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南非世界杯,最著名的号角是那个叫做呜呜祖拉(Vuvuzula)的东东,它在当地售价是80REND,相当于人民币80元,而这个东西在国内据说只要2块钱。由于这个小东西的存在,它特殊、刺耳的声音使得南非约堡、德班当地的耳塞一度断货。而法国电视台更是应观众要求,在转播时做了“消音”处理,以消除Vuvuzula的传播噪音。
这个呜呜祖拉,让我想起了整个世界杯的传播就是如此地“歇斯地里、众声喧哗、创制共振”。它将丹尼克·戴扬和伊莱休&middo...
作者文章归档:栾轶玫
此次南非世界杯,最著名的号角是那个叫做呜呜祖拉(Vuvuzula)的东东,它在当地售价是80REND,相当于人民币80元,而这个东西在国内据说只要2块钱。由于这个小东西的存在,它特殊、刺耳的声音使得南非约堡、德班当地的耳塞一度断货。而法国电视台更是应观众要求,在转播时做了“消音”处理,以消除Vuvuzula的传播噪音。
这个呜呜祖拉,让我想起了整个世界杯的传播就是如此地“歇斯地里、众声喧哗、创制共振”。它将丹尼克·戴扬和伊莱休&middo...
世界杯期间最响亮的呜呜祖拉----南非电视!
此次南非世界杯,最著名的一个号角是那个叫做Vuvuzula的东东,它在当地售价是80REND,相当于人民币80元,而这个东西在国内据说只要3块钱。
Vuvuzula吹响了很难,吹好了更难,我就摆活儿了半天也没弄出个像样的声。
由于这个小东西的存在,使得当地的耳塞一度断货,而法国电视台更是应观众要求,在转播时做了“消音”处理,我以为大可不必。其实有这个Vuvuzula伴着声,世界杯才真切,南非的韵味才地道。
南非电视,应该说是世界杯期间最响亮的Vuvuzula,先...
学生给我发来前些日子在一个会议上的演讲,印象深课的是点评人张立伟老师听完我讲的《新媒体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与传播》后,看了《奥巴马女孩》片子之后的一个点评:
性感也是软实力!
仔细琢磨,还颇有道理。
张立伟:下面一个发言是中央电台网络发展部主任栾轶玫博士,他发言的主题是《新媒体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与传播》大家欢迎!
栾轶玫: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临时换了一个题目,就是讲新媒体与中国软实力的构件与传播,刚才听了各位领导讲的都非常好。今天的主题叫做融合媒体,我刚来的时候发现,我们的确是融合媒体报道,昨天的时候就...
搜狐微博有一个做法是很有媒体意识的,微博编辑通常将一个人发表的若干微博,以中心观点的形式写成一篇新闻,并发表之。
这也使得碎片化的微博信息得到重新整合,也是搜狐“媒介理念”的一种体现,我唯一的担忧是,这对编辑的素质要求极高,防止为了吸引眼球而冠以名不符实的标题,否则对博主与传播都是一种伤害。
微博如果要胜出有一个重要的关节点,就是如何打通并带动其原有博客的流量与知名度。
在SNS方面,新浪已走到前面, 其他网站的微博要想胜出则需要在:
1、话题制造;
2、与先前博客深度连动,对其博客效用的提升与扩大;
3、在现有新闻频道对微...
李开复日前在2010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年会上,李开复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发表了六大趋势(如下),对此,我的理解是,可以肯定的是WAP时代就要终结。
其一,WAP时代已经过去,迎接真正移动互联网时代(设备+应用+宽带);
---仅管在两年前我们就判断在移动互联领域,WEB必将全面接管WAP,但是一些央级媒体的应用方面,还是选取了WAP,新技术的选择一定要面向未来,不然,天天跟着技术的指挥棒跑,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坚持做新媒体首先是“理念在...
工信部推出电脑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我一个基本的看法就是,“绿坝”千万别变成“滤霸”!
删堵有害信息是对的,是对成年人的保护,而如果因此而将健康信息也封堵掉了,那“绿坝”可就成“滤霸”了!
非常能理解政府保护年青人的爱心,也非常理解互联网治理起来千头万绪。工信部出台此项政策,实际上也是对互联网现状的一种担忧。
但是,自古至今,对于舆论、对与信息,修坝从来都不是一条成功之路,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就更不可行了。...
http://mfiles.sohu.com/blogzt/luanyimei-wangluochouhen.wma
如果你不喜欢天线宝宝,你就对着网页上的天线宝宝进行“分尸”与“谋杀”;如果你恨某个人,你就找来一个代骂公司,为你在网上解恨页破口大骂;如果你痛恨移民现象,那就发明并一起玩耍网络游戏“边界巡逻者”,它邀你射杀非法穿越边境的墨西哥移民……这些都是网络仇恨。
随着新媒体在全世界的普及化与日常化,网络仇恨开始成为一种情绪在网络上蔓延;有专家将其称为&...
《中国青年报》有一个专版专门谈论“纸媒VS网络”,其实对我个人而言,《中国青年报》始终在我心目中占有神圣且某种程度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在中国整个报业史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曾经培养了一批当代知名报人,在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位于北京东直门的胡同里的这家报社曾一度是有志于新闻人士心中的朝圣之地。
然后,时代的变迁,永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网络走过中国的10个年头时,再辉煌的纸媒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何去何从,是个问题。因此,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我依然强调这一样种观点:&ldquo...
即将沦陷的博客!(09—1022)
最近一些日子,玩校内、人人、以及公测中的新浪微博(此前玩的是TWITTER,现在要翻“墙”,人老了体力与技术皆不支,索性玩起了国内版本)。
一种强烈的感觉,博客在未来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呈现了。
人的生活越来越片断化,写博客是种很“大”的事,需要较深的“思考”与较系统的表述以及较长的写作时间,而这一切对于时时社交,时时断交的新世代社交关系而言,显然有些不对路。
微博,14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