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尊重主持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人社局的立场,但也想评审委员会尊重我的立场。最近不是经常提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吗?彼此有自己的立场这很正常,双方把事实,把材料摆在台面上,一方面你们人社局,教育局通过材料做比较,另外一方面摆在公众的面前,让大众用脚去投票,给双方一个公正的评价。
我还是想先强调自己的为人,自从上大学之后,我报考中央纪委的想法坚如磐石,且这些年从未改变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从未争过名利,但这一次我认为有关各方做的太过了,而且整个体制也没有张扬老实人,正直的人的机制,就这样闭着眼就一直下去了,没有丝毫去改变;前些年一些老师索性就不评了,而且还落个不愿评的倔强名声,试想在体制内如果不违规违法,许多都是清贫之人,谁还不愿意去评个职称,一是给自己职业一个交代,二也给家庭增加点收入呢?无论主管的教育部门,还是主持评审的人社部门都应该不遗余力把党和政府交办的职称评审工作做实做好,做成一件暖体制人心的好事。
按理说2017年我就够资格评高级,一直希望通过正直与善良的方式获评,从来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甚至十几年来上领导的办公室都是屈指可数的,本质上我从来不想去争名夺利,只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实现,在2020年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职评所需要的最后一个硬件时,却无奈因市教育局发布获奖通知滞后而错过当年的评审,2021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试行(而非回复的实行,文件标题有清晰的表述)新文件,没有新老过渡衔接,而搞简单化,一刀切,一次次的错过无人理会,甚至认为理所应当,而且即使按照新文件少一次岗优,但我提供了更多更有分量的材料,然而评审委员会生硬的只认摆在手边的试行而非实行的文件,对此我十分恼怒!
近一年全国各地都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人民信访的指示精神,各地都在明确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等制度,用心听民声,用情办实事,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果真如此吗?自从2021年12月13日公示评审结果后,我就持续进行反映,但收获仅有的两次回复,多是从自身的立场去说明问题,而没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置身于对方的立场上去对待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形式主义大于实际的,对此我我不可接受。
我的底气在于我从来没有,也不愿沾染国家,集体的利益,我崇尚个人奋斗所得。做为一名班主任,我从来没有接受家长的请客送礼吃饭,而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学生家庭减轻教育负担,甚至10元一份的报纸我都不愿让学生订,做为数学教师我从来没给任何学生进行过有偿家教,而是用心用情鼓励他们向上向善,做为教师,我从来不缺国家一节课,甚至当我结婚,生小孩,生病,甚至在血压很高头晕,随时有摔倒风险的情况下,我都没有请假,依然站在三尺讲台,为国家,为社会教书育人,从未计较过工资收入,报酬问题,我自认为我从来没有亏欠过国家,亏欠过人民,没有做过损害国家,人民的事,我认为国家应该无条件褒奖正直,让从未计较名利,一直正直与善良的人不再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