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方竹兰

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国人力资本制度建设,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创新进程,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本与产权理论,制度分析方法研究.

论中国国民经济管理理念的系统创新


  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现代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转型,产业结构正在从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型,经济发展的模式也正在从高成本、低产出的粗放型经营向低成本、高产出的集约型经营转型,科学发展、民主发展、和谐发展,尽快建成创新型国家已经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发展模式需要有新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作保障。因为制度是发展的前提,没有新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所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实现新的发展模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是适应传统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适应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要求、适应粗放型发展...

Read more

中国改革深化需要底层设计


   中国改革正处在一个新关口:改什么?如何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各个不同的视角看,都有一些道理  。 以我之见:中国改革真正可以深化的的视角是明确底层设计为根基,然后才有可能做出顶层改革.

   一是底层创造财富的主体作为改革决策主体地位的设计:

   从前一阶段改革的经验看,改革本身就是让社会财富创造者自主创新创业的过程,创新创业的过程也是探索改革路径的过程,改革的智慧潜藏在社会各类创新创业者中,他们是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从而是改革的第一主体,就像农村承包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业主自治、社会自治等制度都不是国家事先设计的一样,千千万万草根本身就是改革决策的主...

Read more

占领华尔街是否证明另一种经济哲学的存在


  个人利益最大化是西方经济学揭示的每个人之本性,这种本性的揭示过程,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各个阶段发展的辉煌成就。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纪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哲学。 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还是凯恩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演化经济学,都是围绕着 这一经济哲学展开。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思想成果。

  金融危机导致的欧美经济的的衰退,以及占领华尔街运动至今此起彼伏,引起我们的深思:毕竟当今社会已经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阶段,如果说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哲学导致了人类从小农经济向工业经济的革命性转型,创造了市场经济这一伟大的制度系统,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在虚拟...

Read more

用利益相关者权利制衡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体制转轨背景,决定了研究中国矿业可持续发展,要透过管理方法和政策层面,深入到权利结构层面,从单一的高度集权的行政计划指令关系到科学分权的权利主体平等、权利主体谈判、权利主体激励、权利主体惩戒、权利主体制衡关系的制度建设上。

  矿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权利关系:所有权与代理权{全民与矿业管理部门};行政权与开发权{管理部门与企业主};资本权与劳动权{企业主与员工};开采权与生存权{企业与当地居民};收益权与补偿权{收益者与受损者};个人收益权与社会公益权之间{现代与下一代}

  目前矿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表面上是矿产问题,实质上是...

Read more

欧美经济与中国经济——病症不一样


  这几天G20开会,二十国集团周五将发布的会议公报草案显示:全球复苏已放缓。欧元区债务危机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草案称,自上次峰会以来,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复苏已经放缓,失业率处于不可接受的水平;金融市场的压力有所上升,主要受到欧洲主权债务风险的影响危机已经蔓延到欧洲以外地区,其负面影响在新兴市场有所显现。

  显然,欧美的问题与欧美长期奉行的经纪人假设的经济哲学有因果关系,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表象逻辑将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实质利益均衡逻辑抛在一边,纵容金融衍生品以及无限制的高福利消费盛行,损害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协调,导致阶层关系的失衡。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高...

Read more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如何去行政化?


  把人当工具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抑制创新的。什么工具?GDP的工具、政绩的工具、形象工程的工具,甚至是升官发财的工具。行政本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官本位型,围绕官的意愿进行的。比如把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货币资源等同,甚至还不如货币资源那样受到重视。 如此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相距甚远,对人力资源,尤其是创新型人力资源是严重抑制的。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什么要去行政化,最关键的问题是行政化管理导致的是人的创新能力的消磨、抑制和扼杀。

   自上而下的行政等级为特征的人事管理制度反映出旧的知识模式...

Read more

公权利真正姓公的经济原则?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们更多地是推动确立私人财产权的法律地位。以为只要宪法上确定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民众私人财产的权利就得到了保障。这是大多数人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通过时的心情。现在看来不完全是这样了,虽然私人财产权获得了法律认定,但是各地侵犯私人财产权的事情时有发生,从小企业困境到拆迁命案、从创业者产权难题到国企垄断,从高速路收费到物流堵塞,从商贩城管冲突到户籍改革停滞,从通货膨胀到贫富差别。私人财产权并没有随着宪法修正案而更安全,反而显现出许多更不安全的迹象。事实促使我们深思:私权利的安全不是来源于私权本身,而是来源...

Read more

社会需要低成本的国家


    社会造出国家,是让国家以较低的成本为自己服务,为自己的创业服务,为自己的创新服务,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为自己的自由服务,为自己的幸福服务,如果国家把社会正常运行的资源也揽在怀中,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就难以为继,陷入困境:    

创业困境:

全国工商联,耗时2个多月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进行系统调研。结果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艰难,因为融资难、税负高、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先后陷入经营困境。其中,长三角地区更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 

广东佛山...

Read more

珍惜直言的蒋方舟,中国才有未来


 少年作家、清华大学学生蒋方舟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前给学校领导写了一封信:信中对当下某些学生干部 的言行举止道出了深深的忧虑: 

      “ 我曾经旁观过学校的干部们做事,与教育和世俗标准下少年得志的成功者打过交道,他们毫无障碍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一切价值观,自诩主流,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不怀疑;他们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有时,我看着他们滔滔不绝地在课堂、在会场说些 主流价值观的话,心想:“他们真相信这些,真可怕。”过了一会儿,又打了个...

Read more

原始型创新为什么只能通过自主治理的组织才可持续生长?


  

   奥斯特罗姆教授的多中心社会自治理论,揭示了一群利益上相互依存的人们,如何把自己组织起来,通过相互制衡的制度规则,既克服搭便车的市场失灵,又防止强制干预的行政失灵,通过自主治理,以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兼容。奥斯特罗姆教授在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之外,找到了社会自治之手的治理工具,从而解决了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资源的难题。奥斯特罗姆教授的研究成果为公民社会自治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产业为核心的创新经济的发展,为奥斯特罗姆教授的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提供了新的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