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反转!辛巴卖假货事件终成一场闹剧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哲学上有句经典语:存在即为合理。近年,原本如火如荼的直播行业走向规范化,因此也走向了多事之秋。从多位主播带货翻车,到薇娅因为偷税问题出事。让这个新兴的行业,备受质疑。

不过,从规律来看,任何一个行业走向成熟,都需要经历这样的野蛮生长过程。直播行业的存在,显然不会因为其存在的瑕疵,和因为监管趋严带来的问题,而就此覆灭。

只是,每当有直播主播“出事”,总会有人刻意放大其影响力,甚至字里行间,都有一种直播行业都已走到了末日尽头之感,颇有耸人听闻的意味。而一些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职业打假人,甚至被奉为“英雄”,更是令人感觉有些滑稽。

近日,辛巴涉嫌售卖瑜未经授权的YPL瑜伽裤超600万的消息,让沉寂已久的辛巴,再度引发了媒体关注和全民热议。甚至在调查结果尚未出来之前,辛巴已经再度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大有被再次“围攻”之势。由此,也不得不令人想起,令人谈之色变的“网暴”。如果说连法律都没有认定辛巴“有罪”,大众就开始“拳脚相加”,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网暴?

好在按最新的事件进展,YPL已经发布公开声明,向辛选道歉,而辛选的最终调查结果也证实:该事件的起因,是因为YPL的商标权纠纷所致。前前后后看下来,该事件更像是一场精心的营销策划和一场网络闹剧。

多数人只看“热闹”,但真相只有一个

「于见专栏」认为,很多人作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或许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这正如上海处于水深火热,但是无数局外人,却对当地的防疫政策、防疫现状评头论足一样。这样的举动,于当地解决问题无益,却不仅显得热心过度,更显得有些博人眼球、哗众取宠的味道。

0zhWLEKFDTw

全民关注上海疫情的背后,真的有人关心上海的老百姓因为疫情吃不上饭、上不了班吗?恐怕未必。更多人或许是吃瓜群众的看客心态,不吐不快。由此来看辛巴事件所引发的社会舆论,其实和这些舆论的表现,如出一辙。大众所关心的,或许不是事情的真相如何,而是继薇娅之后,辛巴这个红得令人嫉妒的网红主播,“终于”也出事了。

很显然,在事实与真相尚无定论之前,各种铺天盖地的网络围攻,是一种墙倒众人推、幸灾乐祸的病态心理使然。这通过早前与辛巴有关的燕窝事件的处理结果,就可以窥见一斑。

彼时,同样是事件调查结果未出,就有很多人对辛巴各种指责,甚至对提出问题的网友,实施网暴,令其不堪其扰。不过,法院最终的裁决结果,却让某些“不怀好意”的媒体人、不明真相的网友有些打脸。

据去年7月中,界面新闻报道,燕窝品牌方融昱公司故意错误引导,为主要责任方,最终以品牌方赔款、被吊销营业执照而告终。

0zhWLF22yIE

据广州仲裁委员会裁决的结果:确认融昱公司(燕窝品牌方)故意误导辛选作出虚假、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裁决融昱公司向和翊公司(辛选集团旗下公司)支付赔偿款约3035万元、象征性赔偿损失1元。

据了解,融昱公司最终也因此被另外罚款200万,吊销营业执照。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辛巴屡遭质疑,甚至各种媒体围攻后,依然能有那么多拥趸了。

客观来看,该事件确实有辛巴背后的公司辛选,对品牌商供应的产品质量把关不严的部分责任,但是法律的公正性,也让人们不得不相信,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那些制造假货、企图借助网络红人的影响力,赚一把就走的供应商。

被奉为“英雄”,却并不高尚的职业打假人

众所周知,假货的鉴定能力,需要一定的专业性。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一些职业打假人的存在。而且,如果不是因为职业打假鼻祖王海“补刀”,兴许当年的“燕窝”事件,并不会引起轩然大波,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不过,这个打假人王海的打假动机,也令人有些不齿。甚至有网友表示,其与那些制造假货的供应商相比,也高尚不到哪里。例如,据媒体报道,王海曾经公开说过:打假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一句简单直白的话语,将职业打假这个事情背后的商业利益,刻画得入木三分。

0zhWLE6U0ks

实际上也是如此,从国家1994年颁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开始,该法规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这一规定,也让以王海为代表的职业打假人有利可图。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对职业打假人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们是打假英雄,也有人说他们是专买假货的骗子。

甚至知名财经自媒体作家吴晓波在其《激荡三十年》这本书中,曾这样描述过王海,“王海是中国商业世界里的第一号‘刁民’,而且,王海还很享受这个‘头衔’,因为他认为,这是对奸商而言的。”至此,王海也被大众贴上了“亦正亦邪”的标签。

不过,王海等职业打假人的存在,虽然稀有,却也有其社会价值。那就是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让“假冒伪劣”的奸商无处藏匿。但是,其并不纯正的动机,也遭到广大网友诟病和质疑。要知道,拿着鸡毛当令箭的结果,就是矫枉过正,或许会带来最大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职业打假人的“火上加油”,无疑有混淆视听、放大一些事情影响力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鸡蛋里挑骨头”的打假方式,也让消费者过于敏感,甚至杯弓蛇影。

毕竟,对于广大消费者,尤其是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来说。物美价廉才是刚性需求,假货之所以横行猖獗,也与消费者普遍存在“贪便宜”的心理不无关系,很多时候,这种现象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导致的恶性循环。

客观来说,片面的将这种假冒伪劣的产品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全部归结为网络直播的主播,也有失客观。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事实与真相曝光前,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辛巴的这次信任危机,自然也将面临大众的审判、法律的审判。但是,事实也证明,在真相尚未浮出水面之前,一些媒体、自媒体过度地拿该事件说事,也有蹭流量之嫌,更是各种心理“小算盘”在作祟。

什么样的直播主播会经久不衰?

作为新兴的营销模式,直播电商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原本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各大电商主播也有了生存土壤。

但是众所周知,物极必反。在直播巅峰发展至鼎盛时期之时,也是各种行业乱象层出不穷之日。无论是偷税漏税、还是售卖“假冒伪劣”商品,都是这个行业整个产业链,暴露出的最直接的问题。

0zhWLGTNQtn

因此,「于见专栏」注意到,互联网上有两类主播,一类是早已觉察到行业风向的变化,积极拥抱政策监管,并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实施补救、承担责任。另一类则是依然抱着侥幸心理,打政策的擦边球,试图在灰色地带寻找生存土壤。

很显然,辛巴虽然屡屡被各种不实言论攻击,但是辛巴辛选在拥抱政策监管、承担问题责任方面的表现,也值得肯定。如果他一定要给他的过往表现定性,他也必然属于前一类。

例如,在法律人士看来,此前燕窝事件中,辛巴"退一赔三"的举动,数额超6000万之巨,开创了直播电商行业的先行代赔的先河。按照《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叠加直播电商的诸多行业规范,并在后续的直播带货过程中,明显看到了各种积极的改变。

与此同时,辛巴本身也因为受到品牌方的误导,因此也在当时的第一时间,在和品牌商沟通无果的情况下,辛选能够坦诚道歉,主动担责,先行赔付,后续及时公布退赔进展,拥抱政府监管,其做法切实保护了消费者利益,可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而这次关于“辛选直播间推广的YPL裤子未经官方授权”公关事件的爆发,辛选平台 反应同样十分及时。辛选在受到相关质疑后,也很快就回应了疑似卖假货事件,称授权链路完整,正紧急核查。

而且,据目前辛选最新发布的声明显示,该事件实际上是由于商标持有人商标转让前后的争议造成,并非假货。如以下辛选官方申明截图,辛选也同时表示,将对因为商标纷争对辛选集团、辛巴以及其它主播所造成的损害,将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0zhWLIttdDS

随后,这次事件的发起者YPL运动潮品,也通过官方微博对本次的“乌龙事件”表达了歉意,辛选官方微博也转发了YPL运动潮品的这则致歉声明。辛选与YPL一来一去,也让广大吃瓜群众纷纷猜测,这会不会是YPL运动潮品为了蹭辛巴的热度,“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

0zhWLL4dIn1

图源:辛选官方微博截图

至此,该事件的引发的轩然大波,也算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而对比之下,一些网络主播的担责表现,则显得有些差强人意。例如,此前澎湃新闻也爆出,王耀庆、瑜大公子、李响、马可等近十多位明星红人曾带货辛巴同款燕窝,但至今无一人可以做到"退一赔三",回应者也寥寥无几。

对比之下,辛巴能够最大力度地补偿消费者,也拿出了当红主播应有的担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网友还是咬住一些事情不放,就多少有些偏见了。

毋容置疑,通过直播电商来有效拉动消费与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是迎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宏观战略。而且,近年全国推动直播电商的发展,也取得了肉眼可见的社会效应。

据CNNIC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商家总直播次数超一千万以上,日均直播近150万场,观看次数高达500亿。不得不承认,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痛点与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但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人担责、无人反思、无法规范,而真正能够长远发展的主播,必然是符合政策监管要求、得到粉丝认可、拥戴的良心主播。

结语

可以预见的是,直播电商的下半场,将是一场新的洗牌,能够长期存在并有一定影响力的,必然是经历过风吹雨打、优胜劣汰的主播,辛巴能够屹立不倒,已经说明了一切。但是新的舆情出现,也不得不令人担忧,舆论或许正被资本操控,甚至成为心机之徒围猎辛巴的斗场,其伤害性之大,甚至大有让直播行业也寸草不生、人们对于直播行业信心全无。

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对整个社会进步的一种负面能量,更是阻碍时代进步的绊脚石。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辛巴多次卷入这些是是非非,也可以说,这样的案例给行业敲响了警钟。而存在问题的,显然并非只是辛巴,还有很多自鸣得意、依然抱有侥幸心理的主播、行业从业者。

或许,只有人人都能意识到,直播电商行业规范化已是大势所趋,拥抱政策、接受监管才是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然,整个行业才能好起来。而一味地通过各种负面消息混淆视听,恐怕既于事无补,也于行业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