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平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示范城市。市内的华亭煤田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第一大煤崆峒山田, 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探明总储量34.7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文化、经济,金融,交通,教育中心,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18个铁路...
作者文章归档:迟竹强

甘肃的天水与庆阳发展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2009年国家批准陕西的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商洛6市1区和甘肃省天水市形成西北《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总面积6.96万平方公里。天水市也是唯一一个甘肃省城市进入国家级经济区部署的城市,预计未来,天水市会发展成为西部重要的文化,旅游等经济链条为主题的大都市。
庆阳,位于甘...
山西的发展需要理性思维
山西煤价短期内肯定不会市场化,这我完全理解,关键是山西的基础设施必须要中央大力投资。但最近几年又被长沙郑州等中部城市超过。是为什么呢?
大同和太原差别极大,应该搞煤变油和能源深加工,大秦铁路运煤量要逐年减少,大同的生态建设必须要中央出资补偿。同时,大同可以建成中国的电力中心,相当于十个华能电力的规模。
朔州忻州人口较少,发展电力相关产业很合适,如电动汽车的储电器、潜艇电池等等。阳泉榆次在即将兴建的高速铁路上,交通方便,将来的发展趋势较好。吕梁山区前途较差,没有办法。临汾本来可以发展到全省第三,还有本科院校,经济条件也还可以,但是空气太差。
长治晋城运城应该往南看,可...
霍州的旅游和煤炭不容小觑
今天要说的是这里另一个地区,虽然也没有很好的发展,但是这里曾经有过很高的声誉,这一个地方就是霍州市,归属临汾代管,在汾河流经这里。在它身上有什么样的生命呢,首先就是这里曾经获得过“最具影响力”的称呼,那是在很久以前,跻身了“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的城市”。这样的一个名号,足以说明这里曾经有多么的辉煌。
而这里的城镇化达到了60%,是省内五个城镇化超过60%的县域级别地区,这一个地区,周伴有沁源县、汾西县等地区,都不是很响亮的地方。而在2019年,这里的GDP总量也是79.7亿元,同样不是那么的繁华。但是大家可不要小瞧这里,这里可是有9成以上...
阳泉是未来山西发现的重点
地处于石家庄以西的阳泉市,是一处隶属于山西省所管辖的地级市,整体面积达5358.57平方千米,是一座十分年轻且具备活力的新生城市。虽然在早期时间阳泉市的经济总量处于落后的排名位置,更是被众多人认为这里是一座十分贫穷落后的城市,但实际上近年来阳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持续有所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可以看出,阳泉市这座城市还是具有很大的升值和发展空间的,值得一提的是,阳泉市的房价正在起步阶段,整体的均价在4000元左右,如果是跟周围的其他城市比起来,这里的房价还是便宜不少的。
除了经济上的有所发展以外,阳泉市内也有不少的旅游景区,坐拥...
山西的发展要寻找优势
最大的愿望就是山西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强省。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发展只要经济,而不要其他的,只不过现在国家衡量一个省份的强弱,主要的标准就是经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国家的政策导向,山西始终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各种大开发,大建设始终没有山西的机会。国家政策固然是主要的,但是也应该以山西自己的能力来带领山西走出目前的境界,把山西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有一句口号是“让世界了解太原,让太原走向世界”,口号提的很有魄力,可是不能光提提口号就完事了,我们应该朝着指定的目标迈进啊。
山东的发展要理性客观,不能盲目自信
山东近几年经济总量一直处于国内各省第三的位置,号称“万年老三”,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之初,山东曾经于1982-1986年连续居于全国之首,只不过当时不太看重GDP,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力;山东的基础建设,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以“全国高速看山东”、胶济铁路/公路、京沪、京台、京九等大动脉响彻全国;而山东拥有的煤炭、石油、黄金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农业农耕优势,3000多千米的海岸线,以及作为儒家发祥地的教育资源、人才储备,毗邻韩国的外向型优势,使这个近亿人口的省份。跨入21世纪之后,江浙民营企业、珠三角外向型企业、汽车、高新技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东营发展与黄河水资源
水资源是一把悬在东营头上的利剑:七十年代以来,黄河屡屡断流,最长时达到一年有220多天没有水,东营是黄河出海的地方,是黄河水的最后一站,当然就更没有指望了。他们只能希望上游和中游省份高抬贵手,在万家寨和小浪底给他们放出点生态水和生产生活用水,更不要让黄河没到渤海就消失在河床上。这里的人民生活和生产,同样需要大量的水。无奈中,人们只能等到秋冬季黄河上游省份用水少的时候,抽水到平地上筑起的水库,蓄水到春夏季节使用。因而这里的奇观之一,是星罗棋布的平原水库,在地上垒起堤堰,围住宝贵的水以备急需。最大的广南水库,据说面积有6个西湖大。颇有烟波浩淼的感觉,天鹅迁徙路过黄河三角洲,往往会...
陕西的发展需要反思和突破格局
看看陕西有什么特有资源能够吸引来海量投资和大规模政府采购。
陕北有煤,有矿产,有苹果,有大枣,但全国有煤、有矿产、有苹果、有大枣的地方多去了。
关中有西安高新区,咸阳有步长制药(这2年陷入“中药注射是否有风险”的纠纷)。高新区的核心优势产业介绍是:在电力机械、制冷设备、石油设备、仪器仪表、汽车等领域有产业优势~~~但这些优势放在全国面来看,不足以让陕西经济突飞猛进,赶超其他省份。
陕南有农业资源。但也没能形成全国面的优势。
此外还有旅游业,陕西古迹名胜很多,兵马俑一年门票都7亿甚至更多,但这些都无法吸引大规模持续不断的投资+政府采购。
...陕西发展需要破局的劣势
假设中美贸易大战后,不管输赢,美国对此产生警惕,不愿让中国赚那么多顺差。
但我们长期以来靠美国赚取顺差,然后去中东买石油、欧洲买技术、非洲买矿产、南美买农产品这样买资源这一习惯短期内又没法改变,即使对这些地区出口有所增加,但整体顺差减少。所以「假设」净出口这块数字会越来越趋向为0(这也不是坏事,从经济学角度讲,这样对经济发展最有利!),以后经济增长靠的是内需(即消费)。
这样陕西依然处在劣势。
因为,内需1靠储蓄,2靠人口。这几十年经济发展产生的富豪,陕西比不了东南沿海,而更能带动整体消费的中产阶级,陕西无论质还是量都逊色。
人口方面,2018年陕西常驻人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