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經超越突破形成的軸心文明中,價值的真實性直接由終極關懷的真實性推出。然後,終極關懷和價值的真實性劃定了人們認知的目的和範圍,從而確立了人們判別各種經驗是否為真的結構。
人就是經由三種真實性共同構成的一種載體。也就是說,外部世界(經驗)的真實性、人作為一個行動和價值主體的真實性與終極關懷的真實性互相整合,形成了真實的心靈。具有真實心靈的人承載著一種可繼承的、不死的文化傳統。這樣一來,由終極關懷塑造的社會必定是有機體,生活在其中的人敢於面對死亡的虛無並能夠克服老年的孤獨。
在討論傳統真實心靈時,必須強調三種直實性結構中,終極關懷的真實性主宰了價值和經驗的真實性。從社會行動到純粹的認知活動都圍繞著終極關懷的意義展開。
神學家經常用“科學成為神學的婢女”來說明終極關懷規定認知的目標和範圍。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智慧在於探索人作為存在的意義,在於求解生命的意義和尋求人類更好的生存之道,而不在於僅僅探究多少光年外的星星,不在於探究物質內部的微宇宙。不懂量子力學或金融衍生工具的人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若人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踐踏,那是誰都不要過的生活。
2022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