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的随笔画及其艺术语言的句法结构


 安琪的随笔画及其艺术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 曹喜蛙

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博士(1928年12月7日—),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他的研究引发了多学科的认知革命。诺姆·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是本名著,他的这本书对现代计算机语言影响很大。


美国哲学家乔姆斯基

 

本文尝试借用他的一些名词、方法,更多是他的科学探索精神,把他的数学方法抽去了但尽量保留了他的数学词语,仍然以他的数学、逻辑方法讨论一下安琪的绘画语言,这种学术探讨自然与日常讨论有些不同,保留了学术的复杂性、并列性、集合性、程序性,为其如此才是学术:

安琪,女,本名黄江嫔,福建漳州人,现居北京。安琪的画,她自己命名为随笔画,因为她是诗人,写诗之余就是阅读,阅读常有感悟,就随笔写些非诗的文字,这些文字也不全叫散文,文人们多叫随笔,所以她也就称她的画是随笔画,其实未必准确,但对于批评来说这也是个路径、切入口。她的随笔画,其实也强调了笔,因为不少人写作都用电脑了,而她因为迷恋笔,而她画画就用以前写字的笔。

安琪的画,有人也就归在钢笔画里,钢笔画很多有名的艺术家都画,很多人搞过专门的钢笔画个展或联展,这也是旧时代的产物。表面上看,安琪的画也归于钢笔画,但实际上她的画跟钢笔画还是不一样的,因为此时的笔尖完全不同了,前者还是纯粹的硬笔,而后者与圆珠笔差不多,正式名字是直液中性笔,画家侯亦超的作品偶也用直液中性笔,但他也称为圆珠笔,二者的工艺和科技含量完全不一样,很多人不知道圆珠笔的科技含量很高,钢笔是钢铁时代的产物,圆珠笔是核工业时代的产物,后者的笔尖跟前者的笔尖完全不一样,一个是死的一个是活的。而且,现在的圆珠笔已不叫圆珠笔,而叫签字笔,都是水性的,写起来更舒畅,而以前的圆珠笔都是油性的。


诗人安琪在画画

安琪的画,每一幅的艺术核心表现中心还是山水,是传统的山水艺术的当代转换,一幅幅分明是抽象的山水视角,就像开着飞机满世界飞的俯视,感觉有俯冲的抵近观察,直观是田间、乡村、森林、河流,或穿越山涧、峡谷、岩石、峰峦的形态,也是园林、假山、太湖石、湖泊、长亭、短亭的形态,或是抽象,或是意象,或是具象,但都不是直接到达,还在运动、行进中。安琪的画,不是自然的直接写实,但有自己的独特语言逻辑,有自己艺术语言的句法结构,有自己的黑白形态,笔触细腻,布局缜密,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跌宕起伏,有自己的山水主旋律。


诗人安琪的画

 

诗人安琪的画

 

她的艺术主语决定了整个画面的格局,是艺术家自己构思的腹稿、草图,或曰观念集合,叙述的过程就是艺术的装置构成。她的每件作品的艺术主语是形象语料集合类似名词的常用笔触自然延伸。一幅画的草图就是腹稿的主语,在还没有画成的时候,还像背影,好像有一个虚拟的中心、焦点、全视角,有实的焦点或虚的眼睛,可以调试成很多形态的东西,就像一个虚拟的形象短语慢慢调试,直到在笔尖呈现出来。在画面中就像一个草编的帽子顶盖,但你可以看成屋顶,也可以看成山顶,可以看成无数相似的东西,直到有限证明定格为一件作品。


诗人安琪的画


诗人安琪的画

她的艺术谓语决定了整个画面的形态语素节奏,摊牌为有限的艺术短语。在她的艺术谓语的形象语料集合里有很多类似的细长条的视素形象,往往起着连接形象短语的作用,就像一个人的脖颈、腰、脚腕子或形态语言的介词、系词,艺术家可以细腻,也可以粗狂,可以快节奏,可以舒缓,或虚拟,或纯粹空白,看艺术家的叙述演绎。在画面中就像一个长蛇阵语料,或河流,起着很重要语素的转换作用,往往点石成金,表现出艺术家的趋向。


诗人安琪的画


诗人安琪的画

她的艺术宾语决定了整个画面决定性的笔触确立。在她的艺术宾语形象语料集合里有很多类似块状的空间可以塑形,往往靠着丰富的想象力扩张语料的集合,一幅画的决定性的主形象由它决定,多数时候就像寻找一个很远却不令人意外的远喻意象,这里所谓的远喻意象就是一种巧妙的艺术语言的转换,转换的好就是好作品,转换的不好就是晦涩、不通。现在是互联网的融合时代,跨界那是平常事,任你抽象,任你立体,任你突破空间,三维、四维、五维……,任你超维思维,但还是有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有限。

她的绘画的形态定语、形态状语、形态助词决定了整个画面的精确、细微、复杂。在她的形态语料集合里有很多形态词语意象的边角料,像树、竖条、海草、毛边,藤蔓、飞鸟、圆圈、四方块、省略号似的东西、虚线,以及一句话的题诗,签名,时间,他的画面就像一串精美的形态语符串,这种形态语符串就类似天津麻花,也怕拧巴,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然后需要凝固在那一刻。在安琪笔下,这些仿佛艺术草编的形态短语,都像诗句,也像一个草编高手的巧手间,都是有灵性的转换,彻底的手到心到,立马出性,立马活了,或在某一瞬间让一个抽象的画面彻底走光了,突然让人一下看出光、刺眼。

揭示安琪的钢笔画的艺术语言句法结构也是一个实验,与她的创作一样都是实验,在本文就是把她的作品进行了形象拆卸,给大家看了她的句法结构。她的每幅画就像一个艺术装置一样,一串又一串的形态语符串,有点像小孩的冰糖葫芦,有了冰糖葫芦接着就去搭积木,所以她的装置就更加复杂,最后还要像三体人变成一张二维的画了,充满诗意,而拆卸往往就会变得一地鸡毛。安琪是诗人,突然画起画了,评论家的不免好奇,拆了一看,其实一点不突然,只是需要一个艺术名义的推动力,奔向一种语言艺术往绘画艺术的扩张,这个推力多数情况下都要靠学习力叠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天才的加持。学习力是什么,就是从零开始,不怕当小学生。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但开放的时代并不必然让每一个人都想当然的成功,而是给你提供一种气候或氛围,能不能抓住机会就看你自己。

 

诗人顾城的画


安琪的画,一般尺幅都很小,一般就是16K或8K的复印纸,A4的估计要多一些。之所以这么小,是由笔决定的,她就是拿一般书写的签字笔去创作的。这种笔就是以前俗称圆珠笔,实际上是一种直液中性笔,有油性的,也有水性的,大面积代替了以前的书写钢笔,这种直液中性笔也有专门的直液中性广告笔,可以专门用于画画、绘图等。

这种直液中性笔,网上一般的零售价格就是10元以上,学生换芯的400支也就10多元,而日本的10支装22元,而欧美品牌的签字笔就贵了,有500元以上的,也有2000多元的,更有5000多元的。这些笔与纸都是重要绘画材料,它们的市场价格加上艺术家投入的时间功夫,可以作为艺术成品的零售价的参照。

诗人顾城也画了不少钢笔画,都是拟人童心的童话,植物王国的小花大朵花长短叶子过家家一样,境界也很有意思。好像诗人画画,就是为出诗集,或出书插图,跟艺术家还是有点区别,那就是更纯粹,顾城如此,安琪如此,这些古来就有,前有写画、写意画、文人画,今有当代安琪的随笔画。

2023年3月3-4日于北京月牙殿

(图片来自网上)


 

艺术评论家、诗人、互联网哲学家曹喜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