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韩浩月

韩浩月,男,1974年出生,籍贯:山东郯城。现居北京。媒体评论人。在多家媒体开设有评论专栏。出版有《I服了YOU——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涩男人》,《一个人的森林》等作品集七种。

生命中偶尔来点仪式感非常有必要


健健、小军和我,三个人飞奔在春天的田野上,那天风很细柔,我的内心却充满粗犷。我们的手里有一瓶酒,口袋里装着一包烟,酒是最普通的啤酒,烟是最劣质的香烟。烧荒的土坡上还是一片黑漆漆的,绿草的芽还没冒出来,我们分着喝完了那瓶酒,每人点了一支烟,我们默默无语,什么话也没说,包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样的豪言壮语,却完成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仪式:结拜兄弟。

这件想起来会让自己微笑的事情,其实有点荒唐,因为小军是和我年龄相仿、辈分却大一辈的叔叔,也就是说,我们根本不可能成为兄弟,哪怕结拜的也不行。但直到现在,我们分开差不多有15年了,想起他们时,我...

Read more

畸形化的中国父子关系


  在关键时刻冲进火场救人的周江疆被冠以“最美富二代”的称呼,日前他的父亲杨国兴参加了湖南卫视一档名为《完美释放》的节目,讲述对孩子的思念,但节目播出后他的表现却遭到网友批评,认为他的痛苦更多来自“亿万家产失去了接班人”而非痛失“独子”,也有网友发出了“到底是亲情重要还是继承人重要”的疑问。

  杨国兴的痛苦,是每一位父亲都应拥有的正常情感,网友批评和质疑的,不是针对他对儿子的情感真诚与否,而是他言辞之间所流露出的“功利性”。的确在节目中,“接班人&r...

Read more

舌尖上的中国,吃是一种永恒的文化


  热腾腾的蒸气,悦耳的“咕咚”声,各种色彩分明的菜肴被搅拌翻动……这是《舌尖上的中国》中最常见的镜头,而影像一向又有包装、拔高的神化功能,这怎能不让22:30之后的观众垂涎欲滴?据报道,这部纪录片播出后,某购物网站的各种食材搜索量和销量暴增,一部短短几集的纪录片,强烈诱发了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走红有它独特的背景。首先,这是个快餐时代,点菜要快,上菜要快,吃菜要快,就算埋单抹嘴皮子走人也要快。其次,这是食品安全备受瞩目的时代,百姓日常所食之物,许多都笼罩着化学产品的阴影。而《舌尖上的中国》所推崇的饮食价值观...

Read more

计生标语应淡出公共生活


  海南人口计生系统要对计生标语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在被命名为“洗脸工程”的标语清理计划中,字体不工整、整体欠美观、措辞生硬的标语口号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使用群众语言、更趋人性化的标语。

  (2月7日《北京晨报》)

  计生标语曾是中国人公共生活最常见的语言,从城市到农村,从广播报纸到村头巷尾,密集出现的计生标语,对于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起到过强力扭动作用。在标语泛滥化的时代,“重拳出击,绝不手软”、“少生孩子多养猪”等带有暴力嫌疑以及逻辑不通的计生标语屡见不鲜,甚至有“喝药不夺瓶,上吊就...

Read more

为何网民反对发行大额现钞?


  全国政协委员宗立成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建议发行500或1000元大面额人民币,他的理由是,第一便于携带,第二,减少流通环节的时间,提高效率,第三节约纸张,符合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符合现在我们的国策。有媒体针对此建议进行了调查,结果多数网民反对发行大额现钞。

  (3月5日《广州日报》)

  宗立成委员曾在在2004年“两会”提出尽快发行500元和1000元面额大钞的建议,当时央行官员给予的答复是,发行大钞时机尚不成熟。现在,多数网民反对发行大额现钞,这种民间情绪显示,即便在时隔8年之后,现在要发行大钞仍需慎重考虑,以防造成社会心态的微妙动荡。

...

Read more

拒绝消费,是给蒙牛上最好的食品安全课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的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纯牛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公开资料显示,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对有孩子的家长来说,蒙牛纯牛奶含有致癌物,是个令人内心刺痛的消息,在元旦、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由它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会再次让人们心头蒙上一层阴影。很多网友发出了“究竟什么奶才能放心喝”的疑问,只是,这疑问少了愤怒,多了悲凉。

  

      牛奶查出含致癌物...

Read more

微电影的成熟速度在加快


  微电影的前生叫短片,诞生于北美电影工业初期,时长通常为20-40分钟,短片曾诞生过诸如《红气球》这样曾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经典作品,也有一些世界性的短片节,但由于商业化程度不够,短片一直没有成为主流娱乐消费的趋势。

  在中国,微电影的正解是微型电影,其实也可以称作微博电影,因为这些电影,有很多是以微博平台播放和传播的。各大视频网站趁着目前有关部门对微电影尚无明确监管条文的机会,纷纷制作推出自己的微电影,泥沙俱下间,也偶有精品出现。

  新近在网络上传播的《小婷》,在微电影中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一部,讲的是一个抢劫犯为自己多年前所犯错误赎罪...

Read more

达芬奇和李开复谁真冤?


  喊冤要事出有因,更要喊对人,对待真冤,就要一追到底,直到把自己洗白。而对那些似有似无的扣帽子行为,其实也没必要喊冤,态度云淡风轻一些,既有利于证明自己,也会为自己赢得形象分。相信群众的眼睛,他们知道谁在表演。

  有冤是要喊的,就像有疼必须叫出来,这是本能反应。但本周发生的一些事情,却让人看不懂喊冤的人是真冤还是假冤,是真疼还是装疼。

  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两个月前深陷“假洋品牌”漩涡的达芬奇家居,又成为媒体关注对象。这次达芬奇看上去真的有点冤,广东顺德有家名字中也含有“达芬奇”三个字的家具生产企业,广东卫视在曝光顺德这家...

Read more

《新闻联播》也要“谈情说爱”


  赵薇的粉丝最近挺高兴的,因为他们的偶像前几天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媒体记录了这“历史性”的一刻:10月5日19时16分,主播郎永淳说:“同样在国庆期间紧张工作的,还有电影《爱》剧组”,新闻画面随即切到了剧组的拍摄现场,赵薇在镜头里占了“主要”位置。

  根据报道,赵薇在《新闻联播》里并没有开口说话,但对于这位妇孺皆知的女明星来说,并用不着开口说话,只要她标志性的大眼睛一出现,大家就知道“小燕子”来了。遗憾的是,《新闻联播》给予赵薇包括《爱》剧组的镜头可以用“一闪而过&rdq...

Read more

文学奖要把“文学性”放在心尖尖


  想评论一下今年的第8届茅盾文学奖,突然觉得无从说起。这届茅奖,有了变化,变在哪里?打个或许不恰当的比喻,它变得有点像超女了,起码在形式上是,又是一轮、二轮、三轮投票,又是公布10强、20强名单,搞得本届茅奖貌似很热闹,但有一点让人想不明白,如果本届茅奖的最终结果看不出任何新意,评出来的作品照样不咸不淡,那有必要这么折腾吗,直接公布结果不就成了?

  茅奖这么搞的目的很简单,以往大家质疑中国的文学评奖活动,流程不公开,投票不透明,结果有猫腻,茅奖想从自己这里寻找突破口,秀透明、秀公开、秀程序严格,这当然是好事。不过,通常人们说,作家要靠作品说话,文学评奖也应是如此,要靠作品说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