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政天然林之变


  天然林,又称自然林,包括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是萌生所成之森林。天然林分原始林和次生林。原始林是未经开发利用,持续自然状态的森林,也称原始森林、原始天然林;次生林是人为采伐或是破坏后,主要依靠自然力量恢复起来的森林,也称次生天然林。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曾全部是原始天然林,覆盖陆地表面65%以上。如今,天然林依然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全国天然林地29.66亿亩、占林地64%,天然林蓄积122.96亿立方米,占总蓄积83%以上。按照所有制,分为国有天然林和集体天然林。主要是四类:一是生态林场体系中的天然林,即分布于以国有林业局为主体、国有林场为基础、新型公益林场为补充的生态林场体系中的天然林;二是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天然林,即分布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内的天然林;三是集中连片分布于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大秦岭的集体天然林;四是零星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集体天然林。

  天然林是四季变幻的地球华服,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经济财富。凡是天然林葱郁的地方,必是一派经济文化繁荣的和谐盛景。从蛮荒世界到工业文明,人类开发利用森林一刻也未停。采伐、开垦、战乱,导致天然林资源锐减。周代,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南北朝时,森林覆盖率降至40%左右。明清时,森林覆盖率降至30%左右。新中国成立时,不足8%。人类力量浩浩荡荡,从河流两岸,向低地平原、浅山丘陵进军,天然林地辟为沃野农地,曾经完整的天然林生态系统经包围蚕食、分割肢解,导致破碎化、碎片化、岛屿化。大山之中,天然林幸存,人称“深山老林”。残存的天然林地是人类难以利用的土地,是“大自然的自留地”。天然林在碳氧平衡、水汽循环、水土存蓄、江河安澜、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自然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生土长”“落叶归根”,蕴藏生生不息奥秘。“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人与森林的关系。然而,天然林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并不长。183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开启国家公园体系,以保护天然林、重要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1883年,南非颁布《森林法》,终止天然林采伐。1930年代,德国林学家、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将天然林概念进入中国,先后撰写《广东省残余天然林之保护及始兴南部之天然林》《秦岭天然林之育护及沿黄沿渭滩地林之培植》,开创中国现代天然林保护规划之先河。

  兴林治山,国之大者。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保护森林,有计划发展林业”。新中国初期,森工企业木材,98%来自天然林。过量采伐天然林,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思危疾变,促成以中国现代天然林政策理论与治理实践迅速发展,并形成中国特色天然林制度体系。回顾中国天然林政策理论与治理实践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一)规模开发、零星保护。1950年代,划定禁伐区,建立保护地,保护天然林。195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贺兰山、罗山天然林保育暂行办法》,划定封山育林区。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林业部制定实施《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划定44个天然森林禁伐区。1960-1970年代,纠正大面积皆伐和过分依赖天然更新失误,改用采育兼顾、营林为基方针,有限保护天然林。1963年,国务院《森林保护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1980年代以来,建立自然保护区,将天然林中的用材林改划为防护林,更多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1982年,辽宁省设立肖家沟天然林自然保护区。2004年,陕西省设立黄龙山次生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一阶段,尚未摆脱“木材”属性,“以粮为纲”“以材为纲”“大炼钢铁”过度采伐天然林,天然林依然呈减少大趋势。

  (二)转型发展、边采边保。改革开放以来,生态环境需要空前高涨,林业发展重点从商品生产转向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1979年,颁布《森林法(试行)》,开启依法治林新里程。1981年,《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纠正以原木生产为中心、重采轻造做法,推进造林育林,推动过度采伐的老林区休养生息。1984年,正式颁布《森林法》,划分五大林种,实行“分类经营”,实施采伐限制。1985年,林业部《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暂行规定》,控制森林资源消耗。1989年,林业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试行采伐限额计划管理的决定》,天然林消耗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1990年,开始培育速生丰产林,以遏制天然森林资源过度消耗。1994年,海南省率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1995年,《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将天然林保护纳入行动计划。同年,《林业经济体制总体纲要》明确,将天然林的保护,国有林区发展纳入生态体系建设,准备实施国有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程。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要求,“保护长江、黄河流域等生态地位重要且脆弱地区的生态安全,要少砍树,多栽树,把林老虎请下山”。1997年,林业部以“森工局”为基本单元,编制《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规划要点》。同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有计划停止天然林采伐,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快天然林区森工企业转产。1998年,国家林业局重编《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停止生态环境地位重要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同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决定,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有计划地对东北地区的天然林实行禁伐和限伐,采取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等手段尽快恢复林草植被,云南、陕西等12个省(区、市)开始为期两年的试点。四川省宣布全省范围一律停止天然林采伐。这一阶段,经历从利用存量,再到保护存量的重大转换。1994-1998年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全国森林1.59亿公顷,其中天然林1.12亿公顷,占70.6%。

  (三)工程推进、全面保护。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禁止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天然林的采伐,森工企业转向营林管护。国家林业局制定《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成立。1999年,国务院宣布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000-2010年)。2000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实施范围涉及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重点国有林区17个省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2010年,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至2020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在天保一期工程范围基础上增加丹江口库区11个县(市、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重要指示,2014年起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2015年起内蒙古、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森林保护,将天然林资源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2016年,国务院批准“十三五”期间全面取消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指标,全国天然商品林采伐全面停止,标志着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目标基本实现。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完善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政策”,天保工程之外的天然林全部纳入停止商业性采伐补助范围,启动湖南、江西等8个省区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奖励补助试点。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明确,森林、草原、湿地、荒漠一并进入生态空间。同年,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修复天然林。2020年,新修订《森林法》施行,实行天然林全面保护制度。1998-2020年,“天保工程”国家投资5083亿元,29.66亿亩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其中19.44亿亩天然乔木林提质增效。

  (四)系统治理、规范保护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天然林保护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战略行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的要求。2019年,中央制定出台天然林保护修复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着力解决天然林数量少、质量差、生态系统脆弱,保护制度不健全、管护水平低等问题。天然林与生俱来的生态功能决定其自身的公益属性,全国天然林与公益林面积交叉重叠70%以上。实行天然林与公益林管理并轨,一体经营、一体管护、一体治理,大势所趋。2020年,《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简称“双重规划”),天然林保护修复全面纳入“三区四带”规划布局。2021年,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加强天然林区居民和社区共同参与天然林管护机制建设,开辟生态保护与生态富民共生之路。同年,《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高位推进天然林保护事业。2050年,全面建成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生态基础。

  天然林是自然瑰宝、生态精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然林是绿水青山的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人与森林和谐共生、与天然林和谐共生。盛世兴林。天然林再度繁盛、永续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阅读链接:陕西天然林

  根据“三调”数据融合资料,2020年陕西天然林地1.19亿亩,占全省林地的63.6%。其中,天然森林1.04亿亩,占全省森林的68.4%。秦岭天然林地0.62亿亩、占秦岭林地的80.5%、占全省天然林地的52.1%;秦岭公益林地0.55亿亩、占秦岭林地的71.4%,占全省公益林地的39.6%。1998年,陕西全国率先行动,颁布《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立即停止省属森林采育企业采伐天然林的命令》,全面停止秦岭范围采伐。2000年以来,全面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常年管护森林资源2.15亿亩,全省天然乔木林面积从6800万亩恢复到9300万亩。2021年,率先颁布施行《陕西省天然林保护修复条例》,开启天然林保护修复法治化新里程,必将促进天然林生态系统提质增效,厚植陕西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脉。

  注:本文为中国林政之变系列之一。寇勇、李哲为本文成品做出重要贡献。林政体系广大而精微,全面推进生态系统提质增效,必须加快林政体系和林政能力现代化。我们是绿色愚公,朝夕逐梦,向绿而行。2022年3月5日于磨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