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入差距不等于贫富差距。
在许多讨论中,“贫富差距” 与“收入差距”时常通用,但实际上二者有重大区别。贫富差距包含了收入差距,但不只是收入的差距。仅仅讨论收入的分配,那只是针对某一个时期的经济成果做静态的分析,难以看清楚导致这种收入分配格局的机理是什么,很容易把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路径归结为对现有成果分配的再次分配上。对现有经济成果分配的再次分配,静态看是有效的,但只是“一次性有效”,无法改变贫富差距变化的长期趋势。在初次分配上做文章,如果也只是着眼于“生产成果”这块蛋糕的切割...
作者文章归档:刘尚希

现供职于财政部财政科研所,研究员、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副所长,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出访过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南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对国外同领域的问题有较广泛的了解。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及全国所有的省市,并在二十几个省市政府部门及大学做过专题性学术演讲。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内重大课题研究和国际合作课题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共理论与政策,包括公共风险、公共财政、财政风险、公共分配、公共政策等。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培养出来的新一代博士,注重经济学研究的实践性和本土性,从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出发,撰写了一系列论著、论文、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刊物发表了大量论文、调研报告,其内容涉及宏观经济、收入分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公共财政、公共政策等方面。
作为财政部科研所的学术带头人之
缩小贫富差距不能仅仅在收入分配上做文章
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扩大,根源就是政府推动的改革不彻底,甚至扭曲变形了,没有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形成一种公平的发展机会,导致了严重的机会不平等。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公共服务的提供,即公共消费的不平等。
单从农民工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与城市居民比较就能看出来,农村里至今仍有不少文盲。第一代农民工没有受到良好教育可以理解,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还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就没法理解了。享用的公共消费不平等,就造成了社会群体性的能力鸿沟,致富的机会也就严重不平等。在这个起点上的过程一旦启动,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就会陷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自循环。这样的循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
中国个人所得税发挥什么样的调节作用
从这次个税调整的设计思路来看,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具有三个特征,即“削高、减中、补低”,或者说在这三个方面发挥个税的调节作用。
一是“削高”。不断扩大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有损于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且也妨碍经济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个人所得税“削高”的调节作用,是社会的普遍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参与者的合法收入“上不封顶”,市场机制本身就是鼓励社会大众通过公平竞争致富,积累越来越多的财富。显然,这里所说的“削高”,并不是抑制高收入,更不是设...
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 从现实到目标
通过市场经济之路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世界历史证明了的可行之路;但要达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却不会自动实现。市场经济排斥平均主义。收入差距一旦拉开,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收入差距会在经济循环中自动扩大。适当的收入差距是必要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动力;过大的收入差距又会带来公共风险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在经济上走向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进步、达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这也是世界历史所证明了的。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市场经济的要求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从经济、社会视...
民营经济发展正处于瓶颈期
现阶段,对民间投资、民营企业来说,正处于一个瓶颈期。如何走出这个瓶颈性阶段,关系到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关系到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什么说民营经济现处于瓶颈期
现在民营经济发展就像过山路一样,走到了非常狭窄的口子上。何以见得呢?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社会压力。发展成果要共享,收入分配要改革,公平分配的社会诉求越来越大。这构成一种社会压力,这种压力会传导到民营企业身上。当前对贫富差距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意见认为,当前分配不公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劳动收入占比的不断下降,激起了全社会加薪的普遍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的所谓低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