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梧北小学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走进梧桐村梧桐谷的油菜花田采风写生。当日,该校开展“寻找春天,感受家乡美好春天”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孩子们去野外踏春、写生、放风筝,以此丰富乡村少年的“第二课堂”。
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开展。
然而,因多方面原因,特别是一些学校和家长过分重视升学率和应试教育,而忽视“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少家长连一点家务都不让孩子干,更不用说丰富孩子“第二课堂”。加之,近两年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让不少学校“第二课堂”流于形式,甚至“名存实亡”。
殊不知,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增强学生人生发展内驱力的有效措施,也能给学生一个展示其爱好、特长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长,这更是提升综合素质教育内在要求。尤其对于部分学习基础较差,找不到自信的学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这个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生活技能、社会知识等特长,不断增强他们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对专业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从“小时候在班上学习成绩倒数第一名,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作笨蛋的大物理学家牛顿”到“教师和家长都曾认为智力低下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的大文学家苏洵”到“小时候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的艺术大师齐白石”……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学校课堂之外的实践和训练,不仅可以成才,而且可以培养“问题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等优秀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转化“问题学生”的目的。同样的,对于仅仅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也会由此看到自己能力的局限,这会促使他们通过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正如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提醒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既源于科学技术,也依靠于劳动和创造。加强和重视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工程。期待从家庭到学校、乃至社会都要联动起来,让中小学生“第二课堂”走出校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努力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寓教于乐的氛围,引导和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的劳动实践磨炼学生意志,通过“第二课堂”文化艺术欣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第二课堂”所见所闻感知社会的美好,让我国的青少年生活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