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八年前2004年的夏天,在北京召开的一次经济学会议期间,有人问与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教授如何看当时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卢卡斯是理性预期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他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而是反问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通货膨胀率又低,有什么问题呢?确实,那个时候,2003年的GDP增长率是10%,通货膨胀(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率是1.9%,2004年保持了10%的增长,通货膨胀率为3.9%。
近几年来,质疑中国经济的声浪又开始高涨起来。尽管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里增长相对说来依然很快,通货膨胀也不高,套用卢卡斯教授的话说:中国经济有什么问题呢?可...
作者文章归档:张军

中国的增长阶段转型将会更平稳
巴里·诺顿教授用一个颇有意义的概念框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可能性做出了预测,即中国经济将从超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适度增长阶段。诺顿教授特别强调,这两种增长阶段之间缺乏平稳转换的渠道是理解中国经济可能已经开始减速的关键。
他做出这一推测是考虑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增长减速的经验教训。日本在经历了1955-1973年的超高速增长之后突然出现经济增速的陡降,从1973年之前的9.3%下降到了之后4%左右,并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后期。是的,当时的石油危机和美元与黄金脱钩导致的日元升值只不过是日本经济增长“跳水”的一个导火索,核心问题出在从超高...
被误读的凯恩斯理论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被说成是由“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来拉动的。虽然这个说法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背道而驰,但却得以迅速普及并“行骗”全国。根据这种观点,中国经济这些年的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这两架马车的拉动,在内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在外则产生过度的顺差,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媒体上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言论,不仅如此,很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也都将三驾马车论当成了显而易见的真理,并以此为前提来讨论中国经济的问题。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增长理论的教科书,你都不会找到“三驾马车”拉动...
中国经济还能再增长多久
到2020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定会慢下来,但不会太低,这不仅因为东亚经济在人均收入达到中高水平以后都保持过较快的增长,国际上有先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内部的地区差距造就了巨大的投资和生产率的改善空间。
自2010年以来,国际上讨论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热情重新高涨。首先是因为中国经济变大了,变得重要了,人们不仅不能忽略中国经济,而且必须要了解在不远的将来,世界经济格局将因为中国经济的主导而发生怎样的变化。
同时,正如中金研究部黄海洲先生所说,他最近亲身感受到华尔街的很多投行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很不看好,仔细思考后发现,那些对冲基金或许认识到当前唱衰中国是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