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英杰

齐鲁布衣,流落东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喜读杂书与禁书,作品散见于<<随笔>><<书屋>>等报刊,数十篇作品被海内外文摘报刊转载.

鸦片与皇帝


  鸦片,在中国民间有个俗称,叫做“大烟”。这玩意儿其实就是用罂粟汁液经过熬制而成的一种具有麻醉功能的毒品。

  正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鸦片这东西在中国的名气实在是大得很。当然,它的名气大不仅仅因为它是危害不小的毒品,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东西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过一场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鸦片战争。因了这场战争,一向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天朝大国被迫拖进了一场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彻底完成的现代化的浩大进程中,真正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李鸿章语)。

  迄今为止,关于这场被大多数历史学家所普遍认可的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著名战争,我们所接受的信息...

Read more

“脏字”作为一种工具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某本书中说过这样的话:“媒俗就是对大粪的彻底肯定。”

  套用他的这个句式,我以为:“‘脏字’就是对神圣的一种彻底否定。”

  正如我在一些文章所反复强调的,孔子、曹雪芹,乃至那位仍然健在的李敖等人,在写作时是从来不会避讳那些世俗眼里的所谓“脏字”的。

  考究这些人不避讳“脏字”的原因,其中固然有不盲从于流俗、不道学、不道貌岸然的特立独行的超人气魄,然而更与他们长期的“民间”身份有着直接的关系。...

Read more

大清国新闻联播


    大清国新闻联播

    

(转自老鹰新浪博客,稍加润色修改)

 

音乐《大清万岁歌》起,镜头切换成一男一女两正襟危坐之主持人,男的留着辫子,穿着西装;女的着满洲旗装)

    

「男」: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初六,西历1900年11月6号,距太后六十大寿还有25天,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有:全国各地官员、百姓继续深入学习、落实太后“圆明园讲话”精神,以“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

Read more

邓小平和胡锦涛对于毛泽东问题的谈话


 

 

 

最近,因为茅于轼老先生的一篇读书感,引起了滔天巨浪,一批对于毛时代念念不忘、时刻想复辟的左棍,声言要从肉体上消灭茅于轼先生。这充分说明了,毛虽然已经死掉了很多年,但和秦始皇一样,他的专制独裁的阴魂一直没有消散。

我赞成杨恒均兄的结论:毛已经成为现在的执政党的一笔负资产。执政党应该从稳定的高度出发,遵照邓公生前的讲话精神,逐步适时地解密关于毛的档案,让事实说明毛到底是个角色。在此基础上重评毛泽东。

我并且始终认为:当前,社会上最不稳定、对现在的执政党最不满意的并非右派,右派大多主张和平、理性和渐进的政治改革路线图,反对暴力革命;而恰恰是那些口口声...

Read more

《随笔》2011年第2期目录


   顷见今年第二期《随笔》目录,拙作赫然在列。此文承袭孟森、郭廷以、茅海建诸先生之观点,本无新意,不过重复述及一个事实而已。然观本期目录,所载好文应该不少。如黄波、张鸣、狄马、王开林等先生之作,均应可读。

   今将目录转载于此。

   

 

《随笔》2011年第2期目录

 

              波 “杨翠喜案”:是权色交易,也是政治斗争

            周英杰&n...

Read more

官方史书再次承认大饥荒实有其事!


 

 

 

 这几天在这里讨论发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由于毛泽东的错误路线所引发的大饥荒问题,很自然地遭遇到了一些猫粉们的质疑和反击。

正好,今天各大门户网站都转载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年—1978年)由中央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消息,并转载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该书的主要参与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张启华的访谈记录。

在这里,特将张启华访谈中关于“大饥荒”的内容转述如下。请注意:张先生的很多话其实是话里有话,在分析大饥荒的原因时持有的观点和我有些相似。对此,...

Read more

大饥荒是如何发生的?


 

 

有人问我:既然你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没有发生自然灾害,为什么还会饿死3000万人呢?

我回答说:这正是暴政之所以为暴政的关键所在。

首先,有人研究了1950年代末期到1960年代早期全国的水文资料,发现那几年根本就是一个少有的风调雨顺的时期。可见,在这样的一个年代里,发生了大面积的饿死人的现象,并不是因为粮食减产,而是导引于刘少奇所说的“人祸”。这人祸就是此前的大跃进和浮夸风。

当年,老猫脑袋一发热,号召全国上下开战“大跃进”运动,要什么“15年之内赶上英国”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