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银
傍晚时分,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上车水马龙。沿街一家烤肉店的后厨里,洗碗工刘思来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倒净残余、入水浸泡,刷洗冲净、沥干消毒,不一会儿工夫,一筐碗碟光洁如新。(3月18日 《人民日报》)
从报道中得知,今年58岁刘思来,去年因与家人产生矛盾后离家出走,一直露宿街头,以捡废品为生。让刘思来感到意外的是,他的境况却被细心的合肥市庐阳区街面延伸救助队队长王孝敏注意到。为进一步核实情况,又不伤害别人的自尊,王孝敏和同事连续观察好几天,并通过向周边的环卫工人和安保人员打听。在确定刘思来是流浪人员后,除建好救助档案,王孝敏坚持每天都去看看他,送上生活物资,同他聊点家长里短。久而久之,刘思来对王孝敏越来越信任。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面对劝刘思来回家不愿意,王孝敏和队员们就转换思路,劝他找个工作。工作人员帮助他找一份洗碗的工作,不仅管吃管住,还有一笔稳定收入。如今谈起现在的生活,刘思来满脸笑意,因为除去生活费,他每个月还能给家里的母亲寄上一两千块钱。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越发展,城管越需要讲精细、讲科学、讲智慧。为推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合肥市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通过市、县、区、街道四级纵向联动,和城管、公安等多个部门横向联动,不仅开展常态化摸排,建立流浪乞讨人员信息台账,还根据他们的情况和个人意愿,实施定制化帮扶,真正做到了发现一个,救助一个。
俗话说得好,“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课题。“人性化”执法、“亲民型”管理、“暖心式”服务才能获得广大市民的肯定和支持。同时,温暖举措和良好秩序又助力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变得更有序、更宜居、更美丽,居民也更加感觉到满意、舒适和幸福。期待有更多的城市在管理上多一些“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的调整,多一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关怀。这样长久地坚持下去,在城市管理这片星空,温暖和秩序终将共同“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