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起源与哲学的本质


      (此文,请官方支持向高校和哲学、社科研机构和宣传理论工作者传播)

人类为什么会有哲学?因为“人”所以为“人”的人性不变特征,在于“意识的能动性”。不论从远古能人、智人到现代人的脑思维功能如何进化和发达,其“能动性”本质特征相对稳定或不变。

把“意识的能动性”加以具体描述万望不要偏激理解。这种“能动性”的本质是:知其一还要知其二,占一寸又想进一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登临黄鹤更上楼层;得陇望蜀的不变本色,此山永远不如彼山高,无止境的认知欲和无止境的不满足欲。这种“能动性”之初无善无恶,但却能造就人的尽善尽美大爱无边和十恶不赦利己贪婪。

人类上下五千年的思想史或称哲学演变史,实际上是在不断满足人性不变特征——“意识的能动性”即人脑进化与发达的需要。也因此,随时调整“意识的能动性”与自然、与社会之相互总和关系的各种哲学观点,也就成为人类思想史不断演进、不断发展的核心主线。

哲学发展到今天,应该明确承认这条核心主线。

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后,才可能有思想家逐步理解到“人的意识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人类哲学发展最有主导力的学问。其中,为人的意识确认“动能性”之科学内涵,并强调“意识的能动性”相对于物质世界拥有反作用与决定性作用关系的哲学基本观点又是辩证唯物论最基本的学问。

也只有了解“人”所以为“人”的人性不变特征,才能从本质上把握和理解人类为什么会有哲学、从本质上把握和理解哲学发展的原因。

下面的文字只具备提示性,算不上为了论著的列纲,也担当不起属于哲学研究线索。既然是“提示”就难免挂一漏万。很遗憾,在这个适宜理论创新的时代,高校许多哲学与社科博导过去几十年未能认真系统研究辩证唯物论,比如我很敬佩的复旦著名教授王德峰对《资本论》的哲学思想研究极有建树,然对马克思恩格斯就辩证唯物论提供的研究线索则认知不够。我已年近七旬,环顾世界,我该真心投靠哪位哲学博导?

中国未来的发展,确实亟待一批能推动马哲发展的比本人更年轻许多的中青年思想巨匠尽早涌现。

1,口口相传的神学是人类哲学的起源。它是在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普遍处于“低能”认知主动和认知水平时,应运而生的。“人从哪里来?”电闪雷鸣、山崩地裂、斗转星移、野生食物……以及所有人类可享其成、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是谁造成的?那时候,疑问多多,而自然规律全是奥秘。神学即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把一切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都归于神造和神力。“神学”的伟大之处在于理顺人与自然奥秘的关系,只要一切顺从神意,逆来顺受,人类就可以生存下去。这是支撑人类能生生不息的“坚定信仰”。后来发展成宗教。

2,朴素辩证法《易经》从八卦到六十四卦,是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扩展认知功能的重要一步。面对自然与社会变幻莫测,以天地万物阴阳两分为基点组合卦象,期望达到推算天地人间变化的某些既定规律。比神学进步。

3,释迦牟尼创立佛学,即以心经为核心的人性修炼哲学。佛学在发展成“宗教”前,其学说根基属于典型的哲学思想。它是在人类“意识的能动性”面对社会关系的总和已经充斥“人性恶”,人与人之间频繁遭遇内心苦难时应运而生的。佛学寄望所有人能认知也能觉悟:向内修炼,克制欲望,六根清净,而享“极乐”。佛学认为内修成佛往生极乐,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4,老子创立自然主义哲学,即《道德经》的诞生。其所满足的“意识的能动性”不仅指向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更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首次实现了哲学本体全方位的无缝链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规律,人伦德行也要遵从天道,遵从自然规律。《道德经》以5000文字描述了需要后人用500000000文字才能描述清楚的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怎样与自然、与社会构成协调总和关系的哲学观点。其哲学理念比佛学进步。

5,孔子创立儒家哲学。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乱象,“意识的能动性”自然要追求和满足人伦关系的有序性。孔子以超越全人类的思想远见创立了完整丰富的人伦哲学思想。直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儒学精华部分仍然是全人类必须。也由于中国有孔子思想,才使中华民族的道德底线总体上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也由于西方世界没有孔子,其“人性自由解放”至今破防难收。但是,孔子创立人伦关系的善良有序,并未考虑社会制度是否在同时孕育人性恶。

6,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柏拉图师生三人创立的以“概念”、“理念”为核心思想的哲学体系,满足了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整体性的功能提升,即人脑功能进化和发达之后的“能动性”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此时的哲学家已经看到人类使用的语言越来越多,概念多了容易乱。“意识的能动性”迫切需要思维有序(遵守逻辑)。上述三人为“意识的能动性”进化提升和延伸奠定了理性思维基础。从此,以概念形式和理念指向为两个基点的逻辑思维成为更多人脑“能动性”的成长功能。西方世界的科学技术探索相比中国起步早,原因在此。再之后,培根又为“意识的能动性”增添了“归纳法”。再之后,分析哲学又为“意识的能动性”增添了数字化精准度。再之后,胡志平又为“意识的能动性”增添了不同于形式逻辑的辩证逻辑的理性方法——小插曲没顾及年代。

7,费尔巴哈创立机械唯物论。他是据以宇宙天文学的初步科学结论和已经取得的自然科学成果,积极引导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努力摆脱“神学”的束缚,使人类被神和神力禁锢的“能动性”获得初步解放。但是,机械唯物论局限于当时并不发达的科学视界,认为自然规律都是周而复始、来去往复的机械运动。没有看到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必将使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物质高级运动,可孕育螺旋式上升的物质高级运动规律。

8,康德的哲学是基于古希腊三杰提升的“意识的能动性”而把“概念”、“理念”在哲学领域推向无限深远的哲学思想。我们知道,公元前数百年的德谟克里特很早就依靠直觉猜想到“原子”概念,而康德则在其古典哲学中依据可知可信的概念,猜想到宇宙中有无数运动的“宇宙岛”。很难判断,康德哲学是否就是中国哲学界过去定义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他在思维触觉上达到了古希腊三杰也希望达到而未能达到的深远。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康德迷”。

9,黑格尔的辩证法为“意识的能动性”注入了理性的辨证认知功能。黑格尔拥有一颗极富灵性的哲学头脑,但是,他没有研究过意识的起源,即“意识的能动性”应所赋予人的认知规律。他因辩证法的天赋头脑而有大脑自恋症。他把自己所发挥出来的全部辩证法灵感都归结于人脑“绝对精神”使然。

10,与中华民族发展史截然不同的西欧各国,他们的哲学家不仅没有孔子那种超越时空的思想远见,而且其深陷中世纪宗教禁锢长达千余年。文艺复兴与冲破中世纪黑暗禁锢的光明从哪里来?首先来自哲学思想。这个时期以及之前和此后500年到今天,西方诞生的哲学几乎全部基于“人性自由解放”。矫枉过正原则——中世纪黑暗统治千余年,冲破黑暗也无底线;代偿机制原则——“意识的能动性”被压制一千多年,被压制的“能动性”也须自由奔放一千年。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把“意识的能动性”提到至高位置,“存在就是被感知”,凡没有意识到的就是不存在,个人意识和意志获得极大发展空间。存在主义以社会存在价值为全体国民价值观,以满足金钱欲望、财富欲望、恶性竞争的霸权扩张欲望。而直接对抗和摧毁中世纪宗教统治的人权自由、个性解放、性解放、民主政治思想则既以哲学思想传播也以文化艺术作品表现。这500年来,西方社会给予“意识的能动性”无底线自由释放的结果,一是创造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上升期,二是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社会治理癌症。人性有序且有底线的放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任何民族只要无底线放纵意识的能动性、放开人性的自由,那便覆水难收。

11,当西方社会在无底线放任“意识的能动性”时,中国也诞生了一位顶天立地的思想家——王阳明。他是中国杰出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其所创立的“心学”在政治、军事、文化领域为封建制度下“意识的能动性”注入了活力。下面引用《智慧论》中几段加注来说明王阳明的地位——

2022115日加注:王阳明对后世有影响力的学说是他的“心学”,也是儒释道文化融合之后结出的思想结晶。用辩证唯物论分析,“心学”对人的意识和主观意志的能动性给予了前人未有的肯定和厚望。若把“心学”的优秀观点置于中华文化血脉的传承过程作整体考察,可以看到王阳明思想的亮点、进步意义以及可汲取的丰富营养。然而,倘若割裂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和后来的哲学思想演进关系孤立崇拜“心学”,将弊大于利。相比后来更杰出的思想家,阳眀“心学”被凸出的“短板”很明显。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很需要学者高度重视在演进关系中予以整体提炼。)

202371日加注:比如,当我们高度重视“意识的能动性”这一辩证唯物论观点时,便有学者特别兴奋,指认“王阳明才是千年以来唯一圣人”,是他的“心学”先于马克思敬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先不谈含有科学判断的马哲观点在“心学”中是否有“解释世界”的相同提法,单就“改造世界”的主客观路径来看,王阳明真正“短板”是什么?专注于用一己所悟“心学”来成就千万人知行合一的心智成长,方法上没理顺悟道与学道、心学与认知的关系。直到岁暮尽头他才为尊他为“神人”的弟子找到“致良知”的四句嘱托,然能否从头再来强调知与行的互动?)

202371日加注:所以,王阳明生前在政治、军亊、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只能归于这位“神人”一人专利。此后数百年至今,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娴熟运用他的“心学”。类如佛学心经,知经易修行难也成了“心学”的标志。包括尊其为“千年唯一圣人”的某哲学家所提到的阳明粉丝——孙中山和蒋介石,也同样是败绩多多。相比较,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辩证唯物主义者则能够理顺人类心智成长的主客观路径,他们引领一群有志者和千千万万人民一道在实践中“致良知”、谋幸福,其一路走来所成就的军亊天才、政治伟人、思想巨匠、科学巨星不计其数。)

12,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看看这两位伟大思想家是怎样协调和确认“意识的能动性”与自然、与社会总和关系的?是不是有底线?再看看这两位伟大思想家是怎样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古希腊三杰基于概念形式及理念指导两种“意识的能动性”融合起来,确认人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物质高级运动如何遵循螺旋式上升规律的?源自中国的辩证法思想最终要走向可以实现数字化精准的“辩证逻辑”方法运用。但是,辩证法的自然规律属性不能因数字化概念而失去它的自然属性。总之,“意识的能动性”也是当代脑科学的纲领性问题,辩证唯物论不仅是当代脑科学的奠基学问,也是智能机器很难超越“人性”的科学思想的上限。此为哲学观点。

结论:用“人所以为人”的人性不变特征——“意识的能动性”这一核心主线演进人类上下五千年的思想史,可以清晰看到哲学各种学派的产生原因及其意义何在。随时调整“意识的能动性”与自然、与社会之相互总和关系,恰恰是哲学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基本原因。

                      胡志平,20237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