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对口帮扶工作重心下沉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020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还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及相关中央政策方针,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及深化对口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对口帮扶工作重心应下沉到乡村一级。乡村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集中区域,也是这一轮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持续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必须立足于贫困乡村的长远发展和振兴。没有这些贫困乡村的发展振兴,很难实现退出人口长期稳定脱贫,也必将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
自新时代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按中央要求及苏青两省具体工作安排,主要从市、区(县)层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从2018年开始又陆续开展了乡村结对帮扶。但总体上一直没有将乡村结对作为工作重点,贫困乡村在帮扶协作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具体帮扶工作显得缺少“地气”,也很难对这些乡村长远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既表明乡村发展在长期稳定脱贫中的重要作用,也意味着对口帮扶工作未来应以乡村为重心。做细做实乡村对口帮扶,既要多选择一些东部地区发展良好的乡镇和村社参与结对帮扶,充分吸收他们在乡村发展方面的有益经验,更要充分发挥结对乡村特别是西部乡村在帮扶协作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他们成为振兴乡村和巩固脱贫成效的主角。
二、加大贫困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帮扶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改善,既是贫困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能够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同时也是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全面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江苏每年用于青海西宁等地的帮扶资金,也是主要用于补齐贫困地区民生基础设施短板,这既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要求高度一致,也对西部贫困地区起到了非常好的对口帮扶效果,不仅有效改善了这些地区贫困人口在饮水、出行、就医、就学等方面的条件,而且将东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先进理念带给了西部,有效助力了贫困乡村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后,对脱贫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帮扶力度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口帮扶资金可以与财政涉农资金和其他部门资金统筹整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环境改善,全面提升这些乡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文化、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也可加大对贫困退出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以便为这些乡村长远发展振兴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借鉴东部经验发展贫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是实现这些地区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新一轮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十余次提到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问题,最近在调研时又专门考察了陕西的木耳、山西的黄花以及宁夏的稻鱼产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性。
在脱贫攻坚和对口帮扶过程中,南京对口帮扶的西宁三县也探索出了一批扶贫效果明显的高原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业、种养(牦牛、藏羊、沙棘、青稞、饲草、中藏药材等)业以及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等,江苏对口帮扶资金也有相当一部分重点投向了这些产业,助力了这些特色扶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壮大乡村经济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但不少乡村也明显存在产业规划缺乏、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及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影响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西部贫困乡村比较缺乏产业发展人才和产业发展经验。为了发展壮大西部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可以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特别是乡村结对帮扶平台,紧紧抓住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人才政策,积极借鉴东部地区在发展乡镇产业方面的经验,通过引进一批东部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帮助西部从乡村产业规划、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
四、加大东西部乡村干部人才交流培训。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在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过程中,必须把乡村干部人才作为重要内容来考虑,必须牢牢抓紧人才振兴这个“敲门砖”。只有在乡村振兴人才,特别是产业人才引进、培训、激励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面稳定脱贫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保证。
西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稳定脱贫,一方面受制于自然环境,一方面受制于人才缺乏。相比前者,后者可以通过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来解决。随着对口帮扶工作重心下沉,可以将目前以选派市、县(区)级干部为主,调整为以选派乡村干部、农经人才和致富能手为主,同时大力开展西部乡村本土人才培训,努力从乡村干部、专业人才、致富带头人及农民四个维度来解决西部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
对西部乡村人才交流培训,应结合乡村振兴新形势新要求及西部地区特点,重点培训乡村产业化生产、生态化发展、规模化种养以及产品创新、网络营销等内容。同时也要支持鼓励西部乡村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作为培训主体,努力培养一批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致富能人、非遗传承人等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交流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能让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真正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