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油源农产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据海关公布,2020年全年累计进口大豆10032.82万吨,同比增幅11.7%。虽然农业农村部从2019年起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但大豆进口量仍然将是国内产量的5倍多,对外依赖程度极高,已远超国际公认安全警戒线。
大量进口大豆,其实豆油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饲料需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油源作物,不仅不挤占已有耕地,而且同时满足食用油和高档饲料的供给。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加快开发这种新的油饲兼用新油源作物,不仅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油莎豆富含淀粉,在食品加工方面可以一定程度替代粮食作物,提升我国的粮食安全水平;油莎豆是一种不与常规农业争地的土地节约型作物,可以在广阔的沙化土地上种植,增加农业的土地利用面积;按照生态方式种植油莎豆可以改良沙化土壤,为农业不断提供新的良田;利用油莎豆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助力我国碳中和战略的推进。
油莎豆是类似大豆的油用和饲用兼用型油料作物
油莎豆每亩产油量可达120公斤,显著高于大豆和油菜籽,而且油脂品质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0%以上,与橄榄油、茶油相当。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两类人体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比橄榄油还高,特别是比例最接近4:1的“黄金比例”,可预防各种疾病,同时极易吸收,能促进婴幼儿神经和骨骼的生长发育,是孕妇极佳的营养品和胎儿生长剂,对于产后和哺乳期是很好的滋补品。油莎豆油维他命E含量高达56.4mg/100g,是所有植物油中最高的,是橄榄油的3.4倍。维生素E(VE)又叫生育酚,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阻止脂肪的过度氧化,保护细胞膜不受氧化破坏。
此外,油莎豆的油饲比1:4左右,与大豆接近,即产油一吨同时能提供4吨左右饲料。在饲料方面,不仅油莎豆饼粕可以用于养殖业,地上部分的茎叶也可以作为优质饲草,每亩可产500公斤干草料,与相近面积产量的饲料玉米能量相当。油莎豆茎叶含粗脂肪7.6~8.9%、糖10.6%、粗蛋白9.8%和粗纤维19.3%,无论是新鲜草叶还是干草,都是上乘的饲草,可直接或打碎后饲养牛、羊、兔、鸡、鸭、鹅、鱼等。油莎豆茎叶柔软无茸毛,是牛、马、羊、兔等家畜非常喜爱的饲料,一亩可供饲养两头牛或10只羊或100只兔或500尾鱼。此外,油莎豆榨油后熬糖、酿酒之后的残渣都是喂养畜禽的优质饲料。油莎豆块茎、粉粕是优质的混合饲料产品,是蛋白饲料的替代品,可替代目前市场上其他种类混合饲料。
油莎豆在加工方面可以一定程度替代粮食作物
油莎豆淀粉含量高达40%,可广泛用于食品、酿酒、制糖、燃料乙醇等方面。种植油莎豆等于增加了粮食供给,可以提高我国的粮食安全性。而且,油莎豆淀粉属于优质淀粉,是小麦粉优质替代品之一,不含麸质蛋白或谷胶蛋白,不会引起麸质过敏,是国际上生产各种食品的上乘原料。同时,每100克油莎豆中含386卡路里(1615KJ)能量,而且提供的是健康能源。可以说,发展油莎豆生产,不仅可以逐步替代大豆进口,还可以优化调整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确保国家食物安全水平的提升。
油莎豆榨油后剩余的油莎豆渣粕具有淀粉含量高、含糖高的优质特性,是酿酒制糖的良好原材料。油莎豆原浆酒,具有味道独特,入口香,落口甜,饮后有余香,回味悠长等特色,开创了中国酿酒工业非主粮作物酿制特殊香型白酒领域的一个新时代。油莎豆淀粉属于慢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食物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品,可维持餐后血糖稳定,有效减少餐后血糖负荷,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油莎豆淀粉对于糖尿病病人等不能过多食用快消化淀粉产品的特殊人群十分有利。而且,油莎豆淀粉具有良好的冻融性,在反复的冷冻及融化后,产品仍可保持良好的品质,不析水,胶体体系保持稳定均一。此外,油莎豆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多种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人长期食用对心脏、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油莎豆是一种不与常规农业争地的土地节约型作物
油莎豆根系发达,分蘖强,抗旱耐涝,耐瘠薄,耐盐碱,易种易管,可在沙滩、丘陵、坡地、林地间单种或套种,无形中扩大了我国的耕地使用面积,可以有效减轻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巨大压力。在沙性土壤面积大的区域种植比玉米、花生提高1倍以上的收入,是优势经济作物。目前我国南至海南、浙江,北至内蒙、辽宁等均有种植。
我国每年进口大豆需要5亿亩耕地才能种出来,如果全部自己种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拿不出这么多的常规耕地。但油莎豆则不同,是可以在沙化地上种植的耐旱型作物。据国家林草局公布,我国有沙化土地26亿亩,如果考虑到各方面条件限制,保守估计第一阶段可用几年时间种植油莎豆达8000万亩,年产油960万吨,相当于替代4000多万吨进口大豆,能有效降低对外依存度。
发展油莎豆产业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油莎豆可以在沙化地上种植,而且覆被度高,可以对沙化土壤进行修复和生态治理。油莎豆根系多、须根发达,每蔸须根可达300-500根,入土深达40-60cm,挖豆后大量须根腐烂使土地疏松肥沃,增加有机质,有利于改善土壤。中国农业科学院朱立志团队为油莎豆种植构建了高效生态技术措施体系,可以在贫瘠的沙化地上通过施用有机功能性肥料既可以让油莎豆高产又可以培肥土壤,这样几年下来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可以为农业新增优质良田。
油莎豆的经济效益较高,以1万亩油为例,产出的油、粕、草等总收入可达1亿元,除去土地费用总投入3000万元,毛利高达7000万元,可有效遏制农村地区人们单方面为增加收益而对自然的掠夺性行为。
此外,当油莎豆扩大到一定面积后,可以针对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进行产品拓展,例如对接国家碳中和战略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并参与国内外碳金融和碳交易,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加快发展油莎豆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是将油莎豆产业列入重点产业发展序列,如列入新型油料推广计划、国家油料基地县建设规划,油莎豆良种繁育列入国家良种繁育规划。二是出台优惠税收政策,在财税、金融、土地、水电税费等方面实行优惠。三是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制定和出台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四是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聚集市场化运作的股权投资基金;组建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市场性担保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以资金参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基地建设。五是建立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制定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六是鼓励和支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进行沙化土地农业开发,为我国获取更大的油莎豆产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