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中官僚文化与平民文化的鉴别选择与实践


 左占国

北京智康中医研究院

2021-12-18

 
【摘 要】组织机构泛指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团体;官僚,指官吏;平民指不是官吏的无产阶级劳动群体;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分先进文化或反动文化两种形态;以官本位为特征的官僚、官僚主义、官僚政治及其官僚文化是违背马克思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是倒行逆施束缚生产力发展和背离我国公有制上层建筑的,是为极少数甚至是个别人服务的文化,所以断定官僚文化是唯心的更是反动的文化;而以民本位为特征的平民、平民主义、平民政治及其平民文化是传承发展马克思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是催人奋进、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贯彻实践上层建筑的,是为大多数人甚至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服务的文化,所以断定平民文化是唯物的更是先进的文化。为此,我们身处人民的组织机构作为人民公仆,有一定事业心和使命感的公务人员,长期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届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上层建筑的熏陶教育与影响,不难发现判断并鉴别我们身处的组织文化是善是恶,是先进的还是反动的,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是独裁还是民主。面对长期推行的唯心主义官僚文化谬误,应该怎样在逆境中进行科学真理的实践,是对我们是非观念及其政治智慧的重大考验。
【关键词】组织机构中官僚文化;平民文化;官僚文化与平民文化的鉴别选择与实践
官僚文化是主仆颠倒、公权私用、脱离实际、巧取豪夺、成果独享的文化。平民文化则是民主自由、公权公用、实事求是、共同创造、发展分享的文化;官僚文化是培养唯心主义谬误的温床,是对惟我独尊、独裁统治和官本位的公开叫嚣,更是对剥削压迫、组织内卷等思想的公然彰显。而平民文化则是培养唯物主义哲学真理的精神源泉,是对人人平等、惟民是贵、忠于人民和民本位的公然申明,更是对奋斗奉献、创新创造思想的无声激励。官僚文化和平民文化是两个不同三观、不同阶级立场、不同政治使命、不同实践方法、不同行为目的、不同考评标准与不同奖惩制度的组织文化。毋庸置疑,官僚及其官僚政治与文化是封建社会私有制的产物属反动文化,用管理伦理学考量其净余额是恶;而平民文化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需要开创的先进性文化,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全民共同执掌国家权力的文化,是马克思提出为无产阶级服务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背景文化,用管理伦理学考量其净余额是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权力属于人民”,“国家财富为全民所有”,权力的本质、目的及其价值是对上层建筑的实现。按照这一宪法逻辑推理:无论单位组织或团体如果创造和培育平民文化,就是对我国宪法及其一切社会主义公有制上层建筑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贯彻,而无论单位组织或团体如果创造和培育的文化是官僚文化,则是对我国宪法及其一切社会主义公有制上层建筑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公然挑战,必将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而沦为千古罪人。
1、官僚文化的历史渊源     官僚文化在原始社会就已萌芽,伴随阶级的产生及其历代封建王朝君主制和家天下的演进而演绎到了极致,是对封建社会“分地而食”、“封土而治”等封建思想的传承和迷恋。正如王亚南先生所说:“中国的专制官僚政体是随中国的封建的地主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官僚文化在其内涵上分析有政治原罪和阶级论两方面阐述。政治原罪是人的占有欲和权威欲这种恶对政府状态的善的寄生,是人的本性的产物;而阶级论的观点认为官僚主义政治和文化的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官民对立,是国家意志同人民意愿的背叛。官僚文化按照现代管理学考察又分为技术性官僚文化与体制性官僚文化。技术性官僚主义及其文化也称为主观性或作风性官僚主义文化,而体制性官僚主义及其文化又称为客观性官僚主义文化。比较而言,体制性的官僚主义文化比之作风上的官僚主义文化更能体现官僚主义的实质(《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技术性官僚主义文化分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两种特征,无意识的源于水平所限属蒙昧行为。而有意识的则是为了满足权权、权钱、权色、权情交换等官僚政治的需要而打造的屠杀民主真理为中饱私囊开路的无形刀剑,以善饰恶、指鹿为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就是对官僚文化内涵的深刻反映。既然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意志、国体、政体、宪法、政策等上层建筑均说明一切权力和财富属于人民,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那为什么有些当权者仍然强权推行封建及其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呢?因为推行真理有风险,推行谬误有利益。推行真理,开创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受益的是广大无产阶级弱势劳动群体,不符合这群丢失宗旨意识的官吏阶层的三观更不能满足这一小撮官吏贪婪的人性;而推行谬误,损害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受益的却是一小撮官吏阶层且符合这群官吏阶层的三观及其贪婪的人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尽管挑战上层建筑可积祸牢狱之灾,却因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名利双收的驱使仍然铤而走险无所不用其极。
 
2、平民文化的现代内涵     平民文化即大众文化,亦可称为马克思辨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哲学文化,因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终极结论就是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平民文化在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中只有平民没有文化,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指导下的科学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公有制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建立起了符合公有制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从根本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先进制度,从此开辟了史无前列的平民文化亦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文化。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及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在世界东方缔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彻底结束了推行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从而在中华大地上开创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平民文化、公民文化和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开创平民文化的伟大实践,就象催人奋进的无声号角,激励和影响着中华儿女与仁人志士,同心同德、凝心聚力为党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两个百年梦想而励精图治开拓进取。
3、官僚文化的特征及其危害     官僚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官官相护、搞小官体、买官卖官、权钱交换、蜕变变质、作奸犯科、贪污腐败、蔑视劳动、不关心群众生活、只知发号施令的领导作风。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在公有制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制度国家中如果大兴官僚文化,势必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的奋斗、创造、奉献、进取、功成必然有我等与时俱进的先进风尚,势必影响工匠精神、科学发明、天才成长和真理工程的打造,势必视人民为草芥从而漠视他们的劳动创造诉求感受与尊严。对真理的沉默就等于替谬误呐喊。如果放任官僚政治及其文化等私有制经济基础及其生产关系的思想产物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中泛滥,其结果必然是平民失去民主自由,社会失去公平正义,民族失去奋斗精神,国家失去前途希望,重受外强侵略的悲剧重演,人民绝不会答应。官僚主义政治与文化害死人。应该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铲除了体制性官僚主义存在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官僚主义现象并未就此绝迹。邓小平同志在一次干部会议上指出:“现在到处可以看到,我们的官僚主义、官僚机构、官僚制度的害处极大。”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又指出:“当然,官僚主义还有思想作风问题的一面,但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习近平自当选总书记以来,曾多次以多种形式反复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群众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非常反感,要认真加以解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4、开创平民政治及其先进文化的新境界促进生产力发展     存在决定意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行为决定结果。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人的意识也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根据时代和未来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发展,根据社会制度所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发展而发展。故作为权力及其权利的拥有者或者说是实践者,理应开创、传播、践诺和选拔的是科学或政治真理理论与实践中的佼佼者,来成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来感召、凝聚、引领、影响、激励周围的人共同贯彻和实现上层建筑,从而起到促进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和推进实现共产主义的进程、以及改变人民生活生产方式并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通过效率与公平方法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多社会财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平民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的理论武器和斗争工具,是颠覆不破的政治真理。平民阶层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作为推翻封建帝制的根本力量和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他们气吞山河、摧枯拉朽的磅礴力量更是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新生力量。孕育在平民阶层的这股强大的新生力量、诉求与期盼是诞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思想源泉。努力开创平民政治及其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真理的实践与发展,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平民政治文化才是激发民众天才想象和创造精神的内生动力。只有大力开创和推行平民政治文化才能激发和凝聚起中华民族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只有开创和推行平民政治文化才能打破官僚垄断和腐败为广大民众提供展示聪明才智和福祉的舞台,只有开创和推行平民政治文化才能彰显制度优越性释放制度红利而还利于民福泽苍生,只有开创平民政治文化才能有效激发民族的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真理精神和天才的创造精神,也只有大力开创和弘扬平民政治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精神与物质财富总量快速积累,从而为加强国防、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达成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积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