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殷剑峰

殷剑峰,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金融产品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曾荣获2006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二届)和2009年胡绳青年学术奖(第五届),主持和参与了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监管当局、金融机构和中国社科院赞助设立的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中国著名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有专著和译著多部。
主要学术论文和著作
“21世纪中国经济周期平稳化现象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美国居民低储蓄率之谜和美元的信用危机”,《金融评论》2009年创刊号
“商品市场的金融化与油价泡沫”,《中国货币市场》2008年第11期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基于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5年2期
“开放经济的稳定性与经济自由化的秩序”,《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汇率制度和跨国资本流动管理的配合”,《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中国金融市场联动分析:2000-2004”,《世界经济》,2006年第1期
“不对称信息环境下的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2004年2期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1954-2004”,《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结构金融-一种新的金融范式”,《当代银行家》,2006年第2期
“逆向选择、信贷配给和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卷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人民出版社,2006年,专著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中国财经出版社,2010年,主编
《中国金融产品与服务报告(2007)》,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主编
《中国金融产品与服务报告(2006)》,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主编
《风险管理与衍生证券》,200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译著
《高级信用风险定价》,200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译著

从人性的假定看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从斯密到布坎南


  一.引言

  关于人性的认识始终是设计社会制度的基础,这是因为,任何制度的建立和演进无论是被当作追求某种“社会目标”、“公共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探求和发现真理的过程,还是被看成为了达到个体的人的某些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集体决策过程,都必然要直接或隐含地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作为个体的或社会的人,他或她追求什么。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人可以分为“利己的人”和“利他的人”。前者就是经济学里经常说到的“经济人”——这样的人追求自身利...

Read more

经济转型和改革的三种错误倾向


  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将我国经济带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根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愿景,到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都要翻一番。那时,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然而,我们靠什么来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毫不犹豫地给出标准化的答案:改革、转型。进一步的,对于改什么、往哪转,许多人还能朗朗上口地给出同样是标准化的答案:城市化、经济结构转型、收入分配改革等。笔者无力用此短文去阐释改革转型的战略和步骤,只是想讨论一下标准化答案中常常让人犯错误却不自知的三个倾向。

  错误倾向之一:过度强调城市化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经济学...

Read more

中国经济转型的三个错误倾向


  30余年的高速增长将中国经济带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按总量计算,中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按人均收入水平计算,中国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根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远景,到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要翻一番。那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然而,靠什么来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毫不犹豫地给出标准化的答案:改革、转型。进一步,对于改什么、往哪转,许多人还能朗朗上口地给出同样是标准化的答案:城市化、经济结构转型、收入分配改革等。笔者无力用此短文去阐释改革转型的战略和步骤,只是想讨论一下“标准化答案&rdq...

Read more

房产泡沫破灭 中国经济不会崩溃


  在经历了2008年危机的第一轮打击之后,在缓释痛苦的扩张货币政策日显黔驴技穷之际,美国深陷高失业率困境,欧元区似乎濒临解体,日本则一直背负着高政府债务的负担,而危机的第二轮打击正在到来。在这风雨飘摇之时——确切地说,是整个西方世界风雨飘摇之时,“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幸好不是“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替代了“大缓和”,成为欧美经济学家们描述世界经济的新词汇。

  并不认同“大衰...

Read more

大衰退、大动荡、大变革


  就在几年前,欧美的经济学家们还痴迷于一个时髦的词汇——“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一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欧美为中心、遍布全球的稳定的高增长和低通胀现象。如今,在经历了2008年危机的第一轮打击之后,在缓释痛苦的扩张货币政策日显黔驴技穷之际,美国深陷高失业率困境,欧元区似乎濒临解体,日本则一直背负着高政府债务的负担,而危机的第二轮打击正在到来。在这风雨飘摇之时——确切地说,是整个西方世界风雨飘摇之时,“大衰退”(Great Recession)—&mdas...

Read more

当前通货膨胀性质来源和对策


  当前通货膨胀的性质、流动性来源和货币政策措施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性质

  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被定义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普遍”的上涨。在信用货币时代,通货膨胀必然是一种货币(发行过多)现象,因此,应该主要采用货币政策予以应对。

  但是,观察2000年以来反映我国物价总水平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可以发现,我国的物价上涨似乎不是“普遍”的,而是主要表现为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食品价格涨幅一般是CPI整体涨幅的2到4倍。例如,在2003年底到2004年8月期间,CPI从3%左右上升超过了5%,同期,...

Read more

未来有可能出现恶性循环


   欧美日主权债务再评级

     自从标普下调美债评级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在动荡不安中呈现出一连串不祥征兆,欧洲大有被债务风险席卷之势,日本则刚刚被穆迪下调债务评级。凡此种种,国际社会除了必须对之高度警醒,也需厘清三者欠债本质的不同,更需重新冷静审视发达经济体国家政府几乎全部高负债的严峻现实,以充分估计到猛烈爆发全球性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而关于危机的求解之道,曾担任IMF总裁的华特文提议外部求解。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殷剑峰则提出,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好的机制,在保障供给方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引导现金流在全球的合理流动,这对于资金供需双方都有好处。...

Read more

CPI如无明显回落 利率工具还会频繁使用


  未来央行会不会继续调整利率取决于CPI的走势。如果CPI没有见顶,没有出现明显的回落,利率工具还会频繁使用。7月10日,在“2011中国金融投资夏季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如是说。

  殷剑峰还建议,当前形势下,央行应严格资本管控,适度放缓人民币跨境贸易步伐,同时视经济形势适度放松量的控制。视物价走势,及时果断调整利率。他说,今年下半年央行面临的任务不仅是控制通货膨胀,还有防止经济的过快下滑。

  流动性来源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流动性的第一个来源就是信贷,由于我国是银行主导的体系,M1和信贷的增长是同等,在今年M1...

Read more

转变资本市场发展模式 夯实牛市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未来中国经济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金融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配置金融资源、化解和分散金融风险的中枢,因此,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发展模式的转变,而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又是转变金融发展模式的基本前提。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资本市场落后、金融体系以传统银行业为主导的国家,能够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为主体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依然没有...

Read more

上调印花税是为抑制猪肉价格


 

    前些日子股市狂跌的时候接到一朋友的短信:某部门新闻发言人出来辟谣,称上调印花税并非针对股票市场,实乃为抑制快速上涨的猪肉价格——通过让股民大量割肉,来增加市场肉的供应量。暴笑之余,仔细想想,这也着实不无道理:上调印花税就是为了抑制猪肉价格!个中缘由容我慢慢道来。

    为了证明上调印花税是为抑制猪肉价格,我们采取了学术界常用的排除法,先证明它针对的不是股市。这个好办,也不好办。问题的难点在于 “股市泡沫”——许多人认为上调印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