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栾轶玫

毕业于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 全国劳动模范;国家公派访英学者。中国新闻奖 中国广播奖、财经奖学金获得者。
专著:《网络新闻编辑简明教程》、《英国新闻史》、《媒介形象导论》(即将出版)。参著:《新闻发布会概论》、《新闻心理学原理》《新闻学理论》。在国家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万字
本日志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络[email protected]。 谢谢合作!

微链时代的透明媒体


  
  未来媒体就是在这一个个“微链”中把握自己的传播机会,创造可能的舆论热点。媒体竞争将超越先前的信息之争,尤其“云计算”的实现,从绝对意义上看,任何人都可以从“云端”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

  2010年之于媒介发展而言,微博是一个核心词汇,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聚集了7500万用户,使一系列基于“微”的应运在全民范围展开,“微动力、微聚、微评、微讲堂”等等,汇聚成2010年公民参与历史写作的样本,而这一样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领域”...

Read more

新媒体的“技术冲动”


  新媒体是技术的产物,它发展的每一步都饱含着技术冲动,这种冲动以技术的形式内置在各种基于新技术的新兴媒体中。2006年,手机电视、网络电台、电子杂志、IPTV以及基于WEB2.0的社区、搜索、宽带视频都是这一季的亮点。

  市场经不起技术的烘烤……

  一、手机电视:辅助媒介的主流想像

  2006年9月10号由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和信息产品制造商发起的“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预测说,在政策、商业模式、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北京奥运会等因素的推动下,2008年中国手机电视的市场规模将达60.5亿元人民币。...

Read more

边缘新媒体


  试图给出新媒体方方面的描述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其本质在于“新媒体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媒体”,因此,我更愿意以“开放状态”与“拥抱姿态”来定义新媒体,更愿用“正在进行时”与“将来进行时”来描述与展望它的未来。新媒体可以像孙猴子那样七十二变,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1] 。技术不断向前,新媒体的品类就会有新进者加入。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渠道、新的通路由于其担当起&ldquo...

Read more

媒体融合时代的再造模式


  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从2010年1月14号,政府方面做出了“三网融合”的背景,为什么我说现在是一个融媒体时代,不再去谈比方说纸媒联手封杀网站或者全媒体,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比较out的概念,更重要的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就是“融媒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背景就是3G带来的新机遇。融合是在多个层面发展的,有内容方面的,有机构方面的,还有渠道方面的。我们在研究媒介发展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说物联网技术,我想物联网技术也是在2010年参加新媒体会议甚至关于广电类型的会议中被提得最多的。第三个背景就是云计算,这是我们看到一个融合的大背景。
...

Read more

微链穿透媒体


  原标题:微链时代的透明媒体

  未来媒体就是在这一个个“微链”中把握自己的传播机会,创造可能的舆论热点。媒体竞争将超越先前的信息之争,尤其“云计算”的实现,从绝对意义上看,任何人都可以从“云端”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

  2010年之于媒介发展而言,微博是一个核心词汇,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聚集了7500万用户,使一系列基于“微”的应运在全民范围展开,“微动力、微聚、微评、微讲堂”等等,汇聚成2010年公民参与历史写作的样本,而这一样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ld...

Read more

媒体的“微链”生活


     

 媒体的“微链”生活

 

/栾轶玫

 

“将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花了38年,电视花了13年,它只用了14个月,它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在搜狐的“微讲堂”上抛出时,人们不约而同的给出了惊人一致的回答:微博。微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媒体人的生活?

 

微博提供了这样一种好玩的传播模式,即你可以通过微博上的链条精准地找到你要找的人,又可以偶然地邂逅你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微链提供了...

Read more

声音的力量


 

广播70年:声音的力量

 

文/栾轶玫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传出的第一声电波起,中国声音从此声震长空。广播是一种声音媒介,声音是一种特殊的力量。

   

记忆的力量       声音对我们首先是一种记忆,想起儿时,大家团团捧着一个小小收音机,听《杨家将》、《岳飞传》的情景,那时的广播是中国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道具,正如徐沛东回忆小时父母上班将其与弟弟反锁在家里,自己踩着凳儿去拿桌上收音机时将收音机摔坏了,这可急坏了他的父亲,因...

Read more

刮起一场微博雨......


     

刮起一场微博雨……

 

/栾轶玫

 

前些天在广电系统一个内部业务研讨班上与大家分享一些最近的研究感悟时,与会的省市台领导非常关注传统广播电视的新媒体改造,他们大体上给我出了一个共同问题:作为一个台领导,现在可以立即行动起来运用新媒体的方式有什么?当时一闪念三个字“微博雨”。

微博雨,即各个广播电视台可以以“机构”及“媒体个人”的身份开设“微博”,对外发布信息,搭建起电台、电视台与...

Read more

本本还是美腿?---世界杯“丢本妹妹”叩问微博营销


     

本本还是美腿?-----世界杯“丢本妹妹”叩问微博营销

 

/栾轶玫

 

北京这几天天气湿热,昨天去东方君悦参加了“Adworld2010互动营销大会”,会议有两个主旨,一个是围绕世界杯这一媒介事件展开的“大事件营销”,另一个就是当下很热的“微博传播与湿营销”。

 

在我参与的那个讨论环节,大家更关心一个共同话题:微博等SNS营销的时机是否已经到来?

 

此前,我关注了一个突然在网络火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