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董志强

社会应有其准则,探讨什么是好的社会准则,是经济学家的重要责任。经济学家没有权利以别人的牺牲来博得自己不自私的美名,更没有权利为了一己之私而牺牲别人的利益。经济学家必须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对其言论以及所做的决策和后果负责。(

理解银行治理


由于多种原因,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常常是分离的,由此产生了公司治理治理之需求。公司治理本质上就是一套权利制衡的制度安排。由于信息不完全,并且信息在各利益方之间的分布也不对称,因此损人利己的策略性行为在所难免,这使得公司治理安排既复杂,又常常面临人们创造性行为的挑战。
  许多国家之所以试图塑造良好的公司治理,原因在于公司治理至少有两方面的巨大收益。其一,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繁荣资本市场,从而使企业家获取资本更为便捷。其二,良好的公司治理本身也会促进企业决策的改善,加上资本无虞,企业就更可能取得良好的绩效。这两大收益,已经被近年来许多的经验研究所证实。如果要认真探索,良好的公司治理还会有...

Read more

经济学家必须对自己的良心负责


  学者应该保持一份谦虚的胸怀,以免刻意犯下“无知”的错误。世间的许多坏事并不是坏人干的,恰恰是有着良好教育和心地善良的学者们干的。因为,是他们奠定了许多恶劣社会规则的基础。

  政府应该成为法治的倡导者,克服有意无意地滥用权力。但政府的一切行为合乎法律并不等于实现了法治。法治与自由、自由竞争是不可分割的。真正良好的法治,应当摧毁特权,法律具有普遍的不偏不倚。

  市场应该受到推崇,但却不可盲从。市场立场鲜明地奖勤罚懒,是一个经济保持活力的最重要的机制。但是缺乏良好法治的市场常常会无效乃至错误地进行奖惩;缺乏最基本的诚信道德约束的...

Read more

“非理性”行为成就人类社会


  核心提示:我们这个社会得以存在,并且是以这个世界上最高级别社会组织形式存在,区别在于一切动物社会的低级形态,原因就在于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在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关心社会中的他人。

  受过现代经济学训练的人都知道,这个学科对人类行为有一个基本假设:人是自利的,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在主流经济学中,没有友谊,所谓的友谊实际上只是相互利用;没有道德,所谓的道德无非是为了图谋好处的伪善;没有无私的爱,爱的付出只是为了获得经济的或情感的回报;没有纯粹的利他行为,所有的利他都是迂回的利己。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个人私利。

  然而,就算那些受过最严格的学科训练的经济学者,即便是...

Read more

人生中最不能错过的一本书



博弈论名家Dixit和Nalebuff的经典名作“Thinking Strategically”(《策略思维》)升级版
The Art of Strategy: A Game Theorist’s Guide to Success in Business and Life
中文版《妙趣横生博弈论:事业与人生的成功之道》已出版

作者:(美)阿维纳什 K.迪克西特(Avinash K. Dixit),巴里 J.奈尔伯夫(Barry J. Nalebuff)著
ISBN:978-7-111-27693-7
定价:48.00
页数:390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Read more

忽略需求法则的教训


    经济学家J.Brickley在他的教材中提供了一个忽略需求法则造成惨痛教训的例子。在1994年圣诞前夕,英国一家经营移动电话业务的莫丘利公司开展了一项促销活动,公司决定在11月8日到圣诞节前夜注册的新客户免费提供通话服务。结果,公司做梦都没想到,客户们会如此毫无节制地滥用这一节日优惠。促销活动创造了超过33000小时的通话记录,使得网络拥挤,导致一些正常客户无法接通电话。圣诞节期间的通话量达到日常通话量的10倍。许多人打国际长途根本不挂断电话,最长的国际长途电话竟然大12小时。公司为这项促销活动损失了数百万美元。

  &...

Read more

QQ和360的博弈


    舆论似乎对腾讯更不利。

    有很多人指责腾讯太霸道,担心垄断,批评其置客户利益于不顾。

    也有人认为腾讯这么做太冲动,难免两败俱伤。

    这都是很正常的反应。

    而且,马化腾和他的班子绝不可能没有想到这种反应。甚至他们可能早已想过比这更严重的反应。

    问题是,他们明知这是一种自残的行动,还要如此铤而走险,这是一种什么样...

Read more

莫徇私枉法,也莫徇公枉法


    河北大学醉驾撞人一死一伤事件,对中国法治建设将是一次检验。如果能做到不因权势而轻判,不因民愤而重判。那么中国法治建设在这次检验中便可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没有形成法治社会,国人也没有遵循规则的内在观念。我以前也有博文(这里这里)涉及到这个问题。这是法治建设的大障碍。公正的法律实施和实践有助于诱导人们遵循规则,从而有助于克服法治进程中的这个障碍。

    河大撞人事件背后,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些问题应该另外讨论。我在这里...

Read more

事迹容易编造,常识不能违反


    [本文系转帖消防专家麻庭光博文《说说英雄谭千秋》]

    去年12月初,湖南发生踩踏,我写了一点事故总结和分析,顺手提到一句 “不管范美忠老师说了什么,他有逃生常识,就此而论,要比那个由于自己的无知而无意中害死学生的谭千秋老师要强。”引起读者的激烈反弹,我只好删除有争议的地方,逃生是主旨,议论有争议,就放过免谈吧。最近,网上又出来《谭千秋地震救人事迹涉嫌造假》,给我的结论添加了证据,那就是英雄也是顺应需要而产生的,宣传英雄业绩也不能违背逃生常识。
    我凭为什么判断...

Read more

反二奶校规与法律无关


    早上打开邮箱,看到一则新闻标题《女大学生当二奶,学校无权开除》。点进去一看,是网易的女人写时评。页面上不的图片大黑字体写着“学校无权因道德问题,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这类女人评论我向来不大看。不过,页面第一句话就写着华南师范大学(我供职的学校),于是看了。说实话,出国之后对学校关心少了点,不是看这里我还不知道学校出台了禁止学生当二奶二爷的校规。

    女人时评是完全批判这个校规的,而且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大概意思是学校这种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