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是一把悬在东营头上的利剑:七十年代以来,黄河屡屡断流,最长时达到一年有220多天没有水,东营是黄河出海的地方,是黄河水的最后一站,当然就更没有指望了。他们只能希望上游和中游省份高抬贵手,在万家寨和小浪底给他们放出点生态水和生产生活用水,更不要让黄河没到渤海就消失在河床上。这里的人民生活和生产,同样需要大量的水。无奈中,人们只能等到秋冬季黄河上游省份用水少的时候,抽水到平地上筑起的水库,蓄水到春夏季节使用。因而这里的奇观之一,是星罗棋布的平原水库,在地上垒起堤堰,围住宝贵的水以备急需。最大的广南水库,据说面积有6个西湖大。颇有烟波浩淼的感觉,天鹅迁徙路过黄河三角洲,往往会在这里歇脚。因此广南水库又有天鹅湖的美称,成了旅游景观。胜利油田要用水注入油井来提取石油,也是耗水大户。这样一来,东营虽然在黄河入海的地方,又与渤海比邻,却不时为水而发愁。这简直是中国缺水的缩影,也是地球淡水资源紧缺的一个缩影。 除了黄河断流,还有要命的事。广饶位于泰沂山系北麓的山前台地上,依靠山里渗下来的地下水饮用和灌溉。可是上游的齐鲁石化超量抽取地下水,把半径有近50公里内的地下水抽出了个大漏斗。广饶南部正好在这个漏斗的边上,地下水位下降,用水成了问题。而且照这个趋势下去,漏斗越来越大,渤海湾的海水,就会渗透进来补充。近年海水已经入侵十来里地,把广饶县东部土地的盐碱化程度提高了。上市公司齐鲁石化在股市上赚了钱,可是把其污染和过度耗用资源的成本,外部化给周围的淄博和东营承担了。这好象有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意思。不知道齐鲁石化如果赔偿周围地区的损失后,帐面上是否还会有利润? 东营市及其治下的两区三县领导和居民,都重视可持续发展,也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还注意工业污染的治理和水的循环利用,这既是他们从自身所处的资源环境所获得的经验,也是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的标志。
东营发展与黄河水资源
评论
2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