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靖宇

兼职: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程曾厚译本)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法〕维克多·雨果

先生: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一次由法国和英国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这次英法的胜利又想给予多少赞赏。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意见,以下就是: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又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u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

Read more

雨果书信《致巴特雷上尉》导读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导读
【背景】
本文选自1995115《光明日报》第2版,文字略有改动。译者不详。为了纪念雨果诞生20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月出版12卷本《雨果文集》,把这封信收入第11卷“政治卷·言行录”,题为《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程曾厚译)。巴特雷上尉,1860年随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北京并参与劫掠圆明园的一名法国军官──回国以后,他写信给作家雨果,炫耀自己“远征中国”的暴行;雨果先生立即回信,予以声讨。
作者维克多·马里·雨果(Vict...

Read more

钱锺书小说片段《三闾大学的教授们》导读


 

三闾大学的教授们
钱锺书
【背景】《三闾大学的教授们》节选自《钱锺书集·围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6章,文字略有改动。标题是编者加的。长篇小说《围城》最初连载于《文艺复兴》杂志第1卷第2期(1946225)至第2卷第6期(19471119475月上海晨光公司出版单行本,列入“晨光文学丛书”第8种这部带有轻喜剧风格的学人小说,没有用说教的形式去揭示社会的弊病,而是让形形色色的“人·兽·鬼”在社会大舞台的一角同时...

Read more

郭宝昌电视剧本片段《保外行医》导读


 

 保外行医

郭宝昌
【背景】本文节选自电视剧本《大宅门》(郭宝昌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集,标题是编者加的。52集电视剧本《大宅门》创作于1996年,前40集已拍成同名电视连续剧,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剧本以现代中国为舞台,以民族产业为背景,以一个家族的兴衰为主线,表现了众多鲜活的生命之间的情感纠葛、性格碰撞和价值冲突。有人称之为“现代版《红楼梦》”,也有人称之为“都市版《白鹿原》”。
【作者】郭宝昌,电影导演,剧作家。原名李保常。19408月生于北京。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曾...

Read more

闻一多新诗《太阳吟》导读


 

太 阳 吟
闻一多
【背景】新诗《太阳吟》选自《中国现代文学珍藏大系·闻一多卷》(舒乙策划,许建辉主编,蓝天出版社,2003年版)。这首诗创作于19227月赴美留学两个月之后,最初刊载于同年1125出版的《清华月刊》第260期(文艺增刊);后收入诗集《红烛》,19239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印行。与此前此后创作的《孤雁》《忆菊》等诗篇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海外赤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殷切思念。
【作者】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1124)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

Read more

曹禺话剧片段《血光之灾》导读


 

血光之灾
曹 禺
【背景】《血光之灾》节选自话剧剧本《家》(“英若诚名剧译丛”之一,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标题是编者加的。1931418至年底,巴金在上海《时报》连载长篇小说《激流》,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19335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改题为《家》,与相继问世的《春》和《秋》构成“激流三部曲”。1942年,曹禺发掘出这部小说中生命力量的内涵和凄美,把《家》改编为四幕话剧,创造了新的戏剧冲突。该剧的最后一幕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

Read more

郭沫若新诗片段《凤凰更生歌》导读


凤 凰 更 生 歌

郭沫若

《凤凰更生歌》节选自《女神·凤凰涅》(《郭沫若全集·文学编》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新诗《凤凰涅》创作于1920120,最初连载于192013031日的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19218月收入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诗集《女神》,成为“创造社丛书”之一;192813,作者对原诗有所删节。涅,这里指凤凰的“更生”。《序曲》《凤歌》《凰歌》部分以悲壮的葬礼结束了中华民族最黑暗的历史,第六乐章《凤凰更生歌》则以“芬芳、和谐、悠久&r...

Read more

余秋雨散文《道士塔》导读


 

道 士 塔 

余秋雨

本文选自《出走十五年》(“新经典文库/大师名作坊”丛书之一,余秋雨著,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版)。文字略有改动。《道士塔》是一篇“文化随笔”,1988年与其姊妹篇《莫高窟》同时发表在《收获》杂志“文化苦旅”专栏1992又同时载入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作者把这本畅销书的书名定义为“极为苦涩的旅程”,其中既有旅途劳顿之苦,更有重新构建传统文化的思索之苦。

作者余秋雨,当代学者,作家。19468月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

Read more

刘半农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导读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94日创作于伦敦,原题为《情歌》;19269月收入北京北新书局出版的新诗集《扬鞭集》,改题为《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作表达了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之情,每节诗以“教我如何不想她”煞尾,更标志着汉语第三人称女性代词“她”字的诞生。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赵元任1926年为这首新诗谱曲,并将题名改为《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1928年被载入《新诗歌集》,成为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曲目,...

Read more

“岳庙门前”的“左右”之“争”


“岳庙门前”的“左右”之“争”

──答《七律·杭州一日游》读者问

    199810月,我到浙江省嘉兴农业学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返程的起点是杭州,我们在那里逗留了一天。上午拜了灵隐寺和岳飞庙,下午乘船看西湖,登六合塔,节奏特别快;晚上,我们沿着西湖散步,才算有了几个“慢镜头”。在342次列车上,我以《杭州一日游》为题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诗云:

未至余杭眼欲穿,天都美誉不虚传。

拈香古刹心如水,踏月西湖脚是船;

岳庙门前争左右,钱王塔上咏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