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余世存
中国的启蒙,还停留在开药店的阶段
近代历史书写很少重视人
搜狐文化:在您的新书“立人三部曲中”,为什么会想要通过为人立传这样的形式来书写历史,这和中国比较重人的历史书写传统有什么关系吗?
余世存: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我好多年前就一直希望中国有孔子和司马迁的学识和传统,能够通过对人的阐述、纪传来回现当时的人生社会。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我们受教育的这些年,无论是一百年还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史学传统也很少重视人,大家都被革命叙事、意识形态的叙事,甚至故事趋势,阶级斗争的趋势,吸引过去了,被一种大的历史观吸引过去了,对人个体的感受,个人的经验、悲欢离合,大家关注的太少了,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是...
一个五四受益者,观念上已经超越鲁迅胡适
2005年,余世存的《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出版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些读者至今还记得这本书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非常道》有着类似《世说新语》的体裁,截取了自晚清、民国而至解放后的历史片断,记录了孙中山、胡适、陈独秀、钱锺书、陈寅恪等多位历史人物的趣闻轶事和精彩话语。
有人说《非常道》出版后,开创了一个小的文化产业,甚至开创了互联网中的微博体,是中国文体的一种先河。余世存说他看到很多跟风《非常道》的书,“但十年过去了,这些书都不在了,但是《非常道》还在,还是得益这种青春写作和五四精神的相通。”
十多年过去了,余世存说他写《非常道》的时...
洁净精微,喜心退藏
“洁净精微,喜心退藏”,这是余世存喜欢的一句话,退藏一词,在他眼中,就是从世俗中退出,让心灵获得某种安顿和力量。纵观他的人生履历,也大抵可以看到三次退藏,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做了一名中学教师,两年后他自动离职,下海经商,这一次的人生选择,或许可以算作余世存经历中的第一次退藏,从一份安稳的教师工作中退出,跳进了更广阔的人海中,获得了一份新的力量;年过而立,他离开了曾给他带来过巨大改变的《战略与管理》,又一次过上了体制外的自在生活,这一次退藏持续了五年,2005年,《非常道》面世,几乎在一夜之间,余世存名声大噪;两年后的2007年,38岁的他离开了...
今天怎样读历史?
中国人缺少宗教,准确地说,缺少形式宗教,缺少外在的超越信仰,但中国人不是没有超越的时刻,不是没有道德的坚守。在别人那里,由宗教提供的东西,我们这里,由历史提供。
一、历史跟中国人的关系
胡平和王康是同龄人,他们不约而同地得出结论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我后来不断引用了这个说法。历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似乎高于其他民族。你可以想象西方民族是一个理念的民族,犹太人是一个信仰的民族,印度人是一个出世的民族,穆斯林是一个圣战的民族,但你很难想象中国人跟他们有多少类似之处。中国人的特点是入世的,历史的。历史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极高的意义。
中国人缺少宗教,准确地说,缺少形式宗教,...
小酒馆时代
我到社会上闯荡之初,有很长的时间里都是跟四五一代人交往,跟这些兄长们的情谊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懂得了人必须立足于现实立身于长远。跟年龄大的人在一起很少会玩物丧志,当我后来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时,我就立刻回到同龄同学们中间,我过了一段开心的岁月。家长里短的生活,讲段子,看影碟,喝酒,打牌……真是快活极了。
但乐极生忧,年轻人的聚会总想有点儿什么收获,一人独处时巴巴地盼望能赶场聚会。一到聚会总是吃饭,正经话一般要吃了再说,吃了之后,却醉得东倒西歪地告别。醉醒后又盼着下一次相聚。最后,我们都好酒成狂,狂得不知所以。我的特点就是酒后骂人,纠缠如厉鬼。但是,人谓我狂,...
谁还配做我们的老师
我们当代的学校教育是令人痛心的,无论思想、立场持左持右者,对教育的批评是惊人的一致。如李零教授正告当政者语:“大学不是养鸡场。”如钱理群先生的名言:“我们的教育培养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资中筠先生说我们的大学教育:“聚天下英才而毁之。”无论地位是高是低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有条件的,送他们到国外去读书。这种送,即是我国人最后的底线,一种血缘之善:自己可以忍受罪苦,而把孩子送到光明的、有希望的、宜居宜学的国度。社会学家孙立平先生为此感叹:“别老说正路邪路这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话。人们心里都很...
中国的希望,永远在下一代
【一、被拍死的中国人】
看待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人,代际更替是一个重要的角度。我们都说现当代中国人跟传统中国人是不同的,生活、观念、习俗、社会机制是两个世界;但我们也看到,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中国人也有差异,近几年读书界和社会上流行的一个看法是,民国风范要高于当代中国人,在人格气象、心智开放等方面,我们当代人比不上民国人。其实在80年代就有人感叹,当时的中国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那一代人的孙子、孙女,但孙子孙女们的人格、头脑、心智比不上他们的爷爷奶奶们,孙子孙女比他们的爷爷奶奶们还要封闭……
对当下的我们来说,看待这一代际问题仍是有意义的,我们既可...
美国为什么完蛋了?
导读:我们今天都在“美国生活”的模式里。读本书多有感同身受,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生活较作者笔下的更突出。甚至用得上一句话,美国生活好的一面没学到多少,坏的一面全都学到家了,而且变本加厉。
从曾国藩到毛泽东,都对美国抱有好感。无数的中国人以为,美国生活是中国人的梦想。因此,读本书更应该是挑战我们自身。我们是否认同了美国的衰落,是否同意作者对美国的批判,是否像作者一样诚实地离开“美国”……
美国正当时令,我...
自由不是掌权者的恩赐
《光辉岁月》是一本评传式的著作。书中写了五位“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的美国民权英雄,“民权之母”代表黑人民众的觉醒;金牧师是这一觉醒运动的精神领袖;X则撕开了黑人生存的苦难和罪恶之幕;瑟古德为民权运动建立了深厚的法理基础;圣徒刘易斯作为行动派领袖直接付诸行动,所谓“千呼万唤,不如街头一站”。通过对五位英雄的描写,说明“自由不免费”的真谛。自由权利从来是争取来的,而非赐予的。
自由的事业不可能一劳永逸
英国革命、法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