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以其简易快捷一体化成型等特点,对于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甚至智能制造发展具有阔应用前景,被列为先进制造业重要技术之一。
前一阵全球疫情吃紧时候有报道称,美军3D打印N95口罩:45小时制作4个。美国空军第388战斗机联队3D打印的N95口罩可以反复多次使用。不过,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口罩的效率不算太高,制造4个口罩需要45小时,而且3D打印机24小时都在运作。与此同时,与美国的军方行为不同,德国工人用3D打印机生产医用防护面罩。据报道,德国一名技术工人日前展示了用一台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医用防护面罩,这名工人用3D打印每天能生产30个防护面罩,提供给当地医疗机构。
然而,受制于材料技术、虚拟仿真设计软件等难以突破与限制,实践应用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或者说不能为了3D打印而打印,这样的3D打印产品不要也罢,还是应该坚持在探索中继续创新?
伴随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尽管有3D打印零部件、3D打印简易机器、甚至号称3D打印别墅等等3D打印产品问世,3D打印工厂则鲜少闻之,近日,3D打印宝马投资超1亿元的慕尼黑3D打印工厂启动。
宝马慕尼黑3D打印工厂建设有模块化和几乎完全自动化的3D打印-增材制造生产线,可灵活控制工艺步骤,其目标是将越来越多的3D打印技术用于汽车生产,并在流程链中实施新的自动化概念。据悉,该项目有望降低多达50%的制造成本。
以上国外的3D打印技术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企业在3D打印应用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上海盈创3D打印隔离屋驰援巴基斯坦。近日,由上海盈创捐助的15套“3D打印隔离屋”完成吊运,将经过一个月的远洋运输,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用于当地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据悉,该批隔离屋内部装饰实现了一体化打印,水电、门窗均已安装完毕。抵达伊斯兰堡后,仅需吊装、连接水电,便可投入使用。