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庙门前”的“左右”之“争”


“岳庙门前”的“左右”之“争”

──答《七律·杭州一日游》读者问

    199810月,我到浙江省嘉兴农业学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返程的起点是杭州,我们在那里逗留了一天。上午拜了灵隐寺和岳飞庙,下午乘船看西湖,登六合塔,节奏特别快;晚上,我们沿着西湖散步,才算有了几个“慢镜头”。在342次列车上,我以《杭州一日游》为题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诗云:

未至余杭眼欲穿,天都美誉不虚传。

拈香古刹心如水,踏月西湖脚是船;

岳庙门前争左右,钱王塔上咏悲欢。

盐仓戊子中秋后,海涌江横更可观!

没想到,这首诗在内部刊物和地方报纸上发表之后,有的读者把诗中的“岳庙门前争左右”一句当成了“典故”,来信询问它的“出处”。下面的话,算是我给关心这首诗的朋友们的一个公开的答复。

    我喜欢欣赏对联,尤其喜欢有关名胜古迹的对联。参观岳王庙的时候,大门前抱柱上的一副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右侧挂着“时势岂权奸能造微公涅背有谁话南渡君臣”,而左侧挂的却是“名胜非藏纳之区对此忠骸可半废西湖祠墓”。抄完两行大字,我随口说了一句“上、下联好像弄颠倒了”;结果,遭到了一位导游的强烈而果断的抗议:“这不可能,绝不可能!”

我怀疑这副楹联的理由是:竖排文字应该从右边读起,而对联最起码的一个规则是“句脚”的字要“仄”起“平”收。也许,杭州流行这种“新潮”的挂法?可是,我又看到了另一副楹联,是张爱萍将军书写的岳飞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上联)在右边,而“八千里路云和月”(下联)在左边。我很懵懂,也没再言语,继续默默地寻找着我认为可靠的根据。在礼品部,我终于买到了一本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小册子《岳飞墓庙》。快速浏览一遍,在第59页“匾联”题目之下,我找到了这副有争议的“岳王庙门楼”的楹联。该书是横排本,上一行赫然印着“名胜非藏纳之区对此忠骸可半废西湖祠墓”,下一行印的才是“时势岂权奸能造微公涅背有谁话南渡君臣”。我心里闪出一个喜悦的小火花¾¾楹联的内容,终于有了一个说法。可是,新的疑问很快又随之而来:大柱子上的楹联,是写字的人“写”颠倒了,还是挂匾的人“挂”颠倒了呢?

    从侧门出来,我们再一次走过“岳王庙”的正门。我拿出纸和笔,重新审视那副楹联,准备“抄”下它的款识;而我的同行者们,都早已迅速地上了车。我很着急:天有些阴,字又太小;不但不便于拍照,就是抄写也很困难。为了不让大家等得太久,我只好忍“痛”割“爱”,草草记下楹联题款的位置,就随大家一起离开了岳王庙。

书写者是如何认定“上联”和“下联”的呢?根据那些“小字”,能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回到单位,我怎么也放不下这件事。出于无奈,我给新结识的朋友¾¾浙江省杭州农业学校的一位校长写了一封信,还寄去了自己画的那张“楹联款识位置图”,请他帮忙抄下楹联上那些“小字”。我的虔诚感动了上帝。时隔不久,杨校长寄来了他的抄件:右侧一联的“小字”题在右边,是“西湖岳王庙旧多是联系三十年代吾邑徐元钊先生撰先师徐生翁书惜已毁损”;相反,左侧一联的“小字”题在左边,是“丙子仲春山阴沈定庵补书于越城望春桥畔梅湖草堂”。显然,绍兴的书法家沈先生也把上、下联弄拧了。说实在的,这个失误要比牌匾挂错了位置要严重得多,也更加难以纠正。写错了“款”,挂错了“位”,或者为了护短而说错了“话”,其实都是一种误会。想不到,误会有时还能形成“典故”。

    至于其他的,毋须赘言:“余杭”是杭州的旧称,“天都”是马可波罗的赞美之辞;而“中秋”和“盐仓”,则是“观潮”的最佳时刻和最佳地段。“戊子”纪年,指的是公元2008,有道是“君子观潮,十年不晚”¾¾宋人杨万里曾留下“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千古名句¾¾如果此话当真,我觉得:再晚十年,也值!

 

【笔者附注】

笔者由衷地感谢本文中那位“新结识的朋友”——至今已多年不见──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原浙江省杭州农业学校校长)杨元穗先生的鼎力相助!

本文讨论楹联,曾提及越中故郡的位先贤和一位尊长:①楹联作者徐元钊(18611926),字吉荪。工诗词,亦作画。著名藏书家徐树兰(18371902)先生之子。②楹联原书写者徐生翁(18751964),又称李生翁。诗、书、印成绩斐然,以书画闻名于世。③楹联补书者沈定庵先生(1927年生),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绍兴市书协主席;绍兴兰亭书会会长,浙江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书协顾问。1987年曾出席中日兰亭书会。论著有《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及其思想》《徐生翁先生及其书法艺术》《简论徐生翁先生书法艺术的历史地位》和《沈定庵书法作品选》《沈定庵隶书两种》《沈定庵楹联选》《定庵随笔》等。笔者临文不讳,对沈老前辈有所冒犯,望乞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