上的红得很有些血色的红卫兵袖章。大大的红卫兵三个字上面有两个很小的字:首都。显然,是北京红卫兵给老太太佩戴的。
这不仅让人想到几年前的一件事情。一年过八旬当过志愿军的老者,将黄继光堵枪眼后惨死的两幅黑白照片捐赠了出来。这照片到底是真是假姑且不论,但黄继光死得很惨是事实。显然,人死都一样,都不会气壮山河,更不会天哭云泣。所谓英雄赴死后的高大形象,不过是被灌输被洗脑后产生的某种幻觉罢了。
我们“60后”是在烈士陵园肃穆气氛中,认识并听说每个志愿军英雄的名字的。是从英雄墓碑前,被灌输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可以死得轻如鸿毛,也可以重于泰山。于是,我们从小就学着把大人们喜欢的英雄碑文式的东西,写进幼稚可笑的作文中,然后拼命幻想着长大后,能有机会参加到黄继光们死去的战斗中,然后光荣牺牲。
我们幼稚的心灵,从小就留下这个印痕:
黄继光们死的时候,一定像王成那样,站在高耸入云的山巅,手挚爆破筒,美国鬼子一定吓到瑟瑟发抖,因为敌人永远是贪生的,而英雄是不怕死的,也因此,英雄们永远不可能被战胜。然而,美国鬼子还是把黄继光给打死了,小时的我们,感到了无比的纠结。不明白时,就只感到有愤怒的火焰在胸口燃烧。
黄继光们死的时候,一定像江姐那样,昂扬地走向刑场。敌人害怕得要命,不得不在她就义前,多给她点与狱友们一一告别的时间,她要从每个牢房前坚定地走过,并用自己的战斗精神,影响那些很不幸没有在她之前死在敌人枪口下的狱友们。然而,凶残的国民党还是胆怯地把她杀了,小时的我们,感到了无比的纠结。不明白时,就只感到有不舍的感情在内心升腾。
黄继光们死的时候,也一定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那样,根本没把死当回事,而是一路怒斥敌人,对家人对朋友对一切,都不用管不用顾,只要能保护住“密电码”,便是忠诚了党的革命事业。所以,当他走向刑场时,敌人一定显得无比渺小,不堪一击,胆小如鼠。李玉和一定显得高大因而巍峨。然而,唉,小日本还是把他连同李奶奶一起给杀了。小时的我们,感到了无比的纠结。不明白时,只感到不杀尽小日本就不是中国人。
这种印痕的留存,与黄继光母亲们被接见有没有关?与黄继光母亲左胸前的种种奖章有没有关?与左臂上血色的红卫兵袖章有没有关?与看上去十分憨厚的总司令有没有关?
其实,无论黄继光母亲也好,憨厚的总司令也罢,每个人都不过是一个时代里的棋子,都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这命运,在西方被叫做宿命,在中国,就叫政治。
——————
详细内容,请关注近期《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