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路径选择研究》前言


 《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路径选择研究》

前言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正如一个“难”字和一个“贵”字可以概括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状况一样,一个“重”字和一个“难”字可以概括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真实状况。目前,人们对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已经有了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公立医院改革纳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与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产权保护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列,从而将公立医院改革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这种认识跳出了从医疗领域看公立医院改革地位的局限,从政治经济社会文明领域看公立医院的地位,完全吻合公立医院对政治经济社会文明的贡献。

然而,人们对公立医院改革“难”的认识仍然存在欠缺停留在浅薄层面上。很多人认为,公立医院改革之所以步履蹒跚,是因为公立医院改革触碰了既得利益。国内学者如此,国外学者也如此。这种认识,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之嫌。公立医院改革之所以“步履蹒跚”,一是因为其触碰了既得利益,二是因为其陷入了价值矛盾,三是因为其出现了选择困境。因此,公立医院改革突破利益的障碍、化解价值的矛盾和摆脱选择的困境。要突破利益的障碍,关键是“权力”,即重构权力体系;要化解价值的矛盾,关键是“心力”,即重构价值体系;要摆脱选择的困境,关键是“智力”,即重构认知体系。只有力到、心到、智到,才能有效推动公立医院改革。重构价值体系、认知体系和权力体系,从哲学上讲就是重构医改的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公正的医改价值观、正确的医改认识论和有效的医改方法论将决定医改的成败。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凝聚成《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路径选择研究》。本书有两条主线贯穿其中,一条是暗线,即公立医院改革的支点;二是明线,即公立医院改革的十大方面和十大关系。对改革支点的研究实际上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谁来改”的问题,对十大方面的研究实际上是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改什么”的问题,对十大关系的研究实际上是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怎么改”的问题。因此,本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系统方案:

首先,将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归类为十个方面,即供给体制改革、价值取向转变、补偿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医疗价格改革、激励机制改革、改革问题确认、医疗体系构建、体系功能重构、改革方向选择。

然后,对每个方面的改革路径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即将供给体制的改革划分为“办”和“买”两种路径、将价值取向的转变划分为“义”和“利”两种路径、将补偿机制的改革划分为“养”和“补”两种路径、将体制机制的改革划分为“收”和“放”两种路径、将医疗价格的改革划分为“收”和“付”两种路径、将激励机制的改革划分为“内”和“外”两种路径、将改革问题的确认划分为“难”和“贵”两种思路、将医疗体系的构建划分为“上”和“下”两种路径、将体系功能的重构划分为“治”和“防”两种路径、将改革方向的选择划分为“左”和“右”两种方向。

最后,对公立医院改革路径进行比较和选择,包括对“办”和“买”两种供给体制的路径进行比较和选择,对“义”和“利”两种价值取向转变的路径进行比较和选择、对“养”和“补”两种补偿机制改革的路径进行比较和选择、对“收”和“放”两种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进行比较和选择、“收”和“付”两种价格机制改革的路径进行比较和选择、对“内”和“外”两种激励机制改革的路径进行比较和选择、对“难”和“贵”两种改革问题进行比较和选择、“上”和“下”两种医疗体系改革路径进行比较和选择、“治”和“防”两种体系功能重构的路径进行比较和选择、对“左”和“右”两种改革方向进行比较和选择。

本书对公立医院改革路径进行比较和选择,不是在理论真空中进行比较和选择的,而是在时代背景下进行比较和选择的。我国已经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果说,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及其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启动和推进的,所有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都是为了解决“广大群众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同落后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那么,新时代的新医改就应该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及其主要矛盾的推动下深化和攻坚的,所有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都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卫生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社会主义新时代及其社会主要矛盾,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路径的比较提供了标准,也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指南。我国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必须走上一条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之路,必须走出一条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之路。

本书以十大方面展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内容的归类之“明”,以十大关系展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路径的选择之“智”。《道德经》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子兵法》云:“知彼知者,百战不殆”。公立医院改革本质上是对医药卫生体系权力结构、利益结构和价值结构的调整,须历经权力博弈、利益博弈和价值博弈,无异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本书以“明”为导向研究公立医院改革“改什么”,以“智”为导向研究公立医院改革“怎么改”,为新时代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为新时代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实践提供“新路径”。

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路径选择研究》是我公立院改革研究结晶。本书不仅努力在研究内容上进行创新,而且努力在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我在公立医院改革研究方法历来是寻求“五个均衡”的:一是平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努力形成既能“顶天”和又能“立地”的科研成果,让顶层设计的高大上和制度安排的接地气有机结合。二是平衡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既谨慎考虑“应该怎么样”,又密切关注“现实怎么样”,并努力在应然和实然之间找到改革的方向并架起联通的桥梁。三是平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让专著既具有理论分析的“深度”又具有定量分析“实度”,既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效作出事实判断又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正误作出价值判断。四是平衡规范性和创新性的关系,在内容方面竭力进行理论创新,形成新观点、新思想、新概念、新模式,在表述方面竭力践行学术规范,包括内在逻辑的规范和外在语言的规范,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五是平衡真、善、美的关系,竭力让本书兼备思想之真、价值之善和表达之美,思想之真是本书之体、价值之善是本书之魂、表达之美是本书之表,我竭尽脑力成就本书之真、竭尽心力成就本书之善、竭尽笔力成就本书之美。总之,研究方法上的五个均衡,既是我对公立医院改革研究的持续探索,也是我对公立医院改革研究的未来追求。

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路径选择研究》是我公立院改革研究策对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当前“抬头看路”的医改研究带去一股清风,也为当前“低头拉车”的医改实践注入一股清泉。同时,本书努力借助理论的力量和制度的设计,建言医改摆脱价值的纠缠、走出思维的迷雾、甩掉权力的堵截、迈过利益的坎坷、登上民生的顶峰。由于医药卫生领域的特殊性和医药卫生体制的复杂性,医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以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医改,必定是一个艰巨工程,须要突破既得利益的藩篱和不当管制的荆棘;必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必定是一个全民工程,需要群策群力的集体参与。因此,医改成败,匹夫有责。只有人人参与医改的过程才能确保医改的有效推进,只有个个享受医改的红利才能确保医改的最终成功。一句话,只有将“肉食者谋”的医改转变为“共建共享”的医改,才能确保医改之帆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抵达希望的彼岸。

本书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大部分内容已经在专业核心期刊上成系列发表研究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结题鉴定为“优秀”

其一,为了让思想更有意境,让内容更有意义,让阅读更有意思,我们不是简单地对论文进行汇编,而是花费了接近三年的时间和精力对所有内容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和调整,包括嵌入了不下十万字的新思想和新内容,力图内容的思想性、结构的逻辑性、表达的趣味性。

其二,为了让本书契合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作者特别在书中加入了大量的数据和文字图表,在“定性化”的基础上“定量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突出“实证化”,力图为专家和读者呈现“刚柔并济”和“顶天立地”的学术专著。

其三,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本书表达上的错漏,我邀请了广西医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两个研究生和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两个研究生对数据进行了检查和校对,同时邀请了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90位同学,对文字进行检查和校对一字一句,反复校对,提高了本书的质量

其四,本书也是“学术大众化”的一次大胆尝试。作者尽一切努力,将“专家才能读得懂”的学术语言转换为“百姓也能看得懂”的学术语言,并对思想性的观点配上简单易懂的图表,也为抽象性的表达配上喜闻乐见的例子,以此增加内容的可读性和影响力。这么多年的学术研究,我越来越坚信“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三国演义》)。学术是为社会服务的,再深再好的思想,若只是学者读得懂,入不了官员的法眼,入不了百姓的心灵,学术研究不过是学者“山中喊话”的自娱自乐罢了。

其五,本书的研究,始于社会问题的萌发,终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义,为的是抓准一个问题、弄清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为的是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学术谋真。

总之,这本书不仅是学术著作,也是思想著作,更是社会著作。

本书的出版,不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者传经送宝,主要是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者抛砖引玉。我真诚地欢迎来自各方面读者的批评和指正,让我们这样在谷低研究的学者也能领略山峰的无限风光。《论语》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我期盼以本书为媒介结交社会同仁,一道探索医改、谏言医改、推动医改,让看病不贵也不难的“医改梦”和百姓康且乐的“健康梦”,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恰逢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好更快地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