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尚希

刘尚希:1964年农历 9月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1987年参加工作,在中南财经大学任教,199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供职于财政部财政科研所,研究员、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副所长,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出访过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南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对国外同领域的问题有较广泛的了解。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及全国所有的省市,并在二十几个省市政府部门及大学做过专题性学术演讲。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内重大课题研究和国际合作课题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共理论与政策,包括公共风险、公共财政、财政风险、公共分配、公共政策等。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培养出来的新一代博士,注重经济学研究的实践性和本土性,从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出发,撰写了一系列论著、论文、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刊物发表了大量论文、调研报告,其内容涉及宏观经济、收入分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公共财政、公共政策等方面。

    作为财政部科研所的学术带头人之

如何提高政府投资的有效性来对冲疫情影响


  投资包括政府投资和市场投资,市场投资里有民间投资、外资投资、公有制企业投资等,相对于市场投资的就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在政府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能产生什么样的效应,是涉及到政府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政府投资也很难说得清楚,因为现在我们的政府统计也不是很完善。政府投资方面,要把这些口径对得很准是非常难的事。

  01

  何谓政府“有效投资”?

  中共中央政府局会议指出,要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什么是有效投资?在理论上需要探讨,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进一步界定。一般来说,政府投资也称为公共投资,是指政府通过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公共资本,构成社会总资本积累...

Read more

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参加该研究院主办的2018年度“降成本”大型调研成果发布会时表示,2017年以来,降成本政策积极有效,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有所下降,盈利状况有所改善,降成本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政策式降成本虽可改善企业盈利状况,但难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因此,应从“政策式降成本”转向“改革式降成本”,以“破”和“立”实现“降”,激发企业降成本的内生动力,形成中央和地方协同发力的局面。

  2017年降成本取得阶段性成果

  刘尚希...

Read more

政府花钱可能会扭曲市场行为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听了两位的演讲启发很多,刚才恒山秘书长给大家一个祝福,2018大家都发,这确实是一个吉祥的年份,我想2018年肯定会比2017年更好。

  刚刚主持人说了,要从产业升级的角度谈点看法,说实在话,对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很深入。我想中国的产业升级要从中国的发展这个大的视角来分析和判断,中国的发展是独特的,“中国版的发展经济学”也是独特的,中国发展的逻辑和其他国家发展的逻辑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其实意味着我们发展自身的逻辑也在进行转变,过去的发展是通过物的发展落实到人的发展,然后再转变到促进物的发展,出发点...

Read more

稳增长离不开社会化改革


  宏观经济形势最重要的就是增长问题,增长问题最该关注的是稳增长。那怎么才能实现稳增长呢?按照传统思路,就是财政货币政策。我们的财政货币政策现在也不错,是有效果的,但是现在有人说,货币政策效应正在不断递减,应该发挥财政政策更大的作用,言下之意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要更加积极。我想如果我们稳增长仅仅是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两大政策之间进行选择,那么稳增长可能只是有短期的效果。怎么才能长期稳增长呢?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特别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判断。

  现在影响经济增长的,或者说影响稳增长的恐怕不仅仅是经济因素,还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在我们这个阶段越来越大。最近国务院发了...

Read more

社会化改革与稳增长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参加思客讲堂,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社会化改革与稳增长”。

  今天思客讲堂的主题是“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改革创新”。宏观经济形势最重要的就是增长问题,增长问题最关注的是稳增长。那怎么才能实现稳增长呢?按照传统思路,就是财政货币政策。我们的财政货币政策现在也不错,是有效果的,但是现在有媒体说,货币效应正在不断递减,应该发挥财政政策更大的作用,言下之意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要更加积极。我想如果我们稳增长仅仅是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两大政策之间进行选择,那么稳增长可能只是短期的效果。怎么才能长期稳增长呢?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

Read more

改革面临很多不确定性,要避免"空转"现象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会,刚才听了几位大领导、大专家的重点发言,我很受启发。吴(晓玲)行长刚才讲了预算的问题,我觉得讲得非常好。预算的问题确实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问题,而是国家治理的问题。把财政改革、预算改革仅仅当做一个部门的事情来看待,是没有办法真正有效推进的。

  杨伟民主任谈到改革的问题,我感觉中央对改革已经有了明确的部署,但是对于怎么来推进改革,现在有很多不确定性。改革很难像盖房子一样去推进,盖房子需要多少料、什么时候完成、各个位置由谁来干是很容易分配的,但是改革很难像盖房子一样定时间表,定工期,把任务分解到各个方面。现在的改革都是一上来...

Read more

如何理解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绝不是凯恩斯分析框架语境下的积极财政政策,而是一种涉及经济、社会以及整个国家治理多个维度的财政政策,可称之为“结构性的政策”

  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与以往不一样。

  1998年搞积极财政政策,2008年再次启用积极财政政策,现在依然在搞积极财政政策,叫法都一样,但含义不同。不同在哪?一个是目标,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目标是拉动增长,现在的积极财政政策目标是在稳住增长。这有很大的区别,一字之差,一个“拉”一个“稳”,在财政政策操作上、内容上都会不同。

  拉动经济增长,毫无疑问,就要财政大...

Read more

结构性问题集中表现为“四个脱节”


   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区域城乡结构等等。结构性问题从来都是整体性问题,事关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的新动力。

  结构性问题集中表现为“四个脱节”

  一是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当前的结构性问题之一,就是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导致实体经济的萎缩,从深层次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金融在自我循环、自我扩张。经济在金融化,而金融在泡沫化。金融在不断创新,但主要是在玩钱生钱的游戏,而这些钱很难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融资难融资贵是集中表现。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在不断扩大,货币政策“放水”;但另一方面,利率还...

Read more

营改增能否推动市场化资源配置?


   原标题:营改增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政商学各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营改增给产业分工、行业发展、税制结构等不同方面带来的影响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不同的侧面可以了解观察营改增带来的巨大效应。其实,营改增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其对改革的影响不是局部性的,而是整体性的。从全局性、前瞻性的视角来观察,即把营改增放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三个维度来考察,其产生的效应是牵引性的,也是辐射性的,可以有效推动国家治理结构的重塑。

  一、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维...

Read more

建言财政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推进,成效逐步显现。本文指出我国财政改革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过去的财税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改革不断推进,成效逐步显现。由于整个改革进入深水区,加上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受国际环境因素影响,财政改革仍面临着风险与挑战,财政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我国财政改革面临的挑战

  财政改革是国家治理改革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